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详解藏族和蒙古族的区别

更新时间: 2024-06-02 08:25:21

(1)详解藏族和蒙古族的区别

藏族和蒙古族都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而且都是游牧民族,历史悠久,在历史上都起过重要作用。很多人觉得这两个民族在很多方面都是一样的,可是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发展,医院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一起从藏族文化中看这两个民族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区别在哪里?

这两个民族是完全不同地区的起源、发展,不同的文化、语言。

大的方面说,都是游牧民族,因此骑马、射箭这类马上功夫都很类似,藏的前身吐蕃,在强盛的时候曾经到过中亚,和大食交锋,把唐军也打得大败,也是非常强悍的。不过青藏地区的马与蒙古高原的马,体型不同,因此在战术上肯定是不同的。

至于饮食方面,虽然类似的地方很多,但不同的也不少。藏地只有青海甘肃地区能够有很好的畜牧业,其他地方还是有一定的农耕,所以不完全是肉食,而蒙古地区则以肉食为主。奶茶也是不同于酥油茶的,蒙古奶茶是在水中加奶熬茶,藏族酥油茶是熬茶后添加酥油(奶油),奶油与奶,是不同的提炼层次。

哈达等礼节则是蒙古受藏的影响,来自藏传佛教。早先蒙古人没有专门的信仰,后来信奉藏传佛教。

蒙古族和藏族在中国历史上都是起过重要作用的民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有高度发展的文化。蒙古族可以说是我国北方广大草原的悠久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是草原游牧经济文化的代表;藏族是世代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的民族,是高原农牧结合的经济文化的代表。

蒙古族在13世纪的兴起,蒙古统治阶级还曾灭西夏、金、南宋,建立元朝,统治中国达一个世纪之久。藏族从公元7世纪吐蕃王朝兴起,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的活跃的因素。

这两个在历史上关系十分密切的民族相互间的宗教文化交往十分深入,虽然它们之间的关系似乎只是与统治阶级的交往和藏传佛教的传播有关系,但那毕竟是表面现象,实质上还是这两个民族人民之间的交往。

应该看到,蒙藏民族关系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涉及到蒙藏两个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政治、经济、军事、宗教、语言、文学、医药、工艺,乃至习俗、服饰等,都可以看到两个民族文化交流的深刻影响。

正因为如此,不论是汉文史籍,还是蒙古文、藏文史籍,有关蒙藏民族关系的材料都是很丰富的。正因为如此,不论是汉文史籍,还是蒙古文、藏文史籍,有关蒙藏民族关系的材料都是很丰富的。除正史之外,在各种地方志、人物传记、宗教史、寺庙志以及语文、历算、医药等专著中,都有反映两个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

(2)满族和蒙古族的关系,是一个族吗?

满族和蒙古族作为历史上唯有的两个入主中原,并且统一了全中国的民族。两个民族在历史上有着诸多渊源,一样的能征善战。两个民族之间相互通婚,历史上清朝统治者的皇后有几位就是出生蒙古,那么在满族文化的历史里和蒙古族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满族与蒙古族是相邻的两个不同的民族,DNA遗传学研究表明他们起源并不一样。

满洲族发源于东北长白山下的松花汇流域,从近年来的DNA遗传学研究结果发现,满汉两族有一定同源关系,满族与汉族同源却不同文化不同语言。满语属通古斯语,语法却是典型的阿勒泰语法,可见满族并非西伯利亚迁入,而是由南北融合在东北本土产生。

DNA遗传学研究表明蒙古族与黑龙江下游芙尼赫人最近,蒙古族与古代柔然人和鲜卑人的相似性非常高,说明这三个民族同源,说明蒙古人祖先是由东北沿海自东向西迁入蒙古草原的,早期的分支柔然人与鲜卑人分别西去与南下,剩下的室韦人后来成为蒙古人祖先。

另外两者生活方式、信仰、人口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区别:

1。满洲族是以渔猎兼顾农业的民族。而蒙古族则是以游牧业为主的民族。

2。满洲族主要信仰萨满教,少数贵族后裔信仰藏传佛教,满族平民也有不少信汉传佛教。蒙古人大多数信仰藏传佛教,少数信东正教,还信萨满教的已是极少数。

3。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与河北省北部与京津地区,另有极少数分布在各省会城市与外黑龙江。蒙古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外蒙,北疆,青海,高伽索以北,图瓦,布里亚特。

