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南北方除夕风俗的差异

更新时间: 2024-06-02 09:34:36

一)南北方除夕风俗的差异

南北方除夕风俗的差异

对于南北方的人来说,不仅仅是外在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饮食方面会有更多的差异,尤其是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这种差异会存在更加鲜明的对比,在过除夕的时候,人们在饮食上面的讲究,就会显现的非常淋漓尽致了。

南北方除夕风俗的差异

南北方就年夜饭来说,总的来说是南方更为丰盛,菜品多,仪式更隆重,在年饭前,用完整的鸡、鱼、大块肉等,先要敬天敬地、敬神、敬祖,然后再开始动刀切菜、做菜,最后全家人聚齐用餐。与南方不同的是北方的菜品会少一点,但是每个菜的量大,很实在,那叫一个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也体现了北方人民的豪迈大度之气。

包饺子讨吉利

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枣子、栗子和肉馅等,一齐包入新年的饺子内。放糖的,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放花生的,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还有一只饺子中放一枚硬币的,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饺子形似元宝,新年时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在南方年夜饭是不折不扣的一场盛宴,它不仅在物质上,也表现在精神上。

除夕风俗差异由来

南北方年夜饭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地域以及历史风俗民情的影响所造成的,除夕年夜饭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这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天,寓意着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现如今,交通的便利,让人们可以品尝来自不同地方的年夜饭,互享不同地方的年俗,再疲惫的游子、再落魄的归人,与家人一道吃过情暖意浓的年夜饭后,又会重拾信心,昂首面对新的征途。

二)为啥南北方小年不一天

南北方除夕风俗的差异

1、由于中国北方在更长时间里是国家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南方地区水系发达,沿湖居民和水上船家较多,他们的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当然北方的船家并不遵循“船五”的习俗,他们多还是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2、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主要是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而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地区则要多一些。

三)立冬南北方饮食

南北方除夕风俗的差异

立冬表示要进入冬季,冬季寒冷,为了预防寒冷,人们在立冬会有一些习俗,那么立冬南北方饮食有哪些区别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立冬南北方饮食有哪些区别

北方立冬吃的传统食物

在我国北方,人们爱在立冬和冬至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代人延续着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有“北吃饺子南吃鸭”之说,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所谓“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但这是玩笑的说法,只在民间流行。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到来,秋收冬藏,这一天犒赏全家,自然首选“好吃不过饺子”,加之古代人们认为瓜代表结实,西汉戴圣辑录编纂的《礼记》中又有“食瓜亦祭先也”之说,因而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冬有吃倭瓜馅饺子的风俗。

除了好吃之外,饺子的确有其营养合理的优势,饺子皮是用面粉做的,属于主食,也有肉类和蔬菜,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它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荤菜,又有素菜,含有符合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素,是最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倡导的食物多样原则,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

饺子烹调制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在烹调方法上,蒸比煮法营养较少流失。如果是煮饺子,饺子汤不要倒掉。吃饺子要喝饺子汤,因为饺子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养分,如维生素B1,B2,叶酸,尼克酸,钾、一部分镁等会溶到面汤当中,溶出的营养成分比受热损失的营养成分数量更大。故而,吃饺子要“原汤化原食”。

南方立冬吃的传统食物

北方立冬吃的传统食物“立冬补冬”是民间数千年的习俗,一到立冬,广东人就会结伴去打边炉吃羊肉,热热闹闹地开怀大吃;而立冬后,不少人会把珍藏的高丽参、鹿茸找出来准备进补。广东人称火锅为打边炉。广东人重汤头,因此粤式的打边炉自然也以好的高汤为底,加上各式海鲜、山珍入味,蘸料则以沙茶酱为主。

在汕头每个节气都讲究进食不同应季美食,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进补”和吃板栗炒饭是汕头特有的习俗。据说立冬当天进补,营养成份会百分之百被人体吸收。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等,药膳常用的食品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

在潮汕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立冬食蔗无病痛”。潮汕先人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又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深受潮汕民众喜爱。营养价值丰富,口感浓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饭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以前潮汕地区立冬还有吃“炣饭”的习俗,这种食俗在远古时期就有了。潮汕地区俗谚说“十月十吃炣饭”,十月初是新米上市的时候,加上当时的白萝卜、小蒜、新鲜的猪肉等,一道简单美味的炣饭就做成了。据介绍,“炣”是指烹饪的方式,指用火烧,它体现了潮菜丰富的烹饪方式。

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姜母鸭是自1980年代后才流行冬天进补的小吃。店家提供煮熟鸭肉、老姜(姜母)、米酒、胡蔴油、中药药材包,共同熬煮于顾客桌上瓦斯炉或炭火,食后通体暖畅,颇受欢迎。

标签: 南北方 除夕 风俗 差异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