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隋唐创立科举制的原因

更新时间: 2024-06-10 09:27:17

一:隋唐创立科举制的原因

科举制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挑选、使用的社会性管理程序。科举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如今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二:分析隋朝建立科举制的意义

打破门第限制,为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有利于朝廷选拔和笼络人才,提高行政效率,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对后世和西方的文官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莫不受科举的影响。

三:概括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使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得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材。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有力地促进了文学的繁荣,推动了封建文化教育的发展。

四: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

1、积极影响

科举制彻底否定了以门第和出身作为选拔标准的特权制度,为封建国家选官用人搭建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为社会精英的流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使成百上千的中小地主阶级、甚至平民阶层的子弟有机会进入治国行列,这就为国家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与以前的客卿制、察举制等比起来,科举制的进步性是毋庸置疑的。

2、消极影响

以儒家经典为基本科目明显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发展,应举的士子们志为了功名利禄,穷毕生精力读经,研经,而非儒学的自然科学理论、制造技术和工艺,却被视为“旁门左道”和“雕虫小技”,从而造成中国社会长期因循守旧、思想停滞不前的局面。同时,落后刻板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模式也束缚了人们的头脑,特别是明清以来以“八股文”取士,使中国的教育陷入了一种病态的畸形发展之中,士子们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状况愈演愈烈。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科举制终于走进历史,终结了它1300余年的生命。

3、对外国的影响

中国科考制度对欧美国家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欧美人把科举这一中国人发明的选拔人才方式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让中国这位发明者反过头来要学习、“取经”的考试模式。

五:唐代时如何完善科举制的

为科举制的完善作出突出贡献的帝王有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人。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很多,常设的为明经、进士两科,其中,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也最大。科举制完善过程如下:

1、唐太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唐太宗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为此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管理中央学校的机构为国子监,其下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2、武则天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武则天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武则天称帝后,还破例开了武科,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负重等内容,考中的可以任用为武官。

3、唐玄宗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 唐玄宗时进士科转为兼考诗赋,而且诗赋成为最主要的考试内容。进士科也成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标签: 隋唐 创立 科举制 原因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