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正月初一有什么春节习俗?

更新时间: 2024-06-02 18:52:51

(一)正月初一有什么春节习俗?

正月初一有什么春节习俗?

1、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一定是长辈或者左邻右里,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除夕守岁后,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新年好!平安吉祥!”。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2、大年初一的习俗是放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等。而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3、大年初一的早餐除了饺子,还有汤圆,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

(二)正月初一是什么日子

正月初一为春节,是新年的第一天。

具体介绍为:

1、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是汉民族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拜年,守岁,放鞭炮,贴春联,给压岁钱。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2、“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3、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三)正月初一挨打一年都会不好吗

正月初一有什么春节习俗?

正月初一这个日子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因为每一年都会有这个节日,这也是中国传统的春节,在这一天里,会有许多的风俗,这是从古时候就传承下来的,如果能够过好这个节日可以给未来的生活增强好的运势,增添更多的好运气。

正月初一挨打一年运气如何

正月初一挨打一年都会不好,但是这一天一般都不可以大吵大闹,因为初一早上是要外出拜年的,就连神仙也会出来,如果大吵大闹的话,是会惊动前来送福的神仙的,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为了在新的一年可以顺顺利利,还是不得不信的。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最好不要喝稀饭或者吃药,因为过年是家里最丰盛的时候,而喝稀饭则是平时那些贫苦人家的习惯,所以在大年初一早上喝稀饭寓意也是不好的。

写对联镇邪祈福

宋代的时候,人们会在桃木板上写对联,这是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守岁象征吉祥如意

人们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的人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

(四)正月初一是什么节

1、正月初一是春节。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2113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2、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3、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权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五)正月初一打雷好吗

古人对闪电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正月打雷不是好兆头,甚至有“正月打雷,坟谷堆”的说法。不过从科学角度而言,正月打雷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一种很正常的自然现象。

雷电在自然界中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威力。自古以来,汉族民间对雷电存在着不解和恐惧心理。尤其在不该有雷电的时期里,有雷鸣电闪,人们更以为是将有灾祸的预兆。这样的认知是不对的。

标签: 正月初一 什么 春节习俗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