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羌族文化解说:羌族的信仰崇拜

更新时间: 2024-06-06 03:40:32

一、羌族文化解说:羌族的信仰崇拜

羌族地区信奉原始信仰,盛行万物有灵,羌民有多种信仰崇拜。羌族崇敬的神灵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三十余种,包括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灵物崇拜和图腾崇拜。本期的羌族文化就为大家介绍下羌族的信仰崇拜。

羌族释比

羌族释比,羌语为“许、比、释古、释比”,汉语称为“端公”。释比仅限男性,要结婚生子。其主要经文无文字记载,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释比的主要法器有猴头帽、羊皮鼓、铜锣、神杖神棍、师刀、令牌和兽骨封、羊角卦等。释比的法术包括预卜占卦(分羊髀卜、鸡蛋卜、白狗卜等)、驱鬼除邪(送茅草人),踩红锅、踩犁铧、开红山、划水碗等。

释比作法前要用净水沐浴,燃香柏熏身或杀白鸡祭祖。如遇大的祭祀活动,如祭山大典、行成年礼等,还需提前49天忌食,斋戒沐浴,以示对神的虔诚和敬意。

羌寨中凡祭山、冠礼、还愿、安神驱鬼、治病、招魂、消灾、看风水、乃至修房造屋、男女合婚、新生儿命名、超度亡灵等,均必在释比前来主持,因而在羌民中的地位极高,既是人神中介者,又是文化传播者,更起着精神领袖的作用。不同的释比在某些法事各有一定的对象和范围,因而所用的羊皮鼓的颜色也有所区别:上坛为白色,中坛为黑色,下坛为黄色。所以释比口传心授的经文以其对做法事的性质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坛。上坛讲神事,中坛讲人事,下坛驱鬼。

信仰活动

在所有的祭祀活动中,以祭天神最为常见,祭山神最为隆重。新中国成立前,每天早上和黄昏的时候老人们都要在自家的照楼楼顶的白石下烧柏枝,以敬天神。过年过节或有天灾人祸的时候敬神、祈祷更为频繁。春节期间,全家老少必须到照楼顶上祭祀,向天神敬献酒、腊肉、饭食、馍馍等供品。

它是古代羌人祭祀天神、山神,祈求山神、天神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森林茂盛,地方太平的大典。一般以村寨为单位举行,会前选会首,由寨中各户轮流担任,祭祀活动由会首筹备,每户的男丁参加(丧家和有产妇的人家不参加),十二岁以上的男孩第一次参加时,须带刀头、敬酒、馍馍等祭品敬神。由于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举行祭山会的时间各地亦不相同,一般在春秋两季举行,即在春季举行祷福的祭祀仪式,在秋收后举行还愿酬谢仪式,叫做春祷秋酬。祭山 可分为“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吊狗祭山”等几种。在采用神羊祭山的仪式中所用的羊必须是全身纯白或纯黑的公羊,并要用红、白、黑、蓝、黄五色绒线的花环拴在羊角上。将宰杀的一只公羊及一只红公鸡用来祭山神。在汶川、茂县、北川还流行吊白狗祭山。

二、佛学基础解说:十二因缘法的主要内容

十二因缘为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那么关于十二因缘法的主要内容,就让我们一起随本文往下看看吧。

(1)无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烦恼的总称。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因而妄生一切执着,此谓“无明”;

(2)行:造作义,指一切行为,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

(3)识:业识,此识随业受报,为过去业力所驱,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

(4)名色:名指心识,色指形体。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成胎后为色。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触:即接触。根、尘和合而成触。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

(7)受:即领受。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

(8)爱:即贪爱。对于五尘欲境,心生贪着,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

(10)有:即业。即有因有果,由前际因(爱取),生后际果(生老死),业力牵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

(11)生:即受生。以现在所作之业为因,依因感果,必招来世受生,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诸根衰败叫做老,身坏命终谓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到老,无常转变必至于死,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

