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关于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

更新时间: 2024-06-18 08:46:13

一)关于古人孝敬长辈的故事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啮指痛心。曾参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百里负米。仲由, 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刻木事亲。丁兰, 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二)关于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1、头悬梁:汉代孙敬读书非常勤奋,看倦了想打盹时就拿一根绳子系在头顶上,绳子另一端挂在屋梁上,这样就无法打瞌睡,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

2、锥刺股:苏秦读书非常勤奋,如果昏昏欲睡,就自己拿一把锥子来刺击大腿,血一直流到脚踝。尖锐的疼痛又提醒他继续用力;

3、焚膏继晷:韩愈读书学习时,经常是口中不断地吟诵着《六经》,手中不停地翻阅着各种典籍,从点起油灯一直学到天亮,就这样夜以继日,一年又一年。因此焚膏继晷就成了形容勤奋学习的典故;

4、勤能补拙:郑板桥天资并不聪明,一本书别人只需看一、二遍,就可以记住的内容,但郑板桥不行。于是,他就多读几遍,一些经典的书籍,他还会读上百遍,直到融会贯通。正由于他勤奋努力,终于成为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5、囊萤映雪:囊萤映雪是车胤和孙康为了学习,夜晚点不起灯,车胤夏日里就捉萤火虫装在绢袋中照明,而孙康则在冬夜下大雪时,映着雪光读书。

三)关于古人健康的经典名言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四)关于古人的计时方法

干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

十二时段计时法。这种方法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

更点计时法。这种计时法专用计夜间时间。“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标签: 关于 古人 孝敬 长辈 故事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