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布依族的“天籁之音”-布依民歌

更新时间: 2024-06-02 21:12:22

(1)布依族的“天籁之音”-布依民歌

布依族的“天籁之音”-布依民歌

布依族的人民一般都分布在全县的山山水水的地方,这篇古老的徒弟也因布依族人民繁衍生存。创造了非常多的文明、文化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布依族的民歌。那么,大家对于布依族的民歌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布依民歌举凡一人一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应景而生,随感而发,开口成调,歌咏成章。歌词发自心底,是心弦的颤动,感情的奔流。有的妙趣横生,有的衰婉动人,有的高亢激昂,有的幽默诙谐。就其内容来说,有情歌、酒歌、堂歌、苦歌、衰歌、巫歌、放牛歌、历史传说歌等。一首歌一般有四句,每句五个音节,也有五句、六句、八句甚至几百句的,不管哪种句式都讲究押韵,歌词一般都用比兴的表现方法。曲调有大调和小调之分,因场地、时间、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一般有独唱、男声二重唱、男妇声二重唱、回旋反复吟唱等,其间又有高低音之分,有快节奏和慢节奏之别,各尽其妙,各有其趣。现将主要几种内容和形式的歌作一简介:

情歌

情歌一般是未婚青年男女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歌曲。每当夜幕降临,青年男女便以山歌为媒介,互道爱慕之情、相思之苦、重逢之喜。因唱歌结为夫妻的,比比皆是。

酒歌

每逢聚会,必唱酒歌。唱歌者手持酒杯,歌唱给谁,谁就得唱干杯中酒,再以歌和酒回敬。酒歌的内容很广泛,有尊敬对方而歌的,有感激而歌的,有询问的,有安慰的,有倾诉的,有挖苦讽刺的等等。在座之人,争相端杯一展歌喉,场面非常热闹。如在晚饭时间开始,往往要唱到天亮。酒歌曲调节奏明快,不似情歌的婉转缠绵。

坐堂歌

在大喜大庆的日子里,主人家都要请歌手到家里唱堂会,在堂屋摆下酒菜瓜果清茶,遍请高朋亲友和寨老团团坐定,堂会便开始了。歌手们先用歌赞颂主人盛德及盛情款待,再赞颂高新胜友及寨老。主人及亲友中如有能歌者,也以歌作答。这样过后,歌词内容便扩而广之。有关于年成农事的,儿女婚姻嫁娶的。再后来,歌手们便互相开起玩笑,使喜庆气氛既浓烈又生动活泼。曲调为二重唱兼合唱的形式,由二男或二女或一男一女配对,一人先起音,一人跟上,声调修筑而起伏荡漾,一首歌回旋往复唱两遍,两遍的声调各不相同,听起来既庄重又和谐动听。堂歌一般要唱三个晚上,直到大家都筋疲力尽才罢休。

历史传说歌

历史传说歌为洪荒时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以及本民族变迁的传说故事。往往由一人唱到尾,象摆门子一样,听的人既了解到古代神话,获得有关本民族的历史知识,又享受到音乐美感。

苦歌

苦歌是倾听命运悲苦之歌。有孤男寡女歌,孤儿歌、婚姻不和歌、二婚再嫁歌、遭灾落难歌、饥荒困苦歌等等。这些歌曲调衰婉悲怆,听之催人泪下。

总之,布依族人民喜欢唱歌,各地民歌曲调不尽相同,同一地区的民歌也因歌词内容、演唱场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曲调,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特点。

(2)布依族的风俗

1、二月二。主要是祭祀“土地神”,保佑全寨安宁,杀鸡敬祖,吃两色(白、黑)糯米饭。云南省的布依族,这个节日要过三天,进行以祭“老人房”为中心的祭祀活动。

2、六月六。祭田神、土地神和山神,祭毕用鸡血沾上各色纸旗,或做成大鸟形分别插在各块田中。与此同时,召开“议榔”会议,宣布各种榔规榔约,且由榔头监督执行,借以保护社会财产安全。

3、婚俗。历史上,各地布依族的婚姻习俗不尽相同。有父母包办的婚姻,也有完全自主的婚姻。从史书记载看,布依族在明代以前婚姻是自主的。

(3)蜡染,布依族的民间工艺

染色是一个很值得深究的文化,在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因为色彩而让世界绚烂。人类从大自然吸允色彩,把这种炫丽配在衣服上,来影响生活。染色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但每个地方对色彩的认知都有不同的见解。布依族文化就向我们呈现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那么,就让小编为大家揭晓蜡染的神秘色彩吧。

布依族简介

布依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现有254万余人,其中贵州省有200多万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丰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地区。其余散居于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区。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着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布依族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渊源关系,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布依族蜡染

布依族的蜡染,图案有几何纹样,也有自然纹样,有的还可以从铜鼓纹样上找到彼此的渊源关系。自然纹样十分生动传神,采用最多的是石榴、牡丹、蕨草等各种花草以及蝴蝶、蝙蝠、喜鹊等飞。不论是哪样图案,布局大都对称而又多变,构图大多夸张而又得体,线条十分流畅而又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显示出人们的丰富想象和独具匠心。

