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德昂族结绳记事真假及结绳记事典故

更新时间: 2024-06-03 04:23:22

(一)德昂族结绳记事真假及结绳记事典故

我们一起来德昂族文化看看德昂族结绳记事真假及结绳记事典故。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想了解更多继续来看看吧!

结绳记事(计数):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

其结绳方法,据古书中的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用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

到了今日,已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来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来回忆过去的唯一线索。

结绳记事典故

古人为了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他就会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记住两件事,他就打两个结。记三件事,他就打三个结,如此等等。如果他在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恐怕他想记的事情也就记不住了,所以这个办法虽简单但不可靠。据说波斯王大流士给他的指挥官们一根打了60个结的绳子,并对他们说:“爱奥尼亚的男子汉们,从你们看见我出征塞西亚人那天起,每天解开绳子上的一个结,到解完最后一个结那天,要是我不回来,就收拾你们的东西,自己开船回去。”

宋代词人张先写过“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以形容失恋后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纠结的状态。在古典文学中,“结”一直象征着青年男女的缠绵情思,人类的情感有多么丰富多彩,“结”就有多么千变万化。“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托结寓意,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要事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并且对于男女之间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结”表达,如:结亲、结发、结婚、结合、结姻等等。

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如此像“同心结”自古以来便为男女间表示海誓山盟的爱情信物,又如“绣带合欢结,锦衣连理文”等,结饰已被民间公认为是达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结发夫妻”也源于古人洞房花烛之夜,男女双方各取一撮长发相结以誓爱情永恒。有诗云“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就是生动的描写。

(二)德昂族饰品:昂族人民很喜欢银饰

每个女人都爱美,所以会选择一些食品来装饰自己的外表。而每个人的品味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买金饰品来装饰自己,有的人喜欢用银的饰品来装饰……那么,我们一起来德昂族文化看看昂族人民喜欢用什么饰品来装饰。

1、德昂族人民很喜欢银饰,青年不论男女都喜欢戴银 项圈,银耳筒, 耳坠等。 2、德昂族有 纹身的习俗,一般在手臂、大小腿和胸部刺以虎、鹿、鸟、花、草等自己喜爱的图案。德昂族男子过去一般在胸部、臂部或其他部位刺以虎、鸟、花草等动植物图案,以为装饰。

3、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妇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习惯,姑娘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腰箍大多用藤蔑编成,也有的前半部分是藤蔑,后半部分是螺旋形的银丝。藤圈宽窄粗细不一,多漆 成红、黑、绿等色。有的上面还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或包上银皮、铝皮。

这一独特的习俗是唐代德昂族先民——茫人部落以“藤篾缠腰”为饰习俗的延续。其来历,传说德昂族的祖先是从葫芦里出来的,刚出来的时候,男人们都长得一模一样,女人到处乱飞,后来天神利用智慧将男子的容貌区分开来。

男人们为了拴住女人,就用藤蔑编成圈将她们套住,女人们再也飞不动了,只好同男人生活在一起。从这个神话可以看出,腰箍的起源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象征意义失去了,腰箍变成了一种装饰品,成了一种美的标志。

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因此,成年妇女都佩带腰箍并以多为荣。青年男女在恋爱期间,小伙子为了博得姑娘的爱,也往往费尽心机,精心制作刻有动植物图案花纹的藤蔑腰箍,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于是腰箍又成了她们爱情的信物。

4、此外,在德昂族的装饰品中五色绒球尤为引人注目。妇女们在缝制新衣时,要在下半部用红,黄,绿等色的小绒球镶上一周长方形的空格,中间再绣上些花。不论是妇女或男子的包头,两端也都钉上一 些绒球,青年男女的耳坠上也饰以绒球,挂包的四周用小绒球装饰。更为显眼的是,青年小伙子胸前挂上一串五色绒球,而姑娘们则装饰在衣领之外,犹如数十朵鲜花开放在他们的胸 前和项颈间,鲜艳夺目。

5、 挎包:德昂族称挎包为“喝巴”,“喝巴”通体均用自织(腰机)土布缝制,底色各地各支系所用不一,过去所谓“黑崩龙” “花崩龙” “红崩龙”等他称,皆为根据各支系德昂族(原称“崩龙族”)服饰的花色而名之。尽管如此,德昂族挎包和服饰一样,都有一种饰物必不可少。这就是人们称为“崩龙花”的彩色绒球。小小绒球,一到了德昂姑娘手里,立刻活了:不同色彩 不同排列 不同位置 不同饰式,皆可怡然成趣。

