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柯尔克孜族图腾预示着什么?

更新时间: 2024-06-02 13:10:13

一)柯尔克孜族图腾预示着什么?

图腾是一种记载神灵灵魂的载体。几乎每一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图腾,图腾算是是一种信仰的存在方式。越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图腾崇拜就越深,那么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柯尔克孜族的图腾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柯尔克孜族文化中神秘的民族图腾吧。

柯尔克孜族人民崇拜鹿,爱护鹿。在历史传说和现实生活中,柯尔克孜族人都与鹿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把鹿当作自己的救星,视鹿为神物。鹿的形象也深入到柯尔克孜族的生活之中,在他们的心目中,鹿是善良、和平的象征和幸福的化身。

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斯、昭苏、额敏等县。其余分布在乌什、阿克苏、莎东、英吉沙、塔什库尔干等地,还有一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柯尔克孜”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

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新中国成立后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有的地区也通用维吾尔文和哈萨克文。信奉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信仰喇嘛教。

柯尔克孜族主要经营牧业,兼营农业和以畜产品加工为主的手工业。他们的衣食起居具有游牧生活方式的特点。

二)历史悠久的柯尔克孜族民歌文化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民歌种类非常丰富。大多数是反映男女青年对爱情的向往,或者对买卖婚姻的控诉与揭露。柯尔克孜族那样的短小精悍民歌,其实更容易抒发感情。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柯尔克孜族文化吧!

柯尔克孜人能歌善舞,有着深厚且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其传统音乐有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类。柯尔克孜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音乐与哈萨克族相近,包括“阿赞”、“塔拉乌克”、“加帕拉尚”和一些宣扬伊斯兰教义的民俗歌曲等。不过,在新疆额敏县和黑龙江富裕县的柯族人多信奉藏传佛教和萨满教,此类宗教音乐多与蒙古族和藏族宗教音乐相近似。

民间音乐是柯尔克孜传统音乐的主体,包括民歌和器乐。按照民族习惯,柯尔克孜民歌可分为“恰尔威奇额尔”(牧歌)、“木卡巴特额尔”(颂赞歌)、“达斯坦”(叙事歌)、情歌、习俗歌等类别。

牧歌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散板类歌曲,曲调辽阔开朗,节奏自由,旋律高昂,近似于蒙古族的“长调”民歌。较有代表性的曲目有《我们的草原风光好》《歌唱草原》等。叙事歌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历史题材、小到生活琐事,都可以用这种体裁演唱。歌词可长可短,一般采用同一首曲调反复演唱,多一字一音,旋律带有较强的说唱性。较有代表性的曲目,如反映1913年柯尔克孜人民因反抗沙俄遭镇压被迫四处飘流的《悲伤的岁月》,以及驰名中外的长篇英雄史诗《玛纳斯》等等。

情歌在柯尔克孜民歌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内容多反映男女青年对爱情的向往,或者是对早期买卖婚姻的揭露和控诉。此类歌曲数量最多、流传最广且曲调丰富,旋律抒情婉转,常由歌手持考姆兹自弹自唱,着名曲目有《姑娘的忧伤》《姑娘的哀怨》《古娜泰》《白鸽子》等。

习俗歌也是人们生活中应用较广的一类歌曲,根据使用场合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婚礼仪式过程中唱的“拖衣额尔”(婚礼歌),丧葬仪式中唱的“吉额拉西额尔”(哭丧歌),亲友话别唱的“阿依勒利西额尔”(离别歌)等等。其中的婚礼歌又包括新娘出嫁前嫂嫂主唱的劝嫁歌,以及婚礼当晚青年男女向新娘夫妇唱的祝赞歌。

柯尔克孜族的音乐还可分为两类:一是有歌词的配曲;一是没有歌词的演奏曲。史诗、叙事诗、民歌等一般都有配曲。配曲是表现歌词内容的,内容变化,配曲亦随着变化。如《玛纳斯》的配曲,演唱到英雄玛纳斯出生时,配曲曲调则类似摇篮曲;演唱到玛纳斯出征打仗时,配曲曲调则奔放、豪迈;演唱到玛纳斯负伤死亡时,配曲曲调则十分悲伤。其他民歌的配曲,亦根据歌词的不同而各有其特色。一般说来,除哭歌、怨歌、死讯歌和送葬歌的配曲而外,其他配曲都是明朗的、爽快的、优美的、细腻的。

您可能还喜欢:

历史悠久的布依族丧葬文化

达斡尔族的特色服饰文化

十分具有特色的布依族茶文化

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脉:壮族师公戏

三)独具特色的柯尔克孜族的饮食文化

一个地区或者民族的饮食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从事的生产活动还有生活环境。当然,还有的地方多多少少会受到宗教信仰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柯尔克孜族,人们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饮食文化,下面就让我们以柯尔克孜族文化的角度来看看他们的饮食特点吧。

