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特色明显的傈僳族狩猎文化

更新时间: 2024-06-02 03:36:34

Ⅰ,特色明显的傈僳族狩猎文化

傈僳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傈僳族生活在深山,所以狩猎也成为了他们的一项生活方式,傈僳族人们勇敢、善良,他们通过自身的智慧不断的改善生活创造生活。那么,对于傈僳族的狩猎文化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傈僳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傈僳族同胞的狩猎工具主要是弓箭和驽。另外还有一种,其形似弓,称之为弹弓,用于兜石弹射。后有了火药猎枪,又成了傈僳族人的狩猎工具之一。

傈僳族人善用毒。他们有一种见血封喉的毒(用川草乌、烟油、蜂毒等经特殊提炼熬制而成),奇毒无比,就是凶狠的豹子中毒后,最多跳三丈远就毙命。此毒毒性奇特,俗称“毒一命不毒二命”,人食了被毒杀的野兽却无恙。

在根据动物习性看脚迹寻猎等方面,傈僳族人有着高超的本领。哪怕是小动物,顺着脚印可寻数十公里而无误。对于那些大动物,更可谓所有行踪尽在掌握中。

傈僳族人最绝的狩猎方式是下套子,即埋设圈套。对熊、野猫、豹子等能咬断绳子的动物,多埋设套颈、套腰之圈套,对獐子、麂子等动物则设套脚的套子。一般是利用有弹性的树、竹等,设计一触即发的机关。动物中了圈套后,突然被悬空吊起或套牢,就是熊、豹子等也无计可施,只好乖乖就擒,更别说其他小动物了。这种狩猎方式是傈僳族人用得最多、最可靠、最巧妙的方法。

此外,傈僳族人还有埋设驽、枪之绝活,布陷井、埋横杆、插毒竹尖之妙技。小孩做游戏也多与狩猎有关,他们捉山中的白肚皮老鼠可谓一绝。或布石块、或布木材块,或用竹夹子,但用得最多的还是套子。

正月阔拾节里的初一、初七这两天,傈僳族山寨最为热闹。这两天,男子们赛狩猎,从山上狩猎回来后比谁的战利品多;小孩子的乐趣则在于看谁粘的鸟儿丰富,谁捉的老鼠多。

傈僳族同胞祖祖辈辈都是半农半猎兼采集,狩猎是他们的主要生存方式,积累了许多狩猎经验。随着环保意识的深入发展,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的深入宣传,近年来,傈僳族人一般不再狩猎。但傈僳族人民的勤劳、机智、勇敢、善良的本性没有改变,他们现在正以勤劳智慧的双手去创造新的生活。

Ⅱ,傈僳族图腾预示着什么?

图腾,是古代原始民族以某种动物可以充当保护神为信仰,就崇拜这种动物并以此动物为徽号的。不同地区的人有着不同的图腾信仰,例如中国人的图腾一般为龙。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也有着他们的图腾,那么,你知道傈僳族文化中的图腾是什么吗?

据统计,傈僳族有虎、熊、羊(杨)、鸟、鱼、鼠(褚)、朱、蜂、荞(乔)、谷、竹、菜(蔡)、麻、犁(李)、霜(双)、麂、猴(侯)、海等18个姓氏,这些姓氏,既体现了傈僳族迁徙、演变以及居住环境的特点,也反映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相交融的图腾崇拜现象。

从前,傈僳族的每个部落、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怒江地区过去有虎、羊、蜂、鼠、猴、熊、雀、竹、荠菜、谷子等十几个氏族,以他们的图腾为他们的氏族名称。而且在这方面有很历史的传说故事。他们中自称的“括扒”人,即荞麦人;自称是“拉扒”,即虎人,等等。傈僳人认为上述的动植物是他们自己的始祖。

所谓图腾,按照词典的解释指“原始社会的人认为跟本氏族有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或自然物,一般用作本氏族的标志。”这是符合傈僳族情形的,1949年民主改革前,云南的傈僳族社会普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Ⅲ,傈僳族传说,你所不知道的傈僳族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多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来自民间,传说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而在不少的少数民族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传说,这些传说也是根据当地故事改编而成。下面的傈僳族文化为你讲述傈僳族的传说,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傈僳族红腰带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傈僳小伙子,常常在山林里安下绳套,不是套住野猪,就是套住獐子,每次“取山”都不落空。这样,大家都喊他安山匠。

这天早晨,安山匠喜喜欢欢地来取山,走到一棵大槠木树下,一看:套着一只红棕色的毛狗了。他很讨厌毛狗,不想要它。顺手抽出腰刀,“呸!”了一声:“臭东西!我杀了你,丢在山上喂老鸹。”举起刀子就要戳下去。突然,那毛狗说起话来:“慢点!我不是毛狗。”安山匠说:“最狡猾的就是毛狗,没得人听你说假话!”他又举起刀子要杀下去。

毛狗一点也不害怕,和和气气地说:“看人不能只看样子。我只是披了一张毛狗皮,你信不信?”安山匠倒信不信,紧紧握住刀,瞪起眼睛,看毛狗耍啥子把戏。毛狗说:“不信就看。”一把拉掉披在身上的毛皮,露出白生生的皮肉,黑油油的长辫子,红润润的瓜子脸,水灵灵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小小的嘴巴,还有一对深深的酒窝。阿呗!真比山茶花还好看。

安山匠惊呆了,问:“你到底是啥子人?”仙女笑眯眯地说:“不要怕。我是天管师的女儿。八月初一开天门的时候,我在南天门玩耍,看到人间有个又勤劳又勇敢的小伙子,他安山不嫌路远,种地不怕太阳晒。天上那些天兵天将好吃懒做,一个都比不上他,我就喜欢他了。”安山匠赶忙问:“你喜欢的小伙子是哪个?”仙女说:“就是你。”安山匠心里一阵喜欢,又觉得很可惜:“你为啥偏偏披上毛狗皮啊?毛狗的名声臭得很!”

