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哈尔滨美食排行榜前十之酱骨

更新时间: 2024-06-13 08:02:33

一,哈尔滨美食排行榜前十之酱骨

说起哈尔滨,我们都能想到哈尔滨鲜啤酒。但是哈尔滨不仅有啤酒,也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太阳岛,路进如画的大林公园,更有数不尽的美食。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饮食文化一起来了解下哈尔滨美食排行榜前十之酱骨。

酱骨

在哈尔滨众多美食之中,酱骨无疑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道东北家常菜。菜如其人,酱骨也犹如东北人一样粗犷、豪爽,口味香浓。

东北哈尔滨酱骨头馆NO.1是一家主营东北菜的饭店。这儿的菜肴做的非常的地道,比如说这儿的酱骨头,它口味非常的好,特别有嚼劲;而且要想保持肉味,在去血的时候一定要用冷水。

酱骨头算是东北的一道传统名菜。根据主料的不同,菜的名字也有所不同,有酱脊骨,酱排骨,和酱棒骨,这几种原材料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得起长时间的炖煮而肉质不会发柴、发死。其中又因为猪脊骨经炖煮后口感最为软糯,啃起来也更有乐趣而最受欢迎。

酱骨一般选用腔骨,除了表面的肉以外,主要吃骨髓;也有胫骨,主要吃筋。

做法:首先将大块猪骨头略洗,置大盆中加满清水浸泡约6-12小时,中间换水数次;然后将泡净血的脊骨冲洗数遍后置大锅中加水没过猪骨,加生姜数块(拍破),葱数根打结,八角(大料)几颗,花椒一小把,桂皮一小块,香叶、十三香少许,酒,老抽,酱油,炒好的糖色,白糖,豉汁或优质黄豆酱适量。然后用大火烧至汤开后打净浮沫,加精盐适量,转中小火加盖焖煮约1小时。加鸡精适量,转中火敞盖炖约30分钟即可。做好的酱骨头肉多,酱美,味香。

猪骨熬成的骨头汤不仅味道鲜美且有着多方面的养生功效。它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奶粉,其中铁、钠等远远高于鲜肉,钙的含量更是远非其他食物所能比。多喝骨头汤可减缓衰老。因为人随着年龄的增大,骨髓制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会衰退,如果能从饮食中不断摄取骨髓所含的类黏朊,则骨髓生产血细胞的功能就可以得到加强,从而达到减缓衰老的目的。因而,老年人经常食用骨头汤,不仅可有效地遏制骨髓衰老,还可防治骨质疏松症。

二,哈尔滨美食排行榜前十之大米

哈尔滨美食排行榜前十之酱骨

说起哈尔滨,我们都能想到哈尔滨鲜啤酒。但是哈尔滨不仅有啤酒,也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太阳岛,路进如画的大林公园,更有数不尽的美食。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饮食文化一起来了解下哈尔滨美食排行榜前十之大米。

大米

五常大米绝对是中国最好的大米之一。大米是北方人的主食,也是一顿饭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那一部分,不对大米高标准严要求怎么对得起“吃货”二字呢?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 稻谷的胚与糊粉层中含有近64%的稻米营养和90%以上的人体所须的营养元素,是南方人民的主要食品。

大米中含碳水化合物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1. 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大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所含的蛋白质主要是米谷蛋白,其次是米胶蛋白和球蛋白,其蛋白质的生物价和氨基酸的构成比例都比小麦、大麦、小米、玉米等禾谷类作物高,消化率66.8%-83.1%,也是谷类蛋白质中较高的一种。

因此,食用大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大米蛋白质中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较少,所以不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其营养价值比不上动物蛋白质。但在午餐和晚餐时食用大米,较面食而言更有利于人们减肥。在我国南方地区人们一般食用大米作为主食,而在北方就有很大的不同。

脂肪含量约1.3-1.8%,其脂肪中所含的亚油酸含量较高,一般占全部脂肪的34%,比菜籽油和茶油分别多2-5倍。

大米,又称“稻米”。分为籼米、粳米、糯米三种。大米性平,味甘。具有补中养胃、益精强志、聪耳明目、和五脏、通血脉、止烦、止渴、止泻等作用。

大米的营养十分丰富,是中国人民的主要食粮之一。以粳米为例,在每百克粳米中,含蛋白质(蛋白质食品)6.7克,脂肪0.9克,碳水化合物77.6克,粗纤维0.3克,钙(钙食品)7毫克,磷136毫克,铁(铁食品)2.3毫克,维生素B1约0.16毫克,维生素(维生素食品)B2约0.05毫克,烟酸1毫克以及蛋氨酸125毫克,缬氨酸394毫克,亮氨酸610毫克,异亮氨酸251毫克,苏氨酸280毫克,苯丙氨酸394毫克,色氨酸122毫克,赖氨酸255毫克等多种营养物质。

粳米能补脾、养胃、滋养、强壮。粳米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的功能,对病后肠胃功能较弱者,尤其是口渴、烦热之人适合食用。

此外,煮粥时还可加入一些具有食疗作用的特殊食材,现向大家推荐了以下几种粥:

生姜苏叶粥:生姜是对付发烧、打喷嚏、咳痰等症状的最好“武器”,也是中医常用的药材,有祛痰、祛寒、补气、除痘、平喘的作用;苏叶也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在一般药店就可买到。具体做法是:苏叶10克、生姜3片,将白粥熬好后放入,再开锅就可食用了。

生姜大枣粥:效果与生姜苏叶粥相似。做法是:将米放入锅中,简单干炒一下,再放入水,用勺子将米搅拌均匀后,放入大枣和生姜片,文火慢煮,直到粥煮熟,放入少许盐。需要提醒的是,这两种粥温热效果很强,幼儿、眼睛严重充血和患痔疮的人不宜食用。