汝当谛听,我当依过去诸佛说十二因缘法: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颠倒当知,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生死苦趣。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即是见法,见法者即是见佛,见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诸佛以此为性,汝今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汝今以得佛性清净,堪为法器。“

释常愍语译:

你要专心听看,我依过去诸佛所说的十二因缘法,对你解说一次。

一切众生,实是本来清净,由于过去一念无明妄动,便有行为造作,有行为造业便有入胎之识。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后,六根就会有六种触觉,有六种触觉便有六种感受。有感受便懂得爱,懂得爱之后,就会执着,极力去夺取,有所夺取,便会形成未来世之业因。

有了未来之业因,就会领受来世之生。有生就必然会有老死,及一切忧愁悲伤苦恼。这就是十二因缘的顺生门。若是没有无明妄动,那里会有行为造业?没有行为造业,那裹会有入胎之识?没有入胎之识,那裹会有胚胎这个色身?

没有色身,就不会有六根存在。没有六根,就不会有六种触觉。没有触觉就没有感受。没有感受便没有爱。没有爱就不会有执着夺取。没有执着夺取,就不会有未来生之业因。没有未来生之业因,就不会有未来世之生。没有生,就不会有老死,及忧伤悲苦。这就是十二因缘的还灭门。

颠倒,你要知道,一切众生不能观察十二因缘之法,是故轮转于生死苦海中。昔有人能观察十二因缘之法,即是能见实相法。能见实相法者,耶是见佛。见佛者,即是见佛性。何故这样说呢?一切诸佛,都以此十二因缘法为法性。你现在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法,即得到佛性清净,堪为佛门法器。”

三、历史解说:泸县龙脑桥的一切

爱情的桥梁,是两个人共同创造出来的和谐社会,它心连心、手牵手把我们锁定在一起,给我们一个美好的未来,一个心领神会的桥梁。在生活中的桥梁却也是沟通的,在我国古代的桥梁中,泸县龙脑桥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底蕴的建筑,本期民间故事为你揭秘。

龙脑桥位于四川泸州泸县县城驻地玉蟾街道北部九曲河上,是一座造型奇特、布局优美的石雕桥。龙脑桥建于明代洪武(1368—1398)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桥头坡上原有龙脑寺、龙岩寺、观音寺、玉佛寺四大古刹,故名龙脑桥。走上窄窄的桥面,穿透600年的时空触摸这些祥瑞的动物。

八头瑞兽同时高昂着头,张大着嘴迎向河流的上游,仿佛在同时怒吼。四只巨大的龙头居于正中,而中间两只龙头尤其巨大,一雄一雌两只麒麟在西,白象青狮在东。

600多年的风雨没有改变瑞兽的威武刚毅,也没有磨灭雕刻的精美细腻。你看那龙头高昂怒吼的一刹那,从鼻尖到额头的每一处褶皱,那突出的眼珠,无不生动而饱满;龙角龙耳,线条优美流畅;甚至脑后的鬃毛,都可以一根根细数!龙的胡须,那是龙口周围一圈花边似的装饰,又像一圈火焰;看看那龙身的鳞片吧,顺着龙身弯曲的优美弧度,一行一行,一片一片,从头至尾渐次变小;龙身点缀着线条优美表面圆润的云纹,那龙不只在水面,而且在天空中飞行,是在天的飞龙!尤其令人惊诧的是,四条巨龙,没有哪两条是完全相同的,即便是龙耳、龙须、龙鳞甚至龙身上的云朵,均各有变化。

龙脑桥是一座集建筑造型和石雕艺术于一体的古石桥,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龙脑桥继承发扬了秦、汉、唐、宋的传统石桥建造工艺,雕刻斧凿大方、线条柔韧,造型古朴持重,形态生动自然,排列构思精巧,悦目自然而又气宇轩昂。