布依族蜡染有着久远历史并久负盛名。早在宋代就有布依族的蜡染布记载。《宋史》四九三卷中曾记载:“南宁州(今黔南惠水县)特产……蜂蜡、蜡染布……”南宁州在今贵州惠水县境内,自古以来就是布依族聚居区。布依族蜡染是自织自染布。

其绘制方法是,用铜片制成各种形状的蜡刀,以蜂蜡为防染剂,制作蜡染时,先把蜂蜡加热,熔成蜡汁,然后用蜡刀蘸上蜡汁,在平铺的白布上绘成各种花纹图案,蜡汁凝固沾附在布的两面,点绘毕,将布放在靛蓝染缸中浸染。染好后将布放入沸水中煮脱蜡质,即呈现白色花纹图案,成为美丽的蜡染布。这种制法,《宋史》中不仅有记载,且清代史书上所载的“青花布”,也指的布依族的蜡染布。

布依族蜡染,以贵州西部镇宁、安顺、关岭、晴隆、普定一带最盛行。贵州镇宁一带地处黔中腹地,为古夜郎国的中心地区。布依族多居住在平坝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妇女们个个都是点制蜡染的能手。布依族历来都是男耕女织。女孩从小学纺织,成年妇女都有纺车。她们自己织、自己染、自己缝。从五六岁开始,在暑假或农闲之际跟大入学习蜡染与服装,练就了制作蜡染的能力,她们所穿的服装大都是亲手缝制,合身得体,不然,似乎出嫁时就没有男人愿意娶她了。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服装。

布依族蜡染图案,常见的有蕨菜花,团花、小花。还有铜鼓纹、旋涡纹、水波形、连锁形、鸳鸯、喜鹊、梅花鹿、龙飞凤舞、双喜双寿等。布依族图腾图案有太阳纹、云雷纹、回纹、铜鼓纹等。图案连续对称,民风浓郁,古朴典雅,以蜡裂的冰纹奇特和画工精致而驰名中外。不同地区的布依族蜡染艺术,也有不同的风格:有的爱以花、鸟、虫、鱼作蜡染图案,构图大胆,形象生动;有的却以结构严谨、线条细腻为特点,有的取材于龙爪花和刺梨花,色调粗犷明快。

您可能还会喜欢:

回族的民间工艺美术习俗

土家族中特色文化:傩愿戏

土家族吊脚楼悠久的历史文化

土家族文化象征:土家族服饰

(4)布依族的礼仪文化你知多少?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的称呼,不管是汉族还是其他的少数民族。都非常注重礼仪,其中像尊敬老人、互相帮助这种举手之劳的事情,大家都非常乐意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们。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布依族文化吧!

布依族在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十分注意礼仪,讲究礼节。

尊敬老人:老年人在村寨中普遍受人尊重,每逢重大事情,都要先请老年人来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无论外出做客或亲戚来访在堂屋吃饭,正中的上席座位要让给老人;吃饭喝酒时要双手抬送老人,否则,被认为不敬或失礼。

互相帮助:布依族向来有“换手抓背、邻里相帮”的传统。无论是谁家建房造屋、婚喜、丧葬一应大物小事,大家都自觉来帮忙。得到帮助的人家,则热情款待。

布依族非常好客,不管是谁家来了亲戚朋友,都要邀请邻里来陪。尔后,邻居则宴请主家和客。若时间紧而来不及,邻里就把酒菜搬来大家共同宴饮。

若遇陌生人过寨中或寨门,行人会被真诚地招呼进屋,并热情招待。请客人吃饭,主人一定要作陪,招待客人饮酒,要尽情地劝“三格档”,若客人真的酒量小,不能多喝,才给客人添饭。

布依族人家平时粗茶淡饭,省吃俭用,但客人来到,则杀鸡款待,否则主人一定过意不去。

布依族不论年纪大小,一律按辈份称呼,对陌生人,则以年龄大小称呼。通常五十岁以上称作“表公”,比自己大十几岁者称“表叔”,与自己年龄相仿称“表哥”。有的为了尊称,也有跟孩子喊的。因而常见年纪大称年纪小者为“哥”,同辈份相称为“叔”的情况。

女青年出门作客一般四、五人,至少也应两人。男青年作客一人也可,但正常情况下都是两人以上。无论是男客或者女客,都有人来陪唱山歌。

凡是亲戚朋友到家,家中老幼均集中起来一一照面,然后各自才去做事。

无论男女老少,公众场合衣服要求整洁,说话要轻言细语、谦逊、诚恳、尤其是青年妇女。

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一唱出来。

您可能还喜欢:

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起源及简介

优美的朝鲜族舞蹈文化

布依族丰富多样的布依族酒歌

神奇、精美的白族木雕文化

标签: 布依族 天籁 之音 布依 民歌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