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关于八达岭长城的传说

更新时间: 2024-06-16 15:05:59

(1)关于八达岭长城的传说

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历史回忆,是历史名地。八达岭自古便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修筑了长城,至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明长城大体一致。

(2)北京八达岭长城的历史

1、八达岭由“巴达岭”谐音而得名。相传元代有一位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到此,见这里关山险峻,崇峦叠翠,于是龙颜大悦,给此处赐名“巴达岭”,后讹传为“八达岭”。但查阅《历代帝王录》、《中国皇帝大事年表》等史料,均查不出元代有过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却有一位叫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他就是元代第四位皇帝仁宗。据传他出生在八达岭所在的延庆县内。

2、明代《长安客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

3、八达岭这名,最早时见于金代诗人刘迎的长诗中《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和《出八达岭》。元代,这里称“北口”,是与南口相对而言。南口在北京北郊昌平县境内,从南口到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口“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叫“关沟”。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其险要。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古人有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八达岭山口的特殊地形,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一向驻以重兵把守。八达岭成为军事战略要地,可追溯到春秋战国。

4、据《史记》记载和文物工作者普查,都证明八达岭一带在战国时期筑有长城,而今仍见残墙、墩台遗存,其走向,与今明长城大体一致汉习记载:曾设军都、居庸两座关城。北魏《水经注》说:“居庸关在居庸界,故关名也,南则绝谷,垒石为关址,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其水历山南,迳军都界……,”因此,有专家认为汉置居庸关,关址在八达岭。“居庸”之名从何而来?是秦始皇筑长城,从南迁徙一批贫苦农民和囚徒,到军都山妫川小盆地定居,称为庸徒居处。汉武帝时,将妫川置居庸县(仿延庆)。《水经注》所记载的关址地形地貌和山水流势,与八达岭的地理环境相同。

5、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曾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据《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国都平城(今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名叫“畿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即八达岭一带),西至黄河岸。后来到北齐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筑长城,西起大同,经军都山东去,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

6、八达岭长城在明朝重新修筑。明太祖朱元璋深知城墙在军事上的重要,当了皇帝后,即“高筑墙”,设防备战,其时各州府县,也纷纷兴筑城池。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加紧练兵屯田,以防元残余势力南侵。

(3)清华大学到八达岭长城怎么走

公交线路:699路到919路,全程约55、7公里。

1、从清华大学步行约110米,到达清华附中站;

2、乘坐699路,经过10站,到达西三旗桥北站;

3、步行约30米,到达西三旗桥北站;

4、乘坐919路,经过10站,到达八达岭森林公园站;

5、步行约1、8公里,到达八达岭长城。

(4)中国八达岭长城怎么样

1、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

2、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明长城的八达岭段被称作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

3、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 2016年7月29日开始,八达岭长城向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免收门票。

(5)八达岭长城游玩攻略

1、八达岭长城景区早晨开放时间将从6时30分提前至6时,停止售票时间为19点30分。

2、游客可在八达岭关城正门、长城博物馆、熊乐园、林场等售票处购票。据了解,景区在原有23个售票口基础上,将在西门外广场、关城增开6个临时售票窗口,根据客流情况最高可同时开放售票窗口29个,方便游人购票登城需求。

3、景区内自滚天沟停车场入口至东门外旅游沿线将摆放矮向日葵、大花海棠、百合、凤仙、三角梅等观赏花卉30万余盆。同时将各色花草巧妙组合成了13处特色景观花坛。其中有以迎接世园会为主题的花坛—“长城脚下世园会”。

标签: 关于 八达岭长城 传说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