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王安石变法苏轼被贬是什么情况

更新时间: 2024-06-02 22:36:41

1,王安石变法苏轼被贬是什么情况

王安石变法苏轼被贬是因为苏轼反对变法。 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任知州、熙宁十年四月至元丰二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

2,简要叙述王安石变法经济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

1、王安石变法经济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如下:为了实现富国的目的,王安石采取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富国之法初步改变了积贫的局面。

2、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政治上:北宋政府为了防范武将实行更戍法,频繁调动武将,调兵权与领兵权分离.削弱军队战斗力;战斗力: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北宋政府荒年募兵,招募流民当兵,军队战斗力下降;军事上:武器生产管理混乱,影响军队战斗力;阶级矛盾尖锐: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民族对立严重:北宋与西夏和辽国发生多次战争;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突出: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4,王安石变法积极作用

王安石变法是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比较深远的一次变法,此次变法对北宋的国力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变法的一些措施至今仍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安石变法(又叫熙宁新政),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标签: 王安石变法 苏轼 什么 情况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