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你所不知道的土族语言文化

更新时间: 2024-05-17 09:09:04

一,你所不知道的土族语言文化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一个民族的文化也以语言为载体体现出来,因此土族语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瑰宝之一。一种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会受社会、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那么土族语是如何形成的呢?它与土族文化有什么样的关系?

土族人口有159,426人(1982)。土族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土族语与国内同语族的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保安语、东部裕固语(裕固族土族语的一种语言)在语音上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在词汇上有大量的同源词,在语法上有很多共同的语法范畴及其形式。词在重音落在末一个音节上,保留着一些古音和古词,汉语借词较多,语法形式简单等。

土族语有十种词类,它们是: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动词、副词、后置词、助词、连词、叹词。前六类为实词,其中名词和代词中的人称代词有数、格、领属等语法范畴,动词主要有祈使式、陈述式、形动词、副动词等语法形式,副词没有统一的语法标志。其余四类则属虚词,只与实词结合表示各自的语法意义。土族语的语序是主语—宾语或补语—谓语,定语和状语均在被修饰成分前头。

土族语有两个方言:互助方言和民和方言。土族语语音系统中主要包括元音和辅音。元音有单元音和复元音;辅音也有单辅音和复辅音,复辅音除个别外只出现在词首。土族语虽然也有元音和谐,但一般仅存在于词干内部。土族于1979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土族原本没有本民族文字。1979年,有关研究人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土族本民族的意愿,创制了以拉丁土族服饰字母为基础,汉语拼音字母为字母形式的土族文字方案。其字母的书写法与汉语拼音字母一致。基础方言为互助方言,并以互助方言中的东沟语音为标准语言参参点。

1981年开始在互助方言区试行。1986年进一步推广使用。经过实验推行,土族文字在诸如扫除文盲、记事、记帐、传递信息、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学、普及科普知识、进行汉语教学等方面,日益显示出其积极作用,并得到土族人民的承认与欢迎。目前,土族文字已进入学校,小学低年级开设土族语文课。

二,你所不知道的德昂族民俗与风情

德昂族是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哪里有着最纯朴的人民,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德昂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当地人民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勤劳积累而成,那么,对于德昂族的民俗与风情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德昂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德昂族,有人口15462人。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其他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县。与傣、景颇、傈僳、佤、汉等民族交错而居。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史书中的记载的“茫蛮部落”是德昂族的先民。新中国成立后称崩龙族,1985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

德昂族居住分散,并与社会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的汉、傣、景颇、佤等民族杂居。因此,受这些民族影响,特别是受傣族的影响较深,其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基本与傣族相同。德昂族喜吃酸辣,嗜喝浓茶,亦善于种茶,几乎每户都栽种茶树,素有“古老茶农”之称。擅长编制竹器和草排(用野生茅草加工成盖房顶材料)和收集野生植物。制造银器是德昂族的传统工艺,在邻近各族中很有声誉。

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昂语支。有三种方言,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民族渊源德昂族是保山、临沧、德宏一带最古老居民之一。德昂族的先民是濮人的一部分,最初居住在坝区和山区,农业和手工业都比较发展。至今潞西县芒市河边及轩岗坝等地,均有德昂族村落遗址。

据傣族父老相传,遮放坝区的许多水田都是德昂族开垦的,到元末明初德昂族才被迫迁入山区。在今德宏州高黎贡山西部的群山中,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历史遗迹,如瑞丽县孟修寨旁的古佛塔,南津里附近的石铺村道,以及山区发现的大片古茶林等,据说都是德昂族先人留下的遗迹。可见德昂族是古代人口较多,经济较发达的民族。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德昂族的地位急剧下降,人口越来越少,降为德宏地区受剥削压迫最深、地位最低的民族。

居室文化

德昂人的住房普遍为干栏式建筑,有较高的建筑水平。住房的主要材料是竹子和木材,屋脊之上还装饰有草制饰物,更是别有风趣。集体竹房建筑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昂地区仍保留父系大家族,同一父系祖先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共同居住在一所大房子内。集体生产,共同消费。

解放以后保存下来的最大一幢房子,长达50米,宽约15米,面积达750平米,一般大房子面积也在四五百平米左右。大家族逐步解体以后,有血缘关系以及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家族还有共住一所大房子的习惯,只是在经济生活方面是各自独立的。

个体家庭住房个体家庭的民居多为竹木结构、歇山式草顶的干栏建筑,平面多为长方形,但也有平面为半圆形,歇山式草顶呈弧形的,别有风格。干栏式民居上层住人,下层作畜厩,有主副两座楼梯。歇山式草顶为圆弧形的民居,当地又称“毡帽形”,风格粗犷。民居构架为穿斗式木梁柱,楼面、隔间均用竹片或木板铺设。