柯尔克孜族早餐较简单,但营养丰富,多以鲜牛奶佐以其他食物,午餐也较简单,牧民们大都是携带干粮在野外食用,晚餐一般较丰盛。

信奉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人,忌食猪肉和自死牲畜肉,马肉马肠为冬季最佳食品。

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肉制品和奶制品,也喜欢吃圆白菜、洋葱(皮牙子)、土豆等。日常饮料是山羊奶和酸奶,还喜欢喝煮沸以后加奶、加盐的茯茶。现在富裕起来的牧民们喝的是牛奶羊奶,吃的是牛、羊、马、骆驼肉,也吃米食和面食。制做面食时,没有案板,而是用皮子制成的擀面布。他们还把做好的酥油都存放在宰杀后经过加工的牛胃、羊胃里。碗、勺等餐具都是用木头制做的。

柯尔克孜族青年的婚礼仪式由阿訇,其中有一个和饮食有关的插曲很有意思,阿訇将一个馕分成两半,蘸上盐水,分送给两个新人,其含义是表示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柯尔克孜族十分好客和有礼貌,有“友谊与热情是柯尔克孜人的金子”的名言传世。凡有客人来访,不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招待,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请客人吃,而以羊头肉待客最为尊敬。在请客人吃羊肉时,先请吃羊尾油,再请吃胛骨肉和羊头肉。客人也要分出一些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小孩,表示回敬。

柯尔克孜人的日常饮食还有馕、锅贴、库依玛克(油馕)、包尔沙克(油炸面块)、曲依包尔沙克(油炸果)、烙饼、油饼、奶皮面片、油炸疙瘩、沙木沙(烤包子)、曲曲尔(水饺)、油馓子、奶油稀饭、抓饭、拌面、花卷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与各族人民共同聚居、共同生产与生活,柯尔克孜人的饮食结构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蔬菜开始进入农牧民的家庭,饭菜的品种也日益丰富多彩了。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忌讳,与新疆其他民族既有相同之外,又有相异之别。饭前洗手后,余水不可乱甩,须用布子擦干,主人让吃时客人才能吃。男客不可从女主人手中直接接取食物,以示男女有别。客人应将碗中食物吃净,切忌将剩饭倒在地上。吃饭时不可揭开厨房门帘窥视,餐后要背向门退出。

四)盘点:柯尔克孜族的节日大全

在我国有很多的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除了和我们一样的传统节日以外,他们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例如泼水节,火把节等等。那么在柯尔克孜族都有一些什么特色的节日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柯尔克孜族文化,看看他们自己独有的节日吧。

柯尔克孜族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掉罗勃左节等节日。过节时,男女均着新衣,并以茶水、油果等互相招待。柯尔克孜族中最受重视的人生礼仪有诞生礼、摇篮礼、满月礼、割礼、丧葬和婚礼。

诞生礼

诞生礼是在婴儿出生当天举行的以表对新生生命的美好祝愿。摇篮礼是在孩子出生第7天或第9天举行,要宰牲设宴请客吃饭,规模不大,参加者公限妇女。在宴会期间要唱“摇篮曲”。满月礼,同汉族的“做满月”相近。割礼,是柯尔克孜人仅次于婚礼的重要仪式。丧葬,柯尔克孜人基本上按照伊斯兰教教规进行的。婚礼,是柯尔克孜人的最大礼仪,一般是先在女方家中举行,然后将新娘迎回新房,在男方举行更为热闹的庆典活动。整个婚礼是贯穿于歌声和活动中举行的。

诺鲁孜节

“纳乌鲁孜”节是柯尔克孜族传统节日,太阳历元月初一(即公历3月22日)为节庆日。柯尔克孜族也过古尔邦节和肉孜节。也叫“萨拉哈特曼节”。那乌鲁兹节历史悠久,它在古代的维吾尔、乌孜别克、哈萨克、柯尔克孜等突厥语系民族中广流行。

每年阴历春分日这一天,即阴历3月22日前后,为“努吾若孜节”。它的内容是辞旧迎新,希望春天能带来吉祥幸福,努吾若孜谣充分表现了这方面的内容:

努吾若孜节到了,物价降低,春喜降,麦穗颗颗饱粒,穷苦的人们有了生机,家家户户欢天喜地,今天母鸡出了雏鸡,努吾若孜节到了,驱走悲凄,妇女们喜气洋洋凑在一起,姑娘、小伙子们格外高兴,他们歪开办着帽鲜花耳际,声荡漾到处是欢声笑语。

努吾若孜节里表演的各种游戏也是驱赶严寒迎来春天为内容的。比如,在努吾诺孜节时,把一个人打扮成冬季老人,等表演一番之后,便脱掉棉衣,组他穿上单衣迎接春天的到来。努吾若孜节时至爱亲朋欢聚一起,羊做饭,预祝丰收,过节后开始春耕播种。至今不少地方的维吾尔族仍在过此节日。上述节日的庆祝活动在一些维吾尔人中,特别是在一些城市里青年人中已发生不小变化。

标签: 柯尔克孜族 图腾 预示 什么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