(三)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的地理气候

“有一种社交低能是,帮别人的忙时,比服务自己更加谨慎,甚至觉得是本分。自己却从不敢麻烦别人,一是欠人情觉得有压力,二是害怕被拒绝。逐渐演绎成靠帮助别人来维持友谊,随时担心感情崩溃。”

那么,这期拉祜族文化为我们带来军赛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的地理气候。

地理气候

地理概况

军赛佤族拉祜族僳僳族德昂族乡位于镇康县东南部,距老县城——凤尾镇178公里,新县城——南伞镇131公里,东经西起99°13′31″,东止99°22′42″,北纬南起23°41′55″,北止23°49′47″,是镇康、永德、耿马三县的结合点,全乡版图面积186。1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978米,最低海拔530米,气候差异性大,立体性较强,年平均日照1925。3小时,年均气温21℃,年均降雨量1888毫米,山区霜期97天,坝区终年无霜。

资源环境

军赛佤族拉祜族僳僳族德昂族乡境内最高海拔2978米,最低海拔530米,气候差异性大,立体性较强,年平均日照1925。3小时,年均气温21℃,年均降雨量1888毫米,山区霜期97天,坝区终年无霜,南汀河穿境而过,有硝塘河、彩靠河、南榨河3条河流,呈三河并流。坝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三熟,最适合种植橡胶;山区土地面积广,最适宜种植核桃、茶叶。

(四)服饰中最具特色德昂族的头饰

本期德昂族文化带来的是服饰中最具特色德昂族的头饰,德昂族的头饰和五色绒球饰是其服饰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各地区各支系的德昂族男子头饰大同小异,均留短发,通常缠两端饰以各色绒线球的黑色或白色布包头。

德昂族的头饰

德昂族的头饰和五色绒球饰是其服饰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各地区各支系的德昂族男子头饰大同小异,均留短发,通常缠两端饰以各色绒线球的黑色或白色布包头。他们认为缠戴包头是成年男子庄严而神圣的事情,所以在传统婚礼上要举行隆重的取戴包头仪式。

仪式一般在婚礼的第三天举行,届时,一对新人在歌手们的簇拥下,返回新娘家领取包头,到新娘家大门口时,男媒人拿出洁白的包头,放在祭盘上,然后唱起悦耳的“对歌调”:“新郎咋个不露头,莫非是看不起我们的破竹楼?嫌我们织不起花枕头?”歌手对答道:“新郎不露头,是他怕害羞。只要把洁白的包头交到手,他一定拿它紧紧裹着头。哪个敢抢它,就尝到长刀的锋刃……”伴着歌声,新娘在媒婆的陪同下向父母、亲属、宾客等敬拜、赠物。赠礼仪式进行到尾声时,由新娘家一位长者,把包头缠系在新郎头上,以此来祝贺新婚夫妇和睦相处、万事顺心。

各地德昂族妇女的头饰略有不同。过去妇女剃光头,裹黑布包头,有的已婚妇女留长发。但许多姑娘都蓄发裹两端坠有彩色绒球的布包头,有的也用白色羊肚毛巾包头。德宏地区的妇女剃光额前头发,脑后留长发,梳成大辫,包黑蓝色镶有花边的布包头,将大发辫由脑后缠于包头之上。有的地区妇女蓄长发,梳发辫盘绕于头顶,不过包头。

各地妇女都喜欢戴大银耳坠、耳筒和银项圈。青年女子的耳筒大多用石竹制作,外裹一层薄银皮,银皮上箍着八道马尾,前端还镶有小镜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是的闪着耀眼的光芒。有的地区的德昂族姑娘脖子上套者十几个粗细不等的银项圈。老年妇女多带雕刻精致,并涂有黑、红漆的竹管耳饰,显示出德昂族妇女的粗犷之美。

在德昂族的配饰中,五色绒球是别具特色。这种绒球是先用一小缕毛线扎成球形,再染成红、黄、绿等色制作而成,男子包头布的两端、姑娘的项圈上、男女挂包的四周都要钉上它们。

更引人注目的是,青年男子在胸前挂上一串五色绒球,而姑娘们则装饰在衣领之外,如同数十朵鲜花盛开在她们的胸前和颈项间,光彩照人,别有风味。德昂族男女全身随处可见的五色榕球饰,集中反映了德昂族的审美追求,是他们希望自己生活幸福美好的心理反映。

标签: 德昂族 结绳 记事 真假 典故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