山寨茶香

茶叶是德昂族的命脉,

有德昂人的地方就有茶山,

神奇的《古歌》代代相传,

德昂人身上飘着茶叶的芳香。

这是德昂人传唱已久的古歌。

茶,是德昂族最重要的饮料。尤其是成年男子和中老年妇女,几乎一日不可无茶,而且好饮浓茶。他们喝茶时,常常将一大把茶叶放入一个小茶罐里加水少许煎煮,待茶呈深咖啡色时,将茶水倒在小茶盅里饮用。由于这种茶非常浓厚,所以一般人喝了极易兴奋,夜晚会彻夜难眠。而德昂人因经常饮用,却喝上了瘾,只要一日不喝,便会手脚酸软,四肢无力。

三,你所不知道的赣菜菜系文化

中国除了有“八大菜系”以外,还有一些不在“八大菜系”中的菜系,也是人们比较认同的。它们因地域、历史、文化、菜式、烹饪手法等不同,都形成各自的菜系文化,它们也都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你知道赣菜中蕴含了什么文化吗?一起来看看赣菜文化吧。

环国之内,凡以美食具盛名之地,大抵都是农业文化(亦可说是地主文化)高度发达的地方,而非商业城市。商人商旅倥偬,无暇顾及菜味,地主闲散无事,常饮酒作乐,自然得细细品味盘中菜肴的好恶。

赣菜江西地处江南,是有名的农业大省,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丰富的物产为赣菜技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致使这块土地上的吃文化鱼龙蔓延,成荦荦大观。过去常听人说“食在广州”,今又有人云“吃在香港”,其实就山货水产的出产来说,“吃在江西”名副其实,江西广袤的青山绿水足令他省之人歆羡得垂涎欲滴。当年洪州都督阎公设下盛宴待王勃,想那华筵上的美味佳肴定然令山西才子王勃眼界大开,食欲大振,酒兴益浓,诗兴大发,于是笔下流出文彩斐然的洋洋大赋,为赣鄱大地奏出一曲千古绝唱。

赣菜,其酥烂脆嫩、鲜香可口、咸辣适中,色型斑斓的特有风味,古来皆闻。滕王阁上王勃欣命“洪都鸡”,白居易感怀“思乡鱼”,朱元璋饿吃“流浪鸡”等都是赣菜与名人的佳话。毛爷爷饮点的“四星望月”早就红遍赣江南北,三杯狗肉、匡庐石鸡腿、豫章酥鸡、虫草炖麻雀与五元龙凤汤等都是菜中精品。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堪与“八大菜系”中的任何一个菜系相媲美。煌上煌烤卤出窑于现代口味,尝后唇齿留香、留连忘返,石头街麻花。风味烧烤、民间小吃都可在街头巷尾觅到其踪迹。

赣菜源远流长,江西食有传统。以古代南昌的菜馆来看,即可见当年饮食文化之昌盛。古代南昌饮食业分堂菜馆、包酒馆、半板头、饭业四类,实为四个等级层次。堂菜馆即高档宾馆一类,当年阎都督宴请王勃的滕王阁大概亦属此列;包酒馆是专供包办酒席像今天包办结婚酒的场所;半板头听名字就感觉俗,档次也就低一些了,类似今天的排档;饭业顾名思义,是指专门供人吃饭的大众性饮食消费场所。

赣菜最早的菜馆大概设在今天南昌胜利路上真真照相馆的位置,当家的菜肴是赣南菜。时赣南菜在南昌分为两帮,一为东胜帮,一名瑶池帮,主要品种为赣南小炒鱼,烹调方法大同小异,区别在于刀法,前者将鱼切成长条状,配料为小丁状,后者则为斧头块状。

美食文化的创造,尤其是技术的形成,归功于厨师的创造。虽为匠人,却能烹小鲜为美味,不仅自己能品其美恶,明其所以,调和众味,配备得宜,还得借众家所长为已有,化为系统。传统意义上的赣菜名肴如三杯鸡、三杯甲鱼、四星望月、雪花泥等已成昨日黄花,取而代之的是创新赣菜如向塘烧土鸡、向塘烧乌鱼、民间瓦罐煨汤、风味柚子皮、霸王鱼头烧板鸭等。但万变不离其宗,传统的赣菜技术精华仍然于其中驾驭执鞭。

