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华北平原干旱主要发生在哪个季节

更新时间: 2024-06-02 14:26:05

一,华北平原干旱主要发生在哪个季节

华北平原春季多发干旱的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1、 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

2、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导致土壤缺水;

3、 越冬农作物返青生长需要大量水分;

4、 河流径流量小,不能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人为原因:

1、 工农业用水过度,水资源污染严重;

2、 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二,华北平原在河北省的哪部

河北省地处北纬36°05ˊ至42°37ˊ,东经113°11ˊ至119°45ˊ之间,位于华北平原,兼跨内蒙古高原。全省内环首都北京市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市,东临渤海。

全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和高原,其间分布有盆地和谷地,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海岸线长487公里。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有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坝上高原属蒙古高原一部分,平均海拔1200-1500米,占全省总面积的8.5%;燕山和太行山地,其中包括丘陵和盆地,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8.1%;河北平原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海拔多在50米以下,占全省总面积的43.4%。

三,中国第二大平原

平原是指地面较为平坦且起伏坡度小、面积较为宽广的一种地貌形态。平原土壤肥沃,便于耕种,气温湿润,便于居住,地址平坦,便于交通,平原可谓是一个好福地。那么,现在就让城市文化带我们一起来看看世界十大平原的风采吧。

简介

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位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面积30万平方千米。平原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中国的1/5。

华北平原是华北陆台上的新生代断陷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形成连片的大平原,与此同时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大平原轮廓日趋鲜明。新生代相对下沉,接受了较厚的沉积,局部沉积竟达千米。

华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势平缓倾斜。由山麓向滨海顺序出现洪积倾斜平原、洪积一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冲积一湖积平原、海积一冲积平原、海积平原等地貌类型。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华北平原的主体,即黄河冲积扇平原;淮河中下游平原;海河中下游平原;滦河下游冲积扇平原。

黄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冲积扇,扇缘向东直逼鲁西南山地丘陵的西侧。黄河冲积扇的中轴部位淤积较高,成为华北平原上的“分水脊”,并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分隔南北。黄河冲积扇上尚保留有决口改道所遗留的大量沙岗、洼地、故道等地形。在黄河冲积扇前缘与鲁西南山地之间分布。

地貌特征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的开封、商丘、徐州一带达5000米。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华北平原的面积还在扩大。

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滦河冲积而成。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填海造陆面积2300平方公里。平原还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均每年2~3千米。

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东微斜。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洼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黄河冲积扇北面保定与天津大沽之间。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以致黄河决溢、泛滥、改道频繁。1949年后进行了改造治理。由于春季蒸发量上升,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少,加之以人为原因,华北平原常会出现春旱的问题。

形成过程

华北平原在中生代为隆起区,局部发育了断陷盆地;新生代断块活跃,古近纪形成一系列次级断陷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堆积范围扩大,形成连片的大平原;同时边缘断块山隆起;新生代相对下沉,形成较厚的沉积。黄河在孟津下形成巨大的冲积扇。

冲积扇中轴淤积较高,成为分水脊,将淮、海河分隔南北。扇缘向东直逼鲁西南山地丘陵的西侧。黄河冲积扇的中轴部位淤积较高,成为华北平原上的“分水脊”,并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分隔南北。历史时期黄河频繁迁徙,北至天津、南及苏北的广大平原遍受黄河影响。黄河冲积扇上尚保留有决口改道所遗留的大量沙岗、洼地、故道等地形。

气候状况

华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部淮河流域处于向亚热带过渡地区,其气温和降水量都比北部高,平原年均温8—15℃,冬季寒冷干燥,农作物大多为一年两熟,北部部分地区两年三熟。

华北平原大体在淮河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以北则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夏季高温多雨,春季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春季旱情较重,夏季常有洪涝。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热量

热量资源较丰,可供多种类型一年两熟种植。≥0℃积温为4100~5400℃,≥10℃积温为3700~4700℃,不同类型冬小麦以及苹果、梨等温带果树可安全越冬。≥0℃积温4600等值线是冬小麦与早熟玉米两熟的热量界限。≥0℃积温大于4800℃的地区可以麦棉套种,大于5200℃地区可麦棉复种。

气温

黄淮地区年均温14~15℃,京、津一带降至11~12℃,南北相差3~4℃。7月均温大部分地区26~28℃;1月均温黄、淮地区为0℃左右,京、津一带则为-5~-4℃。全区0℃以上积温为4500~5500℃,10℃以上活动积温为3800~4900℃,无霜期190~220天。平原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南部淮河流域800~1000毫米,黄河下游平原600~700毫米,京、津一带500~600毫米。

光照

光资源丰富,增产潜力大。本区年总辐射量为4605~5860兆焦耳/(米·年),年日照时数北部为2800小时,南部为2300小时左右。7~8月光、热、水同季,作物增产潜力大。9~10月光照足,有利于秋收作物灌浆和棉花的吐絮成熟。

降水

降水量不够充沛,但集中于生长旺季,地区、季节、年际间差异大。年降水量为500~900毫米。河北省中南部的衡水一带降水量<500毫米,为易旱地区。黄河以南地区降水量为700~900毫米,基本上能满足两熟作物的需要。平原西部和北部边缘的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可达700~800毫米,冀中的束鹿、南宫、献县一带仅400~500毫米。各地夏季降水可占全年50~75%,且多暴雨,尤其在迎受夏季风的山麓地带,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降水年际变化甚大,年相对变率达20~30%,京、津等地甚至在30%以上。

灾害

旱涝灾害频繁,限制资源优势发挥。本区灾害以旱涝为主,其中旱灾最为突出,又以春旱、初夏旱、秋旱频率最高。夏涝主要在低洼易渍地,危害重。

四,华北平原适合种植板栗吧

板栗多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地带,江苏沭阳、广西平乐、安徽金寨、河北(迁西-板栗生产基地,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生产基地,青龙满族自治县)、山东(郯城板栗)、湖北(罗田、英山,麻城(盐田河))、信阳罗山、信阳光山、信阳平桥区、陕西镇安、广东河源等皆为著名的板栗产区。

标签: 华北平原 干旱 主要 发生 哪个 季节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