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民族文化:蒙古族的由来

更新时间: 2024-06-02 02:45:16

一,民族文化:蒙古族的由来

蒙古族在我们每个人的印象当中就是蒙古包以及哈达等等。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可是,很多人只是听说或者看过蒙古族的一些文化,很多人都不知道蒙古族是如何由来的。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学习一下吧!

蒙古族的由来:

在内蒙古草原的东部,有一条沿中俄边境蜿蜒东流的长河,河面宽阔而沉静,这就是额尔古纳河。它被蒙古人视为神圣的母亲河。因为有了额尔古纳河的滋润,呼伦贝尔草原才水草丰美,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才得以繁衍生息,兴起壮大。

蒙古族起源于古老的东胡系蒙兀室韦,在公元七世纪时,其名字已出现于唐代文献,当时活动在额尔古纳河下游的大兴安岭北端,过着半狩猎,半游牧的氏族社会生活,马是他们朝夕与共的伙伴,车帐是他们的居所。

大约在公元九世纪时,蒙兀室韦离开额尔古纳河西迁,到达翰难河源的不儿罕山一带驻牧,唐代以后,蒙兀室韦曾先后受过中原王朝及漠北诸游牧部族的管辖统治,其语言中夹杂大量的突厥语汇,辽代时,蒙古部已逐渐强大,分衍出许多部落,其中就有成吉思汗家族的直系祖先-乞颜部勃儿只斤氏族。

公元十三世纪初,在蒙古草原上除蒙古部外,还有很多较为强大的部族。其中最有气势的是塔塔尔部,以至于“鞑靼”这个称呼一度成为蒙古草原各部的统称。由于金朝不断的挑起蒙古各部的矛盾和仇杀,当时的蒙古草原充满了深重的灾难。公元1189年,乞颜部贵族推举铁木真为首领。从此,蒙古部逐渐崛起,经过十八年的激烈战争,终于统一了东部草原上的蒙古各部,公元1206年,在翰难河源召开的呼勒里台上,竖起了象征威严和圣洁的九游白旗,铁木真被各部推举为成吉思汗,意为“海洋般的大汗”,创立了声威赫赫的蒙古汗国。

您看也喜欢:

浅谈蒙古族的习俗文化有哪些?

浅谈东乡族的风俗习惯

民族文化:蒙古族的由来

民族文化:满族的由来

二,蒙古族的由来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十四世纪用波斯文写成的《史集》一书,记载了一个蒙古族的古老传说: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战败,遭到残酷的屠杀,只活下来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们逃到了一个地方,周围都是山林,中间有良好的草原。这个地方叫做“额尔古涅昆”,意为“险峻的山坡”。

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这个传说里的“额尔古纳”,就是流经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

在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三,蒙古族的啥食物好吃

蒙古族的食物如下:

1、奶茶,用砖茶混合鲜奶加盐熬制而成,北方草原气候寒冷,喝热的咸奶茶可以驱寒,草原奶茶风味独特,奶香浓郁,益于健康。

2、奶皮,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将鲜奶、牛奶、马奶、驼奶、羊奶放入器皿里存放一两天,奶子发酸后,在表面上形成一层薄皮,另一种是将鲜奶熬开后放入器皿里放凉后表面结成薄奶皮,奶皮味道香甜可口,是拌炒米吃的上等食品。

3、奶酪,又名干酪,是一种发酵的牛奶制品,是通过发酵过程来制作的,含有可以保健的乳酸菌,奶酪的浓度比酸奶更高,近似固体食物,营养价值也更加丰富。

4、奶酒,主要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所酿造与饮用。

5、手扒肉,做法是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他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下羊肉,蘸上调好的佐料吃。

四,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蒙古族的饮食

(1)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肉食、奶食、粮食。蒙古族一般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其中,蒙古族的肉食主要是牛肉和羊肉。牛肉和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也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尤其是羊肉。蒙古族对于羊肉的吃法多种多样,比如“手扒肉”和“全羊”,“全羊”也叫“羊背子”。

(2)蒙古族的奶食品主要有六种: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奶食在蒙语里面有“查干伊德”的意思,寓意纯洁吉祥。

(3)而蒙古族由奶食制成的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酸奶和奶酒。奶茶又叫蒙古茶,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饮料,他们一日三餐都要喝奶茶。酸奶即发酵后的马奶“其格”以及发酵后的牛、羊奶“塔日嘎”,酸奶不仅能散热止渴,而且富有营养,也是是蒙古民族人民在各种聚会、盛宴中的珍贵饮料。奶酒又叫蒙古酒,把发酵的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就酿成了透明醇香的奶酒。蒙古酒绵厚醇香,无色透明,少饮延年健体、活血补气,男女老幼皆可饮用。

2、蒙古族的居住

传统的蒙古族牧民住房是蒙古包,“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所以在古时候,蒙古包又被称作“穹庐”、“毡包”。蒙古包分两种。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蒙古包在大雪中阻力小,不会积雪,在下雨时包顶不会存水。蒙古包的门方长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蒙古包的百叶哈纳是用数根相等的细木棍和牛皮绳连结而成,在使用时拉开,便成圆形的蒙古包墙,在搬迁时可以折叠,又能当勒勒车的车板。蒙古包的顶端有个口,就是天窗,这个天窗可以通烟通气,又可以采光。

3、蒙古族的婚嫁

(1)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会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祝颂人等人,也会穿上节日盛装。他们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

(2)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一只“碰门羊”和其他的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方可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

标签: 民族文化 蒙古族 由来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