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抒发报国热情的两句

更新时间: 2024-06-03 06:09:19

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抒发报国热情的两句

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两句,抒发了诗人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全诗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3、全诗赏析。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山河破碎,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后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承担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承担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二)调动读书热情的方法

1、突出阅读材料的重点

在课堂阅读讲解时突出重要信息。引导学生边听边写批注,集中注意力,加深记忆,增进理解。

2、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巧妙地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将阅读材料上的信息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增进他们的理解。在储备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运用理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调动感官,使学生融入课堂

参与度非常重要!老师要改变学生满堂听、满堂看的传统教法,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引入“多感官教学法”,可以调动视觉,开拓学生视界;调动听觉,迁移学生注意。

4、让学生用阅读材料论证观点

学生们在阅读后产出观点时,可以要求你的学生在整章中寻找更多的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论证过程,能帮助他们养成深度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5、设定阅读目标

不少孩子是没有目标意识的。老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设定合理的阅读目标。这一方面可以督促他们行动,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进步。

三)热情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热情指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

近义词: 亲昵、殷勤、热心、激情、热中、亲密、热忱、亲热、豪情、感情、热诚。

反义词: 淡漠、冷淡、冷漠、冷酷、缠绵、冷落。

四)描写劳动动热情的成语不少于5个

描写劳动热情的成语有:

1、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2、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3、奋勇争先:鼓起勇气,冲在最前面;

4、热热闹闹:景象纷繁盛大,气氛活跃;

5、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标签: 十一月 四日 风雨 大作 陆游 抒发 报国 热情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