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李自成的评价

更新时间: 2024-06-03 05:18:03

Ⅰ:李自成的评价

1、李自成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2、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Ⅱ:李自成灭明之谜

主要是因为李自成被孙传庭打败跑到河南潜伏之后,明庭鉴于国内各大义军都已被招降或重创,于是调集了全国最能打的各大主力共十余万人前去解锦州之围,与皇太极的十几万八旗主力玩战略大决战,史称松山之战,但明军主力全军覆没。

李自成后来的崛起与牛金星、宋献策这两个军师的努力密不可分。他们制定了合适的战略,使当时的新顺军开始从乌合之众向正规军方向转变,具备了强于其他义军的战斗力。

在战略上,李自成从河南地区开始发迹,这里人口众多,且当时刚刚闹完饥荒,不但易于攻打,而且兵源雄厚。

Ⅲ:陈圆圆和李自成有关系吗

陈圆圆与李自成并无直接关系。

陈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母亲早亡,育于姨夫家,从姨父的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优,“秦淮八艳”之一。崇祯末年被田畹锁掳,后被转送吴三桂为妾。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手下刘宗敏掳走陈圆圆,吴三桂权衡再三后,怒引清军入关。《鹿樵纪闻》记载刘宗敏曾强占吴三桂爱妾陈圆圆,暴怒的吴三桂只好引清兵入关。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圆圆曲》写道“痛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据现有可靠的史料来看,陈圆圆与李自成并无直接关系。

Ⅳ:李自成是哪个朝代的?

1、明末清初。

2、“均田免粮”,这既是农民军的起义口号,又是一项政治纲领。这项政策客观上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渴望,因此,起义军深得人民拥护。在“割富济贫”,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的呼声中,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来。起义军的壮大与陕西的社会环境也有着直接关系,天启、崇祯年间,陕西连年大旱,朝廷不但没有拨付分毫赈灾银两,反而加紧催收赋税,加派横征,罗掘微财,人民群众要求打破这种残酷现状的愿望非常强烈,加入起义队伍就愈发踊跃。李自成及时采纳了谋士李岩的建议,响亮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割富济贫”的口号,这与人民的愿望非常吻合,义军的声势更是空前地浩大起来。

3、李自成宣布“为救百姓,故起义兵”, [27] 因而提出“剿兵安民”的口号,立志以“仁义”之师,反抗官军,夺取天下。为争取民心,他提出“均田免粮”的主张。他着眼于提高作战能力,不断加强农民军建设。重视军队编组,将起义军区分为战斗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战斗部队分为中、左、右、前、后五营,以不同颜色旗帜区分,由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等统领。以步兵、骑兵为主,另有炮兵、工兵、水军。重视改善武器装备,常用缴获的铳炮、火药、铁胄、骡马装备部队。重视练兵习武,规定将士四更即起,操练武艺;部队驻定“则校骑射,谓之‘站队’,及夜方毕” [28] 。奖勇罚怯,培养起义军勇往直前的战斗作风。重视军队纪律,要求将士严遵约束,按令行事。每到一地传牌申禁:“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 [29] 。用兵作战,灵活多变,“不用古法” [30] 。善于流动作战,以走制敌。率领农民军辗转于优势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在运动中寻机歼敌,粉碎明军多次围剿。为提高部队机动能力,骑兵“一兵必二三马,更番驰骤而不疲毙” [28] 。善于避实击虚,出奇制胜,以远程奔袭、诱敌入伏、声东击西、围城打援等战法,击败敌人。李自成对农民战争的认识及实践,在中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但他早期不重视根据地建设,后期治军不严,导致所部纪律松弛,战斗力日弱,以致大顺政权很快倾覆。

标签: 李自成 评价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