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壮族的资料

更新时间: 2024-06-02 14:34:18

1)壮族的资料

壮族(壮文:Bouxcuengh ,英文:Bourau),旧称僮(zhuàng)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壮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

1965年10月12日,根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提议,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壮族总人口数为16926381人。

2)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

三月初三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据传说这一天是黄帝的诞辰。在这一天里壮族人民会举办对歌活动。让男女青年选择自己爱慕的对象。

那么,下面随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壮族文化吧!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阿昌族会街节是户撒和腊撒地区的传统节日。过去多在农历九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5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三月三”,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兴高采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少者几百人,多达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嘹亮,成了歌的海洋。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您可能还喜欢:

纳西族所特有的传统习俗:木雕

布尔克特毕:哈萨克族鹰舞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

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畲族文化

3)壮族的文化主要有哪些

1、铜鼓

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2、壮锦

壮锦是壮族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织锦艺术,已有一千年的发展史,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3、歌圩

壮族人定期还举行唱山歌会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

4)壮族的由来及发展

壮族(旧称僮族,壮语:Bouxcuengh、布壮)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边陲,2010年人口超过1700万人,中国第二大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世居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和北部、云南省东南部、广东省、贵州省和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界地区以及越南北部边陲;现代部分壮族因工作、婚姻等原因迁移至广东省以及中国各地。 壮族是岭南的原住民。自公元前214年始,岭南进入中原政权的管辖。1965年把旧称“僮族”改为“壮族”。壮族拥有古老、独特的民族文化,从古代持续发展延续至今,并且融入一定的汉族文化。壮族约90%民众的沟通语言是壮语,现代壮族青年已经兼备了汉语、壮语的表达听力能力。 壮族与贵州布依族和越南岱依族、侬族、热依族的语言文化大致相近,壮语与泰语、老挝语的部分古词汇有相似之处。

标签: 壮族 资料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