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二十四节气地理意义

更新时间: 2024-06-02 19:04:47

(一)二十四节气地理意义

1、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3、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7、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10、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12、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13、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14、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15、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16、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17、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8、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19、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20、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21、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22、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23、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24、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二)二十四节气之雨水谚语

二十四节气地理意义

1、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2、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3、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4、麦润苗,桑润条。

5、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6、雨打雨水节,二月落不歇。

7、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8、粪是庄稼宝,离它长不好。

9、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10、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11、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12、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13、水落雨三大碗,大河小河都要满。

(三)关于二十四节气小寒的古诗

二十四节气地理意义

1、《同黄子温小寒》阴老疑龙战,风高怯海飞。枯蓬不自息,归鸟竞相依。时节惊流水,生涯托墐扉。哀歌向妻子,吾道亦牛衣。

2、《小寒节有感》雨霁风恬始见花,野梅含笑正横斜。红芳此后周千里,绿树仍前荫万家。寒日自能明蔀障,轻雷应为蛰龙蛇。老来衰惫偏多感,时有新诗纪物华。

3、《重九后风雨不止遂作小寒》病躯剩喜即新秋,残暑无端抵死留。风雨扫除虽一快,凋年摇落已堪愁。

(四)二十四节气谚语精选

1、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2、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3、三九四九拉门叫狗。

4、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5、蚂蚁成群,大雨淋淋。

6、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7、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8、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

9、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10、芒种火烧天,夏至雨绵绵。

标签: 二十四节气 地理 意义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