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粤菜的汤怎么做

更新时间: 2024-06-03 06:01:52

(1)粤菜的汤怎么做

1、老鸡、老鸭、赤肉、猪棒骨、猪脚改刀成大块,猪皮稍微切小点即可,鸡爪去除指指甲,洗净,浸泡2个小时。目的是去除原料的腥味。

2、将原料凉水下锅,大火煮30分钟捞出,用清水洗净血污和浮沫,备用。

3、准备一个大号的不锈钢锅,锅中加入约15斤清水,大火烧开,将原料中火炖20分钟,撇去浮沫。

4、改用小火继续炖6个小时以上。做这到工序时,不必盯在火边,隔一小时照看一下即可。尽量不要搅动原料。

5、现在,要用大火炖1小时至汤色浓白,关火。大火的目的是使原料炖出香味,将原料的胶质充分逼出来。记住,要想使汤色浓白,必须要用大火。反之,切忌用大火。比如粤菜里炒菜用的上汤、二汤,就一定要小火炖制。

6、用细砂布铺在另一个锅,将煲制好的浓汤慢慢过滤,因为煲制的过程中,部分原料已经基本软烂得呈渣滓状,一定要小心地过滤掉,可以多虑几次。最后大约得浓汤4斤左右。

(2)粤菜的烹饪方法有什么特点

粤菜的总体特点:

1注重原料的鲜活与原料本味的体现。

2用料极其广泛。

3注重酱汁的使用。

在烹调方法上,粤菜特有的烹调方法有:焗 ,灼,泡油炒等等。

由于更注重原料的鲜味,很多菜都不像其他菜系那样需要焯水,而采用生炒,更加显现原汁原味。

(3)八大菜系之粤菜的风格及特点

由于每个地方的文化与口味的差异,导致每个地方的菜系都有着自己代表性的特点,而粤菜作为我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以独特的菜系和韵味,独树一帜,在海内外独享盛誉。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粤菜文化吧!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以特有的菜式和韵味,独树一帜,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粤菜的主要性格为:取之自然,烹之自由,食之自在!粤菜广义上来说由广州菜(亦称广府菜)、潮州菜(亦称“潮汕菜”)、客家菜组成,以广州菜作为代表。

粤菜注重质和味,口味比较清淡,力求清中鲜、淡中求美。而且随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变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浓郁,追求色、香、味、型。

特点:

1、粤菜在选料上广泛广博奇异,善用生猛海鲜。广东菜取料之广,为全国各菜系之最。“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如在动物性原料方面上,除了常用的鸡、鸭、鱼、虾、猪、牛、羊外,还善用蛇、狗、狸、鼠等许多动物。善用鲜活原料为广东菜一大特色,其中以潮州菜用海鲜最为见长。

2、刀工干练以生猛海鲜类的活杀活宰为见长。技法上注重朴实自然,不象其它菜系刀工细腻。

3、烹饶方法、调味方式自成体系广东菜的烹调方法许多源于北方或西洋,经不断改进而形成了一整套不同于其它菜系的烹调体系。

4、清淡爽口广州菜口味上以爽、脆、鲜、嫩为特色,是广东菜系的主体口味。东江菜的口味则以咸、酸、辣为特色,多为家常菜。

粤菜烹调方法多用煎、炒、扒、煲、、炖、蒸等。

粤菜的调味品多用老抽、汁、柠檬汁、豉汁、蚝油、海鲜酱、沙茶酱、鱼露、栗子粉、吉士粉、嫩肉粉、生粉、黄油等,这些都是其它菜系不用或少用的调料。

粤菜的代表菜有“文昌鸡”、“东江盐鸡”、“两柠煎软鸡”、“梅菜扣猪肉”、“铁板煎牛柳”、“白灼基围虾”、“八珍扒大鸭”、“脆皮烤乳猪”、“豉汁茄子煲”、“蚝油扒生菜”、“潮州白鳝煲”、“清蒸大鲩鱼”等。

您可能还喜欢:

饮食文化:西藏饮食礼仪

饮食文化:德国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北京小吃的来历

饮食文化:北京全聚德烤鸭文化

(4)客家菜与粤菜的区别

客家菜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菜传统的客家招牌菜是梅菜扣肉、盐焗鸡、客家酿豆腐、猪肚包鸡、酿苦瓜、白斩河田鸡、芋子饺、三杯鸭等。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三明、漳州;广西的贺州、玉林;台湾新竹县、苗栗县等地。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发源于岭南。以烹制海鲜见长,汤类、素菜、甜菜最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

粤菜:

粤菜即广东菜,是中国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狭义上的粤菜指广府菜(即广州府菜),广义上又包含潮州菜(潮汕菜)、东江菜(也称客家菜)。粤菜源自中原,传承了孔子所倡导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中原饮食风格,因此粤菜做法比较复杂、精细,如广府菜中的煲仔饭、烤乳猪源自周代八珍美食;烧鹅源自宋朝名菜烤鸭;点心从中原传到广东后演变出今天的虾饺、干蒸烧卖等广式点心。广府菜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和韶关、湛江等地,具有清、鲜、爽、嫩、滑等特色,五滋六味俱佳。广府菜是粤菜的代表,自古有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美誉,顺德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标签: 粤菜 怎么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