赣菜赣菜技术讲究辩证法,任何定则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对则之用,破则之用”的技术原则,“则”谓常规,有的菜须按照常规去做不可破规,有的菜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破除常规,比如三杯鸡,一般由一杯猪油、一杯酱油、一杯酒酿调味烹制,但很多情况下可视主料的多少、老嫩,调剂三杯调料的比例,打破常规也无妨。

四,你所不知道的广东客家文化

广东客家人,并非指我们平常所说的客居他乡的客人,而是指居住在岭南地区有上千年历史的一个重要民系,是相对于广府、潮汕民系来说的。客家人是汉民族中的一支民系。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语言、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

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那么,下面让我们走进广东华文化了解客家人的生活习俗吧。

关于客家,广东的地形可以分成四级台地,山上住着少数民族,山边住客家人,水边住广府人,海边住潮汕人。客家人、广府人、潮汕人都是汉族,但是很显然,汉文化在广东就有三个不同的版本——客家版本、广府版本和潮汕的版本。这三个族群不仅语言文化不同,而且还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

研究广东的三个汉文化版本,进行共时性研究,能够得出历时性的效果。我这二十年基本上都在做这个研究。人们原来把汉文化看成一个版本,深入之后发现有不同的版本,再比较一下,这几个版本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这样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人类学的研究中,它可以提供一种文化转型的个案比较研究。现在一般研究文化是空对空,如果我们深入到族群,从比较中找出一些处在不同阶段上的特点,或者可以找出从传统走向现代之路。我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进行族群研究的。

客家妇女的裙子有很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女孩子出嫁家里都要送一件大裙,这个大裙有很多作用,比如老人家过世了,棺材上要盖很多东西,一个是布袋,另外一个就是大裙。还有一种情况,客家二次葬的时候装骨头的容器要用大裙盖起来不让它晒太阳,然后移到别的地方去。

客家人的生命观认为人由阴阳两气组成,阳气就是人的魂,人有三魂,丢了魂就要生病了,所以很多老人家孙子病了就要到处喊魂。还有一个就是魄,魄是随着身体被葬入土地中的。魂魄什么时候分离?很多地方的客家人送葬的时候在半路有一个魂魄分离的仪式,孝子拿着招魂幡,上面写着某某的灵位,就把魂招回去了,孝子把这些送回祠堂,最后把写着灵位的纸烧在香炉里,象征着祖先的魂回到了祠堂,以后在祠堂中祭拜就可以了。

“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客家人认为魄是随着尸骸回到大地母亲那里去的,骨头里面附着祖先的魄,魄是阴的不能见太阳,一见太阳就消散了,迁骨头的时候就等于是祖先的魄搬到别的地方去,不能晒到太阳,所以就用女人的大裙盖住来保护它。

另外客家人还有一种女性的生殖崇拜,他们很讲究风水,最好的坟地留给女性的祖先,认为把祖婆葬好了发人丁,男性祖先葬好了发财。一般新年见面问候的时候都会说“添丁发财”,“添丁”是放在“发财”前的。

神奇的民居建筑

常见的客家传统民居有土楼、围龙屋、五凤楼、走马楼、一字形屋、四角楼、中西合璧式大屋、上下堂方形屋等,其中以土楼、围龙屋最典型。客家土楼和围龙屋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建筑风格而蜚声国内外,特别是圆形土楼被誉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为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拍手称绝。

客家土楼和围龙屋是用生土筑墙而成的大型群体楼房,依山傍水,讲究风水和园林绿化,规模大、功能全,最大的围龙屋有三层,大小房间共300多间,便于生活又具有非常强的防御功能,充分体现了客家人世代相传、和睦相处的生活方式和强大的家族凝聚力,又显示着客家人非凡的智慧与无比的创造能力。

特色的饮食文化

在饮食习惯方面,客家人既保留了中原饮食特色,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菜系和风味小食,酿豆腐、盐火焗鸡、梅菜扣肉、开锅肉丸子、涮酒、糯米饭、炒米粉、烧卖等都是久负盛名,至今盛传不衰的传统食品。

传统客家菜的特色主要在取料、刀功、烹制及风味四个方面,取料以家禽家畜和山珍为主;刀功粗旷而质朴,形粗块大;烹制重煮焖,少炸烤;风味重鲜香脆嫩和原汁原味,既体现了粤菜制作的讲究,又有北方人崇尚的经济、实惠。

五,你所不知道的安徽文化习俗

安徽各类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宗教信仰等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安徽文化民俗风情图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美学价值。安徽民俗文化涵盖婚嫁习俗、岁时节令习俗、社交往来习俗、烹调饮食习俗等许多方面,展示了安徽人民追求幸福、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现在,小编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介绍。