四、茶类解说:碧螺春属于什么茶

碧螺春是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因为太湖那里的土壤呈微酸性,空气湿润。质地疏松,很适合茶树的生长,那里的茶树与果实是间种的,所以碧螺春有一种独特的花果香味。本期健康饮食文化,就带你来了解碧螺春是属于什么茶的。

碧螺春茶产于我国的洞庭湖那一带,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其直接称为洞庭碧螺春。它是属于绿茶茶品哦。对于碧螺春来说,其在制作方面采用的是绿茶的制作工艺哦,因此在归类上,碧螺春是属于绿茶的碧螺春茶名之由来,还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

云昔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碧螺生得美丽、聪慧,喜欢唱歌,且有一副圆润清亮的嗓子,她的歌声,如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清脆,山乡里的人都喜欢听她唱歌。而与隔水相望的洞庭东山上,有一位青年渔民,名为阿祥。

阿祥为人勇敢、正直,又乐于助人,在吴县洞庭东、西山一带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很敬佩他。而碧螺姑娘那悠扬宛转的歌声,常常飘入正在太湖上打鱼的阿祥耳中,阿祥被碧螺的优美歌声所打动,于是默默地产生了倾慕之情,却无由相见。

在某年的早春里有一天,太湖里突然跃出一条恶龙,蟠居湖山,强使人们在西洞庭山上为其立庙,且要每年选一少女为其做“太湖夫人”。太湖人民不应其强暴所求,恶龙乃扬言要荡平西山,劫走碧螺。

阿祥闻讯怒火中烧,义愤填膺,为保卫洞庭乡邻与碧螺的安全,维护太湖的平静生活,阿祥趁更深夜静之时潜游至西洞庭,手执利器与恶龙交战,连续大战七个昼夜,阿祥与恶龙俱负重伤,倒卧在洞庭之滨。

乡邻们赶到湖畔,斩除了恶龙;将已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的降龙英雄——阿祥救回了村里,碧螺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要求把阿祥抬到自己家里,亲自护理,为他疗伤。阿祥因伤势太重,已处于昏迷垂危之中。

一日,碧螺为寻觅草药,来到阿祥与恶龙交战的流血处,猛可发现生出了一株小茶树,枝叶繁茂。为纪念阿祥大战恶龙的功绩,碧螺便将这株小茶树移植于洞庭山上并加以精心护理。在清明刚过,那株茶树便吐出了鲜嫩的芽叶,而阿祥的身体却日渐衰弱,汤药不进。

碧螺在万分焦虑之中,陡然想到山上那株以阿祥的鲜血育成的茶树,于是她跑上山去,以口衔茶芽,泡成了翠绿清香的茶汤,双手捧给阿祥饮尝,阿祥饮后,精神顿爽。碧螺从阿祥那则毅而苍白的脸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她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欣慰。

当阿祥问及是从哪里采来的“仙茗”时,碧螺将实情告诉了阿祥。阿祥和碧螺的心里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于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将那饱含晶莹露珠的新茶芽以口衔回,揉搓焙干,泡成香茶,以饮阿祥。阿祥的身体渐渐复原了;可是碧螺却因天天衔茶,以至情相报阿祥,渐渐失去了原气,终于憔悴而死。

阿祥万没想到,自己得救了,却失去了美丽善良的碧螺,悲痛欲绝,遂与众乡邻将碧螺共葬于洞庭山上的茶树之下,为告慰碧螺的芳魂,于是就把这株奇异的茶树称之为碧螺茶。后人每逢春时采自碧螺茶树上的芽叶而制成的茶叶,其条索纤秀弯曲似螺,色泽嫩绿隐翠,清香幽雅,汤色清澈碧绿;洞庭太湖虽历经沧桑,但那以阿祥的斑斑碧血和碧螺的一片丹心孕育而生的碧螺春茶,却仍是独具幽香妙韵永惠人间的。

标签: 羌族 文化 解说 信仰 崇拜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