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精美绝伦的云南彝族服饰文化

更新时间: 2024-06-01 14:40:09

(1)精美绝伦的云南彝族服饰文化

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服装,都是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各民族的服装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他们的服装反映出当地的民族生活习俗和审美观。那么接下来我们来云南彝族文化中服饰文化吧。

云南彝族服饰的创造和发明是人类造物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彝族人民在这个过程中,依据本民族的习俗、思想、情感以及欣赏习惯,不断变更着式样、色彩、材质、结构等构成要素,满足探寻美、创造美的欲望,促进了情感的抒发和新的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

云南彝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彝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它以符号化视觉语汇透视出民族生活习俗、民族审美理念和思想情感,标志着彝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服饰构成要素的变更,促进了情感和审美形式的变化和发展。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的准确快速传达,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服饰造型和图案设计等呈现出来,并体现彝族传统审美文化体系的历史延续。

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和云南的彝族穿裙子外,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彩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

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

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拇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髻”。男子以无须为美,利用闲暇把胡须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

(2)颇有彝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彝族年

彝族年是彝族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从古至今,彝族对于过年都非常的重视,也非常的热闹。关于彝族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如今已经无法查考。彝族过年其实也有很多形式。那么,大家对于彝族年是否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彝族年的简介

彝族年,彝语称为“库斯”,“库”即年、“斯”即新,意思是新年,是大小凉山彝族传统的祭祀兼庆贺性节日。“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10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彝族年为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各地区过彝族年没有固定、统一的时间,多数在秋末初冬的十一月中旬左右举行。具体的过年时间需由当地通晓天文历法、德高望重的长者来决定。最早不得提前于新历的十月前,最迟不超过次年新历的元月底,总之,在汉族的春节以前必须过彝族年。

彝族年的由来

彝族年的起源没有史料记载,只有各种神奇的传说。在诸多的民间传说中,传说最广的是:在远古的时候,有个叫俄布科散的人,他很尊重、孝敬老人,但他的母亲不知什么原因,终年闷闷不乐,很难看到笑脸,也很难听见好的言语。俄布科散为了解除母亲的不乐,集中寨子里的青壮年男女们唱歌、逗趣、摔跤、赛马、打猎、捕鱼、射击、披鸡毛、装衣跳舞、爬杆、打磨儿秋……想用各种娱乐活动来使母亲的心情愉快起来。但是,这一切努力都无济于事,俄布科散的母亲仍然愁眉苦脸,难见欢颜。俄布科散朝思暮想,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过年。秋收完毕后,俄布科散宰鸡、杀羊、杀猪,开始过年,用烟、酒、肉食敬奉祖灵,村寨里的男子们串门、唱欢歌辞,亲友间相互拜年,家人们团聚于锅庄旁,尽情吃喝,开怀谈笑,终于使心情抑郁的母亲露出了笑脸。见到母亲的笑容,俄布科散高兴万分。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此后每年秋收完毕后,就举行一次过年活动,表达辞旧迎新的欢乐,儿孙们对祖宗的尊重和孝敬,彝族年就这样流传和发展至今。

彝族年的内容

彝族年一般为三天,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觉罗基:全家团聚,或杀猪、杀鸡,庆贺当年人丁兴旺,来年吉祥安康等事宜。

库斯:主要内容是祭祖,早晨鸡叫以后,全村就要宰杀年猪,年猪要从同村同寨年长或德高望重的人家开始,依次序宰杀。用年猪的胆、胰、尿包占卜主人家的吉凶,以猪胆饱满、色泽好,胰平展,无缺陷,尿包丰满为吉祥,预示来年人畜兴旺,家人安康,粮食丰收。同时分“舍富”、“舍民”两餐进餐。“舍富”主要是祭奠祖先,取猪肾、肝、舌、胰与荞粑一同煮熟,敬奉先祖。“舍民”是全家人集体餐。吃完“舍民”后,男子们要将猪肉切成条块,妇女们则要灌制好香肠,并当天要将鲜肉和香肠挂在火塘上烤烤,同时以展示主人家的年猪肥,人吉祥,并且显示出主人的富裕。

朵博:早晨鸡叫主人就要起床做心肺三鲜汤,既将心肺捣烂,放在锅里将油熬出来后,放入水加豆芽、干(鲜)笋等,做成三鲜汤。早晨起床全家人就要享受这顿三鲜汤的美味。上午由妇女们组织全村孩子祭果树,既“社日”仪式。社日结束后是拜年,彝族年的拜年场面壮观热闹,一般数十人一组,从整个寨子挨家挨户拜年,拜年时主人家端上泡水酒,让大家喝,同时,拜年队伍还要为主人唱贺新年歌,年轻人跳舞、摔跤、跳锅庄等。大家不分彼此,不分亲疏,一起快乐到通宵达旦。

阿普机:意为送走祖灵,由妇女们拜年,男子们在家接待拜年队伍。

3天的年过完以后,彝族人就要背上大块的猪肉膀子(一般分成三、五、七块),酒、糖、千层饼、炒面、鸡蛋等到岳父岳母家拜年,整个10月份彝族人都沉浸在年节的快乐之中。彝族年是彝族人的传统节日,是特色的彝族文化,它在2010年列入民俗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3)彝族是怎么接待客人的

1、凉山彝族将活牲口让客人亲自过目,杀猪宰牛甜米酒招待贵客。

2、凉山彝族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宰猪宰鸡,而平时一般很少动牲,除非款待客人。

3、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

标签: 精美绝伦 云南 彝族 服饰文化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