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孔乙己课后生词

更新时间: 2024-06-17 07:16:56

一,孔乙己课后生词

1、每每:常常。

2、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屑,值得。

3、颓唐:精神萎靡不振,情绪低落。

4、分辩:辩白,辩解。

5、格局:布置的格式。

6、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7、之乎者也:之、乎、者、也是文言文里常用的语助词,常用来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8、大抵:大概。

9、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不因穷困而丧失其道德意志。固,固守,安守。

10、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11、附和:言语或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二,孔乙己的笑有什么用意

1、孔乙己的周围充满了冷漠与残忍的“笑声”,这笑声贯穿全文,成为《孔乙己》一文的重要线索。

2、小说有四处写到众人的哄笑,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他们开心。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三,孔乙己的性格矛盾吗

孔乙己,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的绰号。鲁迅为什么要用绰号作人句呢?用这个叫人“半懂不懂”的绰号作为“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名字,正是对这个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同时也是对孔家店的蔑视和讽刺。鲁迅用这个人物的绰号作为小说的题目,给作品定下了讽刺性的基调,具有鲜明的反孔色彩。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使读者从一个侧面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与黑暗。

四,孔乙己读后感

1、最近,我阅读和学习了《孔乙己》这篇文章,感触深刻,让我从旧社会人物孔乙己的身上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和状态,也对无数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感到同情。在那个时代里,底层的人民生存艰难,唯一的出路便是参加科举,然后求取功名,孔乙己悲惨的下场就是一个警示,鲁迅先生给广大同胞开除了一剂良药,希望拯救人们的灵魂。

2、本身生存困难的人,被丁举人打断了退之后,便连偷窃都没有能力了,因此只能乞讨等死,而最后的结局也是如此,而孔乙己知识亿万之众的一个典型代表,可见旧社会已经到了吃人的地步,被推翻知识时间问题,时代总会进步。

五,孔乙己选自哪本书

选自《呐喊》。《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作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

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以及社会对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

标签: 孔乙己 课后 生词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