杏仁粥:杏仁(去皮)20个左右,大米50克。加工时先煮粥,快熟时加入杏仁继续煮至熟,然后加少许白糖或食盐。该粥可以止咳定喘、祛痰润燥。

防风粥:防风(在药店可以买到)15克,葱白2根,生姜3片,大米50克。先将大米煮熟,快熟时加入防风、葱白和生姜,可适量加盐。该粥可清热祛风、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畏寒发热、骨节酸痛、鼻塞声重、肠鸣泻泄等病症。

同时,喝粥时要注意温度:不能过烫,以免伤害黏膜,也不能过凉,以免影响疗效。

三,哈尔滨美食排行榜前十之大列巴

说起哈尔滨,我们都能想到哈尔滨鲜啤酒。但是哈尔滨不仅有啤酒,也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太阳岛,路进如画的大林公园,更有数不尽的美食。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饮食文化一起来了解下哈尔滨美食排行榜前十之大列巴。

大列巴

大列巴由俄罗斯传来,现已成为哈尔滨一绝,身为“哈尔滨第三怪”——“面包像锅盖”。出炉后的大列巴外皮焦脆,内瓤松软,香味独特。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有五斤重,所以从哈尔滨带这特产礼物送人则可谓是“礼重情义更重”。

大列巴是哈尔滨特产。大列巴之名,体现了中西文化之融合,“列巴”是俄罗斯语“面包”,因为个大,所以前面冠以中文的“大”字。作家秦牧当年来哈尔滨有句“面包像锅盖”的比喻,说的就是秋林大列巴面包。它的标准直径在23-26厘米之间,厚度也在16厘米以上,面包净重有2公斤,它的膨松程度比一般的面包要厚重些。拎在手里沉甸甸的。

大列巴是秋林食品公司的创始人、俄罗斯商人伊万·亚阔洛维奇·秋林引进前店后厂的模式生产的,已经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秋林“大列巴”每天限量生产160个,在哈尔滨经常见到排队购物的就是“里道斯”红肠和“大列巴”面包。“大列巴”的包装以前是白屉布的口袋,现在是无纺布上印着俄罗斯风情的花纹图案。

大列巴面包经过三次发酵工艺生产、加之啤酒花、以特有的椴木、柞木等硬杂烘烤出来的外皮硬且艮,内芯软松。大列巴面包有面香、酒香、盐香、果木香、乳酸香,大列巴面包的特点就是保鲜时间长。

在哈尔滨没有哪种食品像秋林的“大列巴”一样名扬中外,也没有哪种食品像“大列巴”一样能够历经百年仍旧满城飘香。“大列巴”对于哈尔滨这个城市来讲早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它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更是这个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承载。

大列巴表皮干脆的脆皮面包热量最低,面包不甜。含糖、盐和油脂都很少,烘焙后表皮脆硬。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维生素及钙、钾、镁、锌等矿物质,易于消化、吸收。大列巴是全麦面包,拥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面包松软,易于消化,不会对胃肠造成损害。

四,哈尔滨美食排行榜前十之俄式西餐

说起哈尔滨,我们都能想到哈尔滨鲜啤酒。但是哈尔滨不仅有啤酒,也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太阳岛,路进如画的大林公园,更有数不尽的美食。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饮食文化一起来了解下哈尔滨美食排行榜前十之俄式西餐。

俄式西餐

俄式西餐是哈尔滨的独特标志,在哈尔滨的发展也将近百年。在中国,想吃到最正宗的俄式菜品,恐怕也要来到号称“东方小巴黎”的哈尔滨才行。

哈尔滨西餐文化历史悠久,发展比较迅速,已成为冰城旅游的一大特色。十九世纪末时大批俄国人来哈,西餐业应运而生。俄式大面包、红肠、酸黄瓜、草莓酱、菜汤,成为冰城人的日常食品。哈尔滨人吃西餐,就像重庆人吃火锅、西安人吃泡馍、北京人喝豆汁一样平常。

俄式菜肴口味较重,喜欢用油,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口味以酸、甜、辣、咸为主,烹调方法以烤、熏腌为特色。俄式菜肴在西餐中影响较大,一些地处寒带的北欧国家和中欧南斯拉夫民族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与俄罗斯人相似,大多喜欢腌制的各种鱼肉、熏肉、香肠、火腿以及酸菜、酸黄瓜等。

翻开一些俄式西餐厅餐单一看,沙律和汤的款式确实多,特别是沙律,生牛肉沙律、鱼类沙律、蔬菜沙律等,其实,多数是用、土豆、鸡蛋、蛋黄酱等几种材料进行组合搭配,有些自制沙律还加入哈尔滨特色红肠。

因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常年寒冷,这样令俄式西餐有两个特点:肉多,油厚。俄罗斯大餐中,牛肉、鸡肉、鱼类出现的频率很高,少的反而是蔬菜,于是俄罗斯人就用各种各样的沙律来补充蔬菜的角色。而到了哈尔滨,俄式西餐厅可选用的蔬菜更多了,将餐点发挥得更加精彩。

哈尔滨的俄式西餐厅不仅有代表着“辣”的红色,小食和菜肴所标出的材料中,还有腌黄瓜、腌黑橄榄、腌杂菌……其实,俄罗斯人喜欢吃酸,哈尔滨的俄式西餐里也对此有所保留。汤里的红色,不是特别的萝卜所煮的红菜汤,就是用番茄酱调的。红菜汤本来已经酸酸甜甜的,喝的时候还可以伴进酸奶芝士,酸中带香,是女士喜欢的味道。

标签: 哈尔滨 美食 排行榜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