(3)蒙古族的传统的体育项目:赛马

蒙古族文化中的民族体育运动一向都是备受瞩目的,其中英姿飒爽的赛马更是引人注目。蒙古族的赛马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个游牧民族,马背上的奔驰也是他们所擅长的。赛马的过程十分惊心动魄,想要突出重围赢得比赛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接下来就让小编我来介绍下蒙古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赛马吧。

1、赛马简介

蒙古马和阿拉伯马曾是世界两大名马,蒙古马就是蒙古族长期精心培育的优良马种。蒙古族爱马,赛马也是男女老幼最喜爱的活动。每当春末夏初,给马打鬃、去势、印号,许多青年人来帮忙,除干活外,赛马成了习惯。就是几人在一起放牧或路上相逢也要跑几千米比比谁的骑术高,看看谁的马儿快。每当草原举行那达慕大会,近者方圆五十公里。远者上百公里以外的牧民,纷纷驱车乘马赶来聚会,参加披红扎彩的长距离赛马。蒙古族赛马是蒙古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之一。旧称赛马、射箭、摔跤为男子三项竞技。蒙古赛马比赛今多在那达慕大会时举行。届时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远近百里以至几百里的牧民驱车乘马赶来聚会,参加赛马活动。赛马场上,彩旗飘飘,鼓角长呜,热闹非凡。

2、赛马要求

蒙古族赛马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参加。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起上阵,直线赛跑,其距离40、60、80、华里不等。为了减少马的负荷量,不论老少,大都不备马鞍,不穿靴袜,只着华丽彩衣,配上长长彩带,显得格外英武。

3、规则介绍

比赛一般以红旗或口哨为令。比赛开始,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扬鞭策马,竞相追赶,观者欢呼鼓掌跺脚助威,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赛马结束时,一般要举行授奖仪式,获奖的马匹和骑手要并排列队于礼台前,先由专人在台上唱颂赞马词,接着往名列榜首的骏马身上撒奶酒或鲜牛奶等。

您也可能喜欢:

内部多样化的回族语言

苗族文化:历史悠久的苗族挑纱

丰富的的文化遗产:苗族舞蹈

内容丰富的苗族诗歌文化

(4)蒙古族的敖包的由来,敖包的起源历史

蒙古族的敖包是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敖包是蒙古族祭祀的主要载体,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蒙古人民以堆敖包为象征,成为民族崇拜物。那么,接下来就到蒙古族文化具体了解其由来吧。

敖包起源:

蒙古民族祭敖包的习俗渊源已久,其所祭祀的内容十分丰富。蒙古民族的萨满教崇拜蓝天。在蒙古人的心目中,确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就是“长生天”,蒙古人赋予它以极大的神力。《元史》卷72有关于祭天习俗的记载:“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

在古代蒙古人的观念里,天和地是浑然一体的,认为天赋予人以生命,地赋予人以形体,因此,他们尊称天为慈悲仁爱的父亲,尊称大地为“乐善的母亲”。他们还崇拜山岳,崇拜河流,认为这一切都是由神灵掌管着。

蒙古人因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这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这个别的圣地就是所说的敖包。所以祭敖包不是单一的祭天或祭地。祭敖包是祭各种神灵,是个综合概念。

这种圣地是各氏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所建,它起源于氏族社会。具有祭祀祖先留下的这片天地这方山水的意义,因而是祖籍的一种表征。蒙古语中姓氏一词,就是由敖包一词演绎来的。

内蒙乌审旗的哈德亨、艾古尔斤、赫赖德、察哈尔等以氏族为单位供奉的敖包,就是乌审旗的十三个氏族的名义供奉的,因此敖包是氏族的标志,是旗徽的变形。

关于敖包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古时候,茫茫草原,辽阔无边,天地相连,方向不好辨别,道路难以确认,边界容易模糊,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垒石成堆,当作标志。

敖包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

敖包所祭,最初是自然的神灵,尔后又包括祖先的神灵。总之敖包成为神灵所栖之场所。敖包成为某一氏族,某一苏木、某一区域的保护神。方观承《从军杂记》云:;峰岭高处,积乱石成冢,名鄂博,谓神所栖;纪昀《乌鲁木齐杂记》云:鄂博者,累碎石为蕞以祀神,所以它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圣地。

标签: 详解 藏族 蒙古族 区别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