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佛教的戒定慧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 2024-06-02 22:58:33

一)佛教的戒定慧是什么意思

戒是戒律、持戒;定是禅定;慧是般若智慧;戒、定、慧合称为三学,即三项训练。其中,戒是指道德、品行;定是指心的平静;慧是清明的智慧朗照。佛陀教导我们需要培育的就是这三学: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真为慧。学此三法可达无上涅盘,故称三学。1、 修戒完善道德品行;2、 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3、 修慧培育智慧。戒定慧三学是次第的关系,即循序渐进的关系。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所谓戒能生定,定能生慧。

二)怎样理解佛教的第八识

1、八识是佛家唯识宗创始人对人类心理活动抽象出来的一种理论上的认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触就是指引起心理活动的感官,第六识就是在前五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心理活动,故称之为意,第七识末那识,指的是由前六识与外在物质沟通所集聚的自我意识,第八识则是在前七识循环往复活动的基础上形成习气、习惯,这些习气习惯潜藏人心灵深处,不断地不觉察地影响人的生活与工作。

2、唯识宗表示世界本原及诸种认识活动的佛教用语。所谓八识:第一眼识,实即视觉;第二耳识,实即听觉;第三鼻识,实即嗅觉;第四舌识,实即味觉;第五身识,实即触觉,此五识,通称前五识”。第六意识,义近通常所说的心识。

3、前五识,只能攀缘了别”、色等外境,第六意识,则能缘虑内、外诸境。第七识,末那识,由它而有第六识,故第六识又是意之”识;第七识在不停顿地起思虑作用,第六识的思虑作用则时有中断。第七识依第八识而有,第七识所缘”的也是第八识,第八识既是第七识的所依”,又是第七识的所缘”。

4、佛教八识”中的第八识是阿赖耶识。

5、阿黎耶识、阿剌耶识、阿梨耶识。略称赖耶、梨耶。旧译作无没识,新译作藏识。或作第八识、本识、宅识。无没识意谓执持诸法而不迷失心性;以其为诸法之根本,故亦称本识;以其为诸识作用之最强者,故亦称识主。此识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6、唯识宗认为,第八识是轮回本源,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由于第八识里储藏无数的各类种子”,不断成熟”,展转不断地变,宇宙间千差万别的各类现象,相应地分别而生起。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一切都唯识所变,表现出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第八识并不随人们肉体的死亡而消灭。

7、唯识宗以及佛教其他各派认为人们死后仍有生,并把人们从生到死,又从死到生的过程分为4段:初出胎(一说初入胎)的一刹那,名生有”;既生之后,未死之前,称本有”;临死的一刹那即弥留之际,谓死有”;既死之后,未生之前,为中有”(孤魂野鬼)。中有”,也即人们既死之后,未生之前间隙中的第八识。所谓去后、来先作主公”,即指此种情况。第八识近似灵魂的精神实体。

三)明清时期佛教的发展

明代:

1、 明为佛教复兴时代,明太祖因出身和尚,故即位后,振兴佛教,对佛教极力保护;

2、 太祖亲撰《御制护法集》明言护法之道,又特设僧官管理天下寺院及僧尼;

3、 成祖得位,得僧人道衍替其决策。故即位后,对佛教甚为尊重。命僧人道戒及一如校订佛经,又重刻大藏经;

4、 整个明代虽以国家力量倡导和保护佛教,但佛学并不发达。高僧寥寥可数,如真可法师、德清法师及智旭法师稍为著名。宗派方面,仍以禅宗为主,而天台宗、净土宗及华严宗也有言奉者。

清代:

1、 清代佛教受重视之程度不及明,但各帝皇在一定程度上信仰佛教,礼待高僧,但对于广泛建筑佛寺及剃度之风则有限制;

2、 雍正时相当重视喇嘛教,研究及净土宗之佛理;

3、 乾隆时曾从事大规模刻印《大藏经》,分发各寺院及禅院。

四)十月初八是佛教的什么日子

农历十月初八是佛教的涅槃日、天下放生日。在过去的无量世中,众生曾在此日发生了极大的灾难,死亡的人数无法计算。因此在这一天里,若是能行善、吃素,就可以得到诸天神圣的护持。

在农历十月初八这天若是能吃素一天,就等同于有吃素一年的功德。放生或者是行善一元等于一千元。但是同样的,骂人一句也等于一千句。

十月初八这天请转告左邻右舍与亲朋好友,当天减少杀戾之气,保持善心,广造善缘。

如果想造功德,放生的功德是最大的。因为众生最珍惜的就是自己的生命,你拯救了它,它就最为感激,福德也积得最深。

标签: 佛教 定慧 什么 意思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