仙女这才对他说:她把心事给阿爸说了,天管师不答允,她就成天跟在阿爸身边,左说右说,说了很久,天管师才同意了女儿的请求,喊她披上毛狗皮,假装被套住的样子,试一试这个小伙子的心是不是善良,待女儿好不好。要真正满意了,才能成亲。安山匠一听,很不好意思:“哎呀!我差一点就把你害了。”仙女觉得他很诚实,就跟他回家,成了两口子。第二年,仙女生了个又白又胖的儿子。隔一年,又生了个乖乖巧巧的女儿。一家人日子过得很美满。

两个儿女渐渐长大了,学走路,学说话了。安山匠就给儿女讲安山、种地的事,教他们做活路;仙女给儿女讲星星、月亮的故事,教他们学礼节,都很快活,只是有个事情使她很为难,就是她从天上披起毛狗皮来到人间,一直找不到换洗衣裳。一天中午,她趁男人不在屋里,跑上大山去,想找一身合适的衣服穿。这时,本来是大太阳好天气,突然雷声“隆隆”下起了暴雨。安山匠跑回家来,浑身淋得精湿,一看铺上两个娃儿睡得好好的,婆娘不在屋里。

等了一阵不见回来,他害怕出啥事,心里又慌,又着急,打起一把青布伞,顶着大雨上山去找。一路走,一路喊。走呀,喊呀!最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仙女给男人说了自己的难处,他马上走出山洞去想办法。外面,满山的树木、花草都很好看,但是一样也不能当衣裳穿,他也觉得很难办了。这时候,雨还在下,雨点打在伞上“笃、笃、笃”地响。安山匠望着伞看了一阵,忽然灵机一动,跑进山洞去高兴地喊:“找到了!找到了!”仙女问他找到啥子,他使劲拉掉伞骨子,把伞衣递给婆娘:“你看,这一条裙子多合适!”

仙女把伞衣当做裙子穿起一比试,不长也不短,刚好打齐小腿肚;一走路,伞裙飘飘浪浪,好看得很。安山匠欢喜得拉起仙女就走,仙女一松手,裙子就逡掉在地上,她只好两手提着裙口走出山洞。裙子是好,就是很不方便。阿哩喂!安山匠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

这时候雨停了,天晴了,山头上现出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仙女一看彩虹,心里晓得是咋个回事了,眼里流出了泪水。原来,他们两口子真心诚意地相爱,感动了天管师,天管师把一条珍奇的仙绳抛下半空,化做这条彩虹。仙女伸出两根手指,向空中的彩虹一剪,把一段红颜色的虹剪落下来,当做腰带,把裙口紧紧地扎起。这样,裙子再也不朝下逡,两只手也腾出来做活路了。傈僳妇女用仙绳做的红腰带,就像蓝天上的彩虹一样美丽;那剩下的一长节仙绳,到现在还弯弯地挂在半空中,只是,要在雨过天晴的时候才能看得见。

Ⅳ,傈僳族乐器,属于傈僳族的传统乐器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传统乐器,例如,中国常见乐器是有芦笙、笛子、唢呐、箫等。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乐器,那么,在傈僳族文化中,他们的传统乐器有哪些呢?小编收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笛朽篥是傈僳族传统的气鸣乐器,又称笛篥吐、笛哦玛、哦里哦玛等。流行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福贡、碧江、泸水等地。常采用多节金竹管制作,上粗下细,尾端留节,其余竹节通透。管长13厘米,内径0.9厘米,上端边沿开一个“U”字形吹口,下部边棱甚薄,以使其发音灵敏。管身开有4个圆形按音孔(前三后一)。演奏时,管身竖置,右手食指按第一孔,左手食指、中指按第二三孔、拇指按背孔,下唇堵住上端管口,上唇绷紧,气流冲击吹口下端边棱进入管内而发音。音列为五声音阶,音色明亮高亢,常用于独奏自娱或歌舞伴奏,是傈僳族儿童或未婚姑娘喜爱的民间乐器(见左图),传统乐曲有《笛里吐鲁调》等。

决列,是由景颇族传入的双管单簧气鸣乐器,主管长29厘米,中下部开有6个音孔,副管长20厘米,不开音孔,都在管首设有一枚三角形铜制簧片,吹吸均可发音,主管可以演奏旋律,副管的持续音像是一条彩色长带,飘浮在乐曲的上方,使旋律丰润而饱满。音色柔和圆润,优美如歌,常用于独奏或伴奏,男女均可演奏。传统乐曲有《决列调》和《傈僳小调》等。

傈僳族的葫芦笙,陇川县傈僳语称瓦特炽烈,有5支音管,在最长的音管上端还安有一个竹筒作为共鸣箱,多用于为民间舞蹈伴奏,由男子吹奏。竹簧是傈僳族女性喜爱的乐器,维西县称单片竹簧为“马锅”,称三片竹簧为“出出”。竹簧采用楠竹片制作,长8厘米左右,用刀在中间刻出簧舌而成。传统乐曲有《谈情调》等。

每逢傈僳族年节、丰收或喜庆举行集体歌舞盛会之际,女子吹起笛朽篥、弹响竹簧,男子弹起其布厄(傈僳琵琶)、三弦,人们边奏边舞,尽情欢乐,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兴尽方休。

标签: 特色 明显 傈僳族 狩猎 文化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