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浅谈:藏族农耕文化

更新时间: 2024-06-14 02:26:06

一:浅谈:藏族农耕文化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藏族是一个游牧民族,最早的藏族人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努力发展,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看到的农耕文化。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藏族文化吧!

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见证了西藏先民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的转变。而雍布拉康山脚下的一块良田——萨日索当,则在藏族开耕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块良田就叫“萨日索当”。

雍布拉康在藏语中译为母鹿腿上的宫殿,不仅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更是西藏最早的建筑之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修复过的雍布拉康二层壁画中,生动描绘了关于吐蕃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的出现、第一座宫殿的修建、从天而降的佛经、佛塔等圣物以及开耕等等宗教历史故事。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世纪,几位在雅砻河谷赞唐地方放牧的牧人偶遇一位英姿勃发的年轻人,由于言语不通,牧人请来十二位苯教徒问小伙子打哪儿来,小伙子将手指向了天……信奉天神的苯教徒们见他举止端庄,相貌不俗,将他驮在肩上返回村寨,奉待为王,号令部落。

藏王的确立,让雅砻河岸方圆几百里的部落民众纷纷搬迁而来,为其修建雍布拉康,并以宫殿为中心聚拢起来,出现了第一座村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的转变。山南地区文物局副局长根堆加措说,在这个村落附近,吐蕃先民开垦农田,专供藏王,也为自身生活所需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国王莫早于聂赤赞普,宫殿莫早于雍布拉康,经书莫早于邦贡恰加,地方莫早于雅砻,农田莫早于萨日索当。

从第一代聂赤赞普,雅砻部落首领们一直世居于雍布拉康。雍布拉康一方面以它碉楼式的建筑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以它险峻的地形为那个部落争端频繁的年代起着极好的防御作用。直到真正统一吐蕃大业的藏王松赞干布出现,将王都从山南雍布拉康迁都拉萨。即便如此,松赞干布并未忘记本源之地,雍布拉康依然是松赞干布在山南的夏宫。

今天,山南地区泽当镇贡布日山上的猴子洞却提醒着我们一个更为古老、流传至今的关于藏族起源的传说:神猴与罗刹女结合生出六只小猕猴,繁衍生息,从“猕猴变人”成为藏族先民的古老传说,并至今广泛流传于西藏民间,更记录在古老的藏文经书中。

您可能还喜欢:

布依族隆重的节日:布依族四月八

欢腾的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依山傍水的达斡尔族民居建筑

达斡尔族传统节日:昆米勒节

二:吴越文化浅谈: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吴文化通常指的是吴地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也是吴越文化的一部分,其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本期的吴越文化带你去了解吴文化的特色和意义。

吴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吴国,既有地域特点,又受中原文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在六朝以前,在中国文化史上尚未形成一种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统一性和系统性的文化形态。相比中原地区,吴文化的落后是明显的。

永嘉南渡是一个转折的关键,随着代表正统的政权南迁,政治、文化中心转移到了南方,吴地文化实现转型。具体表现为形成今天的吴语语系;由尚武变为崇文;当地隐逸文化与主流文化互相渗透。唐宋以降,吴地名人辈出,成为文化发达地区。

南宋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移到了江南。当早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江南一带是市民思想传播的大本营。明朝中后期,江南不仅工商业繁荣,而且是全国学术、文化、艺术、娱乐的中心,又是明末清初重要社团的活动舞台。吴文化有着鲜明的特色,如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睿智机敏、聪慧灵动;求真务实、经世致用;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这些特质对当代社会依然产生影响。

吴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成这样几点:

一是厚德载物的和谐性。

泰伯三让王位,赢得孔子“至德名邦”赞誉。厚德载物作为吴文化核心的道德内容,成了立身之本。从远古的泰伯到明代的东林党,从近代工商望族到当代的华西村,无锡在社会诸方面的发展中,无不体现出尚德和谐理念。

二是兼容并蓄的开放性。

吴文化是一个开放性文化系统,它的发展是不断吸纳异质文化的结果,显现出一种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对中原文化的引入吸收,显现了其包容性。临海型的地理区位,也使吴地很早以来就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碰撞磨合带。

三是经世致用的务实性。

经世致用的思想缘起吴地发达的工商业。工商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孕育出了经世致用的实干思想。经世致用在近代主要表现为学、用结合,积极主张以实用的知识与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实业。无锡荣氏兄弟即是最为着名的代表之一。

四是开拓进取的创造性。

泰伯在荆野之地,开拓建起勾吴国,吴地自此涌动着一种不拘成规、敢想敢干的开拓创新精神。中国的历史传统是重农贱商,但吴地很早就开始工商并重。及至当代,乡镇工业的异军突起,无不显示其创造性。

三:浅谈:历史文化名称的保护与开发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民族文化看看历史文化名称的保护与开发是怎样的吧!