一、徽州人的节令习俗

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因农历十二月称“腊月”,故名。“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宰年猪,互相请吃杀猪酒,裹糯米粽,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人家将婚嫁活动安排在这一天举行,故有民谣曰:“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供送“九田东厨司命灶君”上天奏事,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平安。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长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互相恭喜。这一天,讲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忌吵),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认为犯忌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生病及其他灾祸。

祁门县还有“喊年”的习俗。即正月初一、初二两日,由村中年事最高的为领班,组织青年及男童,排成长蛇阵,挨家喊拜年,每至一户,由领班者高喊被拜年的当事人名字并加上称谓,或者说:“向宝厅拜年”,或者以称谓喊拜。受拜者旋即应声说“多谢大家来了”,喊年者齐复声:“应该来的”。别有一番意思。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戏灯最为盛行。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生日,古徽州称为“龙抬头”。大约是因进入仲夏时节,雨水渐多,可以听到雷声了,所以有这种说法。在农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绩溪县的规矩,这一天还有包扎一生糯米一个的粽子煮熟,祭拜土地神。二月二又为百花生日,故又称“花朝节”,这一天,文人陈设百花,举行文昌会,比赛诗文。

二、婚嫁习俗

订婚:一般由男方托媒向女方提亲,双方依家境相似,门当户对为佳。旧时经双方父母认可后,便用庚帖互换生辰,清算命先生“合八字”,占卜吉凶。如年度八字相合,即可订婚。正式订婚得“过红书”,又叫“过书子”。男方请媒议聘,女方提出聘礼品种数额后,男方按商定标准,准备聘礼。聘礼多少、质量好坏,由双方家境而定,没有确切规定。

“过红书”由男方家选择吉日,先下十封全书给女方家长,再下柬请媒人。是日男家悬灯挂彩,焚香点烛,由执事先生书写“求允书”,媒人带着“敬请金诺”的红帖和聘礼送往女家。女方即回“慕允玉青”的绿帖。“过书子”后就可择期完婚,由男方托媒出面邀请女方喝一次’哈亲酒“,双方言定完婚日期,并分头准备嫁娶的各项准备工作。

结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旧时男女一般在十八周岁以上结婚。婚期选择双日子,以求吉利。婚期定后,女方置办嫁妆,称为“陪送”;亲友们赠送礼物,称为“添箱”。男方设新房,打制家具,铺新床,办酒席。婚期当天早上发轿,轿杆上放一只公鸡随带四色礼,回来时,女方给一只母鸡名为“跟轿鸡”,表示双双对对,回来时不走原路,沿途要燃放鞭炮。

女方有送亲的,一般都是新娘的叔伯、哥哥、舅舅,送亲的称“上客”、“大宾”。喜轿回到男家时,新娘、新郎由宾相搀扶,双双拜堂,先拜天地祖宗,再拜父母双亲,最后新郎新娘对拜。拜后,由家人在地上次递传送麻袋称为“传代”,为新娘铺路到洞房。另有撤帐人端起放有五谷杂粮、枣子、铜钱的箩筐,口唱撤帐歌,将筐中物品撒放在新郎新娘的头上,直到进入洞房。再用称杆桃开新娘的盖头,意为称心如意。

合礼后新娘站在床沿边“装新”,这时闹房的便开始了。闹房时还唱闹房歌。唱词有“看新娘、贺新郎,一进洞房喜洋洋,左脚进门生贵子,右脚进门生凤凰”;“手打灯烛亮堂堂,看看新娘好嫁妆,高的柜、矮的箱,不高不矮象牙床,象牙床上卧鸳鸯,鸳鸯成对,凤凰成双”。

新房内充满欢乐和诙谐。晚上还有“听房”的习俗。婚后第一天新郎新娘依次向长辈们行见面礼,并上坟祭祖。三天夫妻双双回门省亲,当天返回。六天娘家来人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回新娘,称“回门”。

解放后,《婚姻法》颁布,实行一夫一妻制,自由恋爱结婚。旧时习俗大为减少,办理婚事一般比较节约。 1980年后,结婚大操大办,浪费严重,虽经宣传教育,但收效甚微。在婚姻上大做钱财文章,什么见面礼、允媒礼、追允礼、结婚礼、上、下轿礼;还有每逢过年过节的四色礼等。加上盖新房、制家具、请宾客、摆阔气,媳妇进门,少则数千元,多则超万元。特别是农村为娶儿媳妇,使经济负担过重,给生活带来困难。

标签: 知道 土族 语言 文化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