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侵犯名誉权行为方式主要有哪些

更新时间: 2024-06-02 09:09:12

Ⅰ.侵犯名誉权行为方式主要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行为方式主要有:

(一)侮辱;

(二)诽谤;

(三)新闻报道严重失实,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法律依据】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Ⅱ.侵犯名誉权不赔该怎么办

侵害名誉权的,受害人可以直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礼道歉,在侵害名誉的范围内消除影响。如果造成精神伤害的,还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精神损失。如侵权人拒不承担责任,受害人可以到法院起诉处理。另外,侵害他人名誉权,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二)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Ⅲ.侵犯名誉权如何认定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在具体认定行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时,应从以下四方面来确定:

1、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2、行为人行为违法:此处的“法”应作限制解释,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

3、存在损害后果:名誉权的损害后果主要有:公民因加害人行为导致社会和他人对其品德评价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为导致商誉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终止等。

4、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侵害名誉权的构成必须是违法行为直接导致了损害后果。

【法律依据】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Ⅳ.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区别是什么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诽谤罪和侵犯名誉权的主要区别:

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

2、主观方面不同。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3、行为方式不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再被认为是普通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

4、危害后果不同。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标签: 侵犯 名誉权 行为 方式 主要 哪些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