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补气血的好食材 补气血的中成药有哪些

更新时间: 2024-06-03 15:40:29

1)补气血的中成药有哪些

第一:气血不足,会导致面色暗黄,肠胃不好,为了帮助人们恢复红润的气色,需要通过药物来补气血补气血的药物一般有党参,黄芪,茯苓等。

第二:气血不足对女性的影响很大,它影响着女性的经期,月经量等,为了帮助广大女性解决气血不足的问题,服用当归,大枣,阿胶等补血效果甚佳。

第三:气血不足,容易导致很多问题,再坚持合理的食补和定量的药补的同时,还要多注意休息、不可受寒受风循序渐进,一定会解决气血不足的问题。

2)十大补气血的食物推荐

1、黄芪——其中含有的胆碱、豆香素、核黄素等营养物质,使得它具有益气补虚、补中益气的功效。

2、当归——根据各类古籍中的记载显示,有着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

3、红枣——其中的维生素含量相对较高,因此又被人们称之为天然维生素丸,而红枣入药后还有着益血滋补、养胃健脾的功效。

4、桂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磷质,虽然吃多了会上火,但只要食用恰当,就会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食疗功效。

5、乌鸡——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常量元素、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这也使得这个食物经过烹煮有一定的食疗功效。

6、红肉——含有的丰富铁元素使得人体可以更好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是相对较为理想的补血食物,但食用过多也会导致肥胖。

7、川穹——有着活血祛瘀、行气祛风的功效,除了将其入药,还可制成药膳,对月经不调、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等症有着一定的食疗功效。

8、葡萄——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并且各种矿物质也十分丰富,有利于清洗血液,并且在中医方面有着补气血、益肝肾的食疗功效。

9、阿胶——这用驴皮制成的胶块在中医方面却实是有着补血滋阴、润肺止血的功效,只是购买阿胶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选好。

10、猪肝——吃起来鲜香脆嫩的菜品,还是最为理想的营养保健、补肝养血的佳品,在《千金·食治》、《随息居饮食谱》等古籍中均有记载。

3)补气血的食物有哪些

1、红枣,红枣一直都是女人滋补气血的一类食物,红枣食用方便,味道好吃,加上各类医学上都有说明红枣的功效,所以,红枣很受现代女性的喜欢,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补气血的食物。

2、莲藕,莲藕很多人吃过,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莲藕可以补气血,其实,新鲜一点的藕是可以给我们人体补气血的,我们可以炒着吃,蒸着吃,不过对于那种在经期时期的女性来说,不能吃的。

3、猪肝,猪肝也可以补气血,源于猪肝里面有丰富的铁元素,这些铁元素对于女性补气血有着非常好的效果,比如,铁元素可以抵抗贫血、血虚等问题,而且炒菜什么都非常方便的。

4、芝麻,黑芝麻对于男性女性都有很好的效果,比如补肾、光补肾大家都清楚,补肾可以给我们的血液增加各种功效,比如,补血明目啊,或者催乳啊。

5、桂圆,使用那种干桂圆,干桂圆肉其实也是中药的一种,对于补血气、亏虚都有效果,我们可以使用桂圆跟大红枣熬粥喝,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出效果。

6、乌鸡,乌鸡,相信很多女性都吃过,一般在怀孕、产后、身子虚的时候食用效果更好,但是乌鸡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吃多了容易上火,如果身子不虚,我们劲量不要过多食用。

4)补气血的好食材

补气血的好食材有:

红枣:有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每天适当食用,可以起到一定的补气补血作用。

龙眼:对于心血气虚、失眠的患者具有很好的作用,日常适当食用可以补气血。

猪肝: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A,能够补血养肝、明目润燥。

莲子:可以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常用于治疗心悸失眠。

百合:能够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也常用于治疗阴虚久嗽、精神恍惚。

黑豆: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

葡萄:具有补气血、益肝肾的作用。

黑芝麻:富含铁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能够滋补肝肾、润肠通便。

莲藕: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散瘀血、补脾开胃等功效。

蓝莓:富含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菠菜:富含铁元素和维生素C,能够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乌鸡:富含蛋白质、铁元素和维生素B12,能够补中益气、滋养脾胃。

花生: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能够补脾益气、润肺化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补气血食材,但需注意,食疗效果因人而异,如果气血不足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5)补气血的食物

1、红枣,如果女性在月经期间失血过多,就可多食红枣,来补气血。

2、南瓜,它含有丰富的铁元素,促进红细胞的功能。

3、红糖,红糖是最常见的补气血的食物,可以缓解痛经症状。总而言之,补气血的食物有很多种,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食用。

标签: 气血 中成药 哪些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