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人无信不立,古代诚信故事

更新时间: 2024-06-02 18:07:40

(1)人无信不立,古代诚信故事

孔子在《论语·颜渊》里说:“民无信不立”,意指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并由此引申,指出人如果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十分深刻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后历朝历代,都不乏诚信之人。今天的古代故事就整理了几则古代诚信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曾参杀猪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

二、晏殊立信

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十分凑巧的是,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后并未迷失自己,每日办完公事,他总是回到家里,安心闭门读书。后来皇帝了解到这个情况,十分赞许,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勤奋,能够闭门苦读。

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听了十分高兴,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2)人无信不立的前一句是什么

人无信不立的后一句是:国无信则衰

上半句来自孔子,原文是“民无信不立”;下半句是后人加上去的。

“民无信不立”这句话出自《论语 · 颜渊》,是孔子所言。

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必须的!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人无信而不立的下句是什么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衰”这句话出于《论语》,意思是说,人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呢?说明孔子对“信”的重视。

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人生活在群体中,与人相处,得到别人的信任十分重要。据《论语》记载,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一要“足食”,就是要有足够的粮食;二要“足兵”,有足够的军队;三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4)人无信不立的意思是

1、人无信不立释义:不讲信用的人寸步难行。

2、出自于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第四折剧情梗概:亦称为“刀会”,先写关羽单刀赴会,面对浩浩长江,抚今追昔,回顾赤壁之战的悲壮情景,抒发其英雄情怀;既而写酒筵上关羽凭借其威武神勇和正义之剑慑服了鲁肃,从而使鲁肃的三条“妙计”全然落空,蜀汉之利益得以保全,关羽安然返回。这折写关羽在单刀会上的斗争,是全剧高潮。这才开始正面描写关羽与鲁肃之间的戏剧冲突,直接表现关羽的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

3、可是,在关羽和鲁肃面对面的冲突即将揭开之前,剧作家却再次延缓情节,再次不惜篇幅展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关羽在赴会途中,面对滔滔江水,触景生情,坦露襟怀。

标签: 无信 古代 诚信 故事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