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黄梅戏的表演艺术特点

更新时间: 2024-06-16 11:13:12

(1)黄梅戏的表演艺术特点

1、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

2、’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

3、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4、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5、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2)黄梅戏是哪个地方的剧种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黄梅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黄梅戏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了,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民间小戏,当时当时还只是发展萌芽阶段,此后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桐城市和安庆市交汇处,被称为“怀腔”,这就是现在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历史有多久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和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在我国湖北、江西、福建、江苏、港台等地都有专业或者业余的表演团体,在民间广受欢迎。

黄梅戏的唱腔以纯朴流畅,抒情、明快为主,表现力丰富,表演自然质朴,贴近现实生活,其名句《天仙配》在全国各地都耳熟能详,在海外也能听到不少的赞美之声。

黄梅戏的发展

黄梅戏在清朝的时候的到了较快的发展。清末时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了安徽省怀宁县,又和当地的民间艺术详结合,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慢慢的发展成为了一个新的戏剧剧种,在当时被称为“怀腔”,后来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音乐、表演、剧目等,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以“黄梅戏”的名号扬名四海。

(4)黄梅戏女驸马歌词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哇

好新鲜哪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照哇

照婵娟哪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的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哪

标签: 黄梅戏 表演艺术 特点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