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你所不知道的西藏佛教文化

更新时间: 2024-06-02 13:20:04

1)你所不知道的西藏佛教文化

在中国的佛教系统中可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还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指西藏及其周围的地区信奉的佛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喇嘛教。对于藏传佛教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以西藏文化的角度来看看西藏的佛教吧。

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成立于西元七世纪左右。十三世纪后逐渐流传于北印度、不丹、锡金、蒙古、尼泊尔、苏俄布里亚特与西伯利亚等地。

西藏佛教在教义、教团组织及行仪上,以印度的大乘佛教末期发展而来,有融合显、密二教的倾向。以修习因乘的显教进而修习果乘的密教为理想。亦即将显教视为密教的入门。在戒律上西藏传承说一切有部律,并发展出专属于密乘行人的戒律。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约于四千年前,象雄人辛饶·米沃祖师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法。辛饶米沃祖师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

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雍仲本教。否则探究愈深,离真相可能愈远。

雍仲本教是古代藏族人民崇信的一种名叫“本波”的原始佛教,起源于西藏高原古老的民间自然崇拜。本教认为宇宙分为天、地和地下三界。居于三界的神分别称为“赞”、“年”和“鲁”。此外,地下和地面还住着各种精灵和魔怪。人必须警奉这些神、怪,融就会招致灾祸。在印度佛教未传入或初传入藏族地区之前,雍仲本教是占统治地位的信仰。

桑耶寺被称为西藏佛寺之祖,它的建立,是外来的印度佛教战胜当地本土宗教的标志。桑耶寺建成于公元779由吐蕃王赤松德赞(公元7557)主持兴建,印度高僧静命大师设计。寺的主殿高三层,下层为藏式建筑,中层仿汉地唐代建筑样式,上层则采用印度梵式建筑。各层内供奉的佛像,也分别是吐蕃、汉和印度人的形貌。

主殿以外,建有偏殿、译经场、僧舍、佛塔等。寺建成后,静命大师亲自剃度了七名贵族青年为僧,史籍称他们为“七觉土”,藏族人出家为僧的制度,便始于此。

2)佛教文化:莲与佛教的关系

佛教源于印度,佛教文化开始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主要的宗教之一,因其哲理部分与儒家、道家学说互相影响,转而发展成中国民族的宗教之一。佛教释迦牟尼认为世人的苦皆因贪、嗔、痴而生,便以无我为核心,推崇佛法,为求解除人们心中的枷锁。

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

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

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佛教以莲喻佛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3)【佛教文化】解说:南传佛教基本教义

佛教作为三大世界性的宗教之一,历史更是十分悠久,传入中国的时间也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现如今中国的佛教也有着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的差别。

那么,本期佛教文化解析南传佛教基本教义。

我们知道佛教作为三大世界性的宗教,它的创始人是释迦摩尼,他公元前三世纪创立于古印度。从广义上来讲额,佛教它是一种世界性的宗教,包括它的经典,它的仪式、它的教义、它的习惯、它的僧团、它的寺院、它的组织等等。

那么,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我们一般所说的佛教,一句话就是佛陀的言教,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应该叫做佛法,法律的法,佛法,也就是说是佛所讲的教法。

南方上座部之特质在于严守戒律,保持原始佛教传统。在巴利文献方面,除了完备的经律论三藏,还有数量极为庞大的注释书、复注、纲要书、史书、文法书、诗书等。

南传佛教认为,包括祭祀、祈祷、火供、念咒等的仪式,以及断食、烧身、自残一类的苦行,皆属于“戒禁取”,并不能断除烦恼,也不能解脱生死。因此,佛陀在世时,僧团并不注重仪式,也没有诸如唱诵、念咒之类的修行方法。最接近于仪式的行为,也许应该是比库僧团所举行的甘马了。

然而,凡是学过律者都知道甘马并不是仪式,它只是僧团内部的一种民主表决会议。上座部佛教的修行特色是传承佛法、守护戒律、保持正念、修习禅定以及培育观智。

当然,在现今南传上座部教区内,也有诸如祝圣水、祝护符、繋圣线之类的仪式,但那只是佛教在流传过程中受到古婆罗门教残余风俗、当地民间信仰及鬼神崇拜等因素影响的产物,并不属于严格意义的上座部佛教。

4)【佛教文化】藏传佛教修行方法大全

最初的佛教传入中原之前是在西藏地区做了一段时间的过度,这也就导致西藏地区的佛教比中原地区更为广泛以及信仰力更高,你知道藏传佛教是怎么进行修行的吗?

那么,本期佛教文化一起了解吧!

佛家养生修炼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禅定

修习禅定能够祛病治病,禅定达到“止”的状态,能使人身心“轻安”——轻快安恬,享受到一般人未曾尝受过的幸福安乐;禅定还能使人心“调柔堪能”,即增强心的自主性,能自控情绪,能涵养道德,陶冶性情;禅定亦可以作为直观身心世界奥秘,把握宇宙“真实”的途径,“因定生慧,定能生慧”,这也是佛教修习禅定的主要目的。

2、本尊法与延寿咒

这是密宗的特殊修法。本尊修持法亦称“人佛合一法”。“延寿咒”则是密宗“三密”之一的语密内容。密宗认为佛教的区分主要在于显宗与密宗之上。显宗为外门,密宗为内门。如从外门进入,抵达彼岸或解脱,需要走漫长的历程,花费几世的精力;而从内门进入,抵达彼岸或解脱,其速度十分快捷,只需花费一生时间,即可“即身成佛”。

但走这种途径仅靠修持者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获得成就的,还必须凭借外部力量,如人佛合一法,即本尊修习法,即是借助外部力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密宗的天上瑜珈部有“弥陀长寿合修法”,即要想长寿,也可借用“人佛合一”的力量观修无量寿佛,以此来“带功”,达成目标。

3、结手印

身密为藏传密宗“三密”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手印”,即手结印契。手印,简单说来就是双手所做的各种姿势。多数手印的含义,皆按固定的规则组成,一般以左手表示禅定,右手表示“方便”(办事)。又以右手五指从小指至大指依次表示菩萨道“十度”中的施、戒、忍、进、定五度,以左手小指至大指依次表示智、力、愿、方便、慧五度。

又五指从小指至大拇指,依次表示地、水、火、风、空“五大”。十指按十度、五大的关系组合,交叉、钩曲、伸直,配合而为多种多样的手印。密宗的手印数以千计,常见的有380余种,每一种都有特别的涵义和作用。手印作为手势语言,表示一定含义,可以辅助真言,起到自我暗示的作用。

手印配合五大的组合法则,符合中医经络、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有助于气血的交流、开合、抗衡,从而产生辅助入定或调动内气的作用。对于修持有素者来说,手印作为一种表示一定意愿,与自身经络相应的发功信号,有助于内气的发放及意念作用的成功。

标签: 知道 西藏 佛教文化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