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

更新时间: 2024-06-02 17:07:56

(1)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

孔子在教育上有三大创造和贡献:

1、春秋时期,王官之学衰微,孔子首开私人讲学之风,设杏坛讲学授徒,整理并以《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为教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育内容。

2、打破教育上贵贱贫富的等级,提纲有教无类,使人人享有教育的平等权利,学生众多,史称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3、主张尊师重道,以及三人行,必有吾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和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的教学原则及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

(2)孔子在哪里当过官

1、孔子19岁时在鲁国最有权势的大夫季氏家担任“委吏”、“乘田”。

2、51岁时在鲁国担任“中都宰”,即县长。

3、52岁时在鲁国担任“小司空”,即建设部副部长。

4、53岁时在鲁国担任“大司空”,即法院院长或司法部长。

5、54岁时辞职周游列国,直到68岁时被鲁国请回,尊为“国老”,即国家顾问。

6、孔子是一位人民教师,从23岁开始终生从事教育事业。

(3)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有哪些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2、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

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4)孔子在秦朝之前还是之后

孔子是春秋时期人,春秋之后为战国时代,秦国就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为秦国灭六国后所建朝代的名称,故孔子是秦朝之前的人。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鲁国陬邑人。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5)孔子在什么地方讲学

杏坛。“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曲阜祖庙筑坛,球植杏树,遂以“杏坛”名子。

标签: 孔子 教育 方面 什么 贡献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