起源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1982年根据北京大学侯仁之、建设部郑孝燮和故宫博物院单士元三位先生提议而建立的一种文物保护机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并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均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确立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制度,并明确规定由国家制定保护办法。

2005年10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正式施行,确定了保护原则、措施、内容和重点。

2008年7月1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规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与批准。如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的,由国家撤销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公布

国家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共99座。此后,分别于2001年增补2座,2004年增补1座,2005年增补1座,2007年增补7座,2009年增补1座,2010年增补1座,2011年增补6座,2012年增补2座,2013年增补4座,2014年增补2座,2015年增补3座,2016年增补1座(截至2016年5月4日),共计130座(此处为琼山和海口分开计算)。

备注:2002年10月琼山市并入海口市。2006年11月,根据国家秘书二局的意见反馈,要将琼山历史文化名城更名为海口历史文化名城,会在当时已批准公布的10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产生连锁反应,建议海口市重新呈报申报文件,直接申报海口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7年3月13日,国家正式批准海口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做统计报告及海口市政府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均将海口和琼山视作一处。

四:浅谈: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区别

“看的淡一点,伤的就会少一点,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那么,接下来随小编来看看本期大乘佛教带来的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区别。

大乘,梵文Mahayana,中文音译为“摩诃衍那”。上座,梵文Sthavira,中文音译为“悉提那”。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都自称是最正统的佛教。他们都以释迦牟尼为佛祖,都剃度落发等等。他们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座部佛教是一神论,(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似,)以释迦牟尼为唯一的神;大乘佛教是多神论,他们除了崇拜释迦牟尼外,还崇拜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等等。大乘佛教多神论的理由是,人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只要你经念得好,都能成佛。比如地藏王菩萨,是真有其人的,他是朝鲜新罗人,唐朝时来中国九华山修行,他的名字叫金乔觉。圆寂(死)后肉身不腐,众僧以为神,曰“地藏”。大乘佛教信奉的神还有很多。

2、上座部佛教认为要想到达彼岸,修成佛果,主要依靠“自度”,用白话说,就是要像释迦牟尼一样,通过自身的修炼和学习,明白自然是不可抗拒的,人要顺其自然,得成佛果。一个人要想修成正果,必须“自度”,“自度”是唯一的途径;而大乘佛教则主张佛教信徒,不仅要“自度”还要度他人。所谓“度”就是过河,上座部认为,你想过河,你就自己游过去;大乘佛教认为,佛教信徒不仅要自己过河,还要帮助他人过河。

3、上座部佛教认为,不可能人人都能成佛,社会也需要俗人;而大乘佛教则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出家,那是最理想的社会。

4、在哲学义理上,上座部佛教认为,“我空法在”,承认客观空间物体的存在,否定自我的实在性;大乘佛教认为,“我法皆空”,宇宙中,不仅自我不存在,一切都是不存在的,你天天面对电脑,感觉电脑的存在,是你心灵感觉到电脑的存在,电脑才存在。没有你心灵的感觉,电脑就不存在了。而上座部佛教认为这也太牵强附会了,你面前明明有一台电脑,不管你感觉没感觉到,电脑都是存在的。

5、上座部佛教认为,一个人要想修成佛果,不仅要学习,作功课,还应该身体力行,亲身体验菩萨行;而大乘佛教认为,信徒要想修成佛果,主要是道德修养,遵守寺规,主要是念经。

6、上座部佛教的经典主要是《阿含经》,这部释迦牟尼亲自传授的经,而大乘佛教的经典很多,有《般若经》、《维摩经》、《大般涅盘经》、《法华经》等很多。这些经都非释迦牟尼口授,而由后人所撰。

7、上座部佛教信徒吃干净的肉,也喝牛奶,羊奶,释迦牟尼就是在身体虚脱后,喝了一女孩供奉的羊奶,恢复体力后才悟道成佛的;而大乘佛教信徒只能吃素,与动物占边的东西都不能吃,奶、蛋都禁食。

8、上座部佛教信徒主要是年幼时当和尚,年长后即可还俗,特别是现在;大乘佛教出家当和尚是一种人生命运的选择。一旦出家当和尚,那将是终生青灯黄卷,暮鼓晨钟。(当然,佛教居士除外)

9、上座部佛教流行于东南亚国家;而大乘佛教流行于中国,日本,朝鲜。

标签: 藏族 农耕 文化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