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求道家思想发展史

更新时间: 2024-06-02 21:43:00

一.求道家思想发展史

起源:道家思想起源于夏朝、殷商文化。

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

兴盛: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

挫折:执政的秦始皇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辉煌: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一个名为“文景之治”的盛世。

压制:汉武帝执政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

复活:魏晋南北朝时期,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

潜藏:魏晋南北朝后,道家思想绝大多数时候处于边缘化状态,只能在文艺科技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复兴:晚清,随着西方的冲击,儒家统治秩序受到强烈冲击,再加上道家与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多有相合之处,故道家思想再次复兴。

二.道家思想里关于善的部分

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前后之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持,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释义:

办事做善事应该根据事物在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去做,用实际行动去教育人,一切善事自己带头去做,而不是首先推脱给别人。做了功德不去占有,不要拿这事作依靠,不居功自傲。一个人只有这样,他的功绩和形象在别人心中才能永远不逝。

三.道家思想的主旨是什么

道家思想的主旨是: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思想是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期。春秋时,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四.道家思想精髓是什么?十点精髓教做人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数千年来,道家思想在我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推动作用,那么,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呢,在此为你总结了十点,一起来学习。

你可能喜欢》》道家婚姻和合术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

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标签: 道家 思想 发展史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