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更新时间: 2024-06-03 07:24:38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主要有:

1、社会主义改造使公有制成为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和形式;

2、社会主义改造的剥削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由于失去了赖以剥削他人的制度,也正处在消亡的过程中。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

3、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2.关于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并不矛盾,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体现了变革生产关系同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统一关系。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中,生产者通过经济合同承包完成最终产品,并按实现的产量或产值获得劳动报酬的一种生产责任制。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对国家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责任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责任公有制,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变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性质,加大社会主义尤其是公有资产在社会范围内的比重 变革生产关系,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原因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离开对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而孤立地进行,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而在中国的具体条件下就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5.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具体如下: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标签: 农业 社会主义 改造 历史 意义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