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贾平凹的玻璃在讲什么

更新时间: 2024-06-03 07:56:08

一)贾平凹的玻璃在讲什么

内容及主旨:

1、小说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以王有福为代表的,没有受过太多教育的,普通的老实善良的底层百姓,做为弱势群体,在见识过或者受过欺侮后,变得小心谨慎,胆怯多疑,不敢主张自己的权利,生怕惹上是非。

2、作者表达对这些底层弱势群体的同情甚至敬佩。而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阶层已经深谙法治社会的“套路”,习惯了甚至认同了各种借机“敲诈”的社会现象。

3、小说中酒店在发生事件当时的反应以及事后贴出告示希望找到受伤者并赔偿的做法,是相当值得肯定的,可是作者却想要撺掇王有福去法院告酒店,把事情闹大,以获得更多赔偿。作者要表达对这种行为、现象的反思。

二)贾平凹的作品

1、出版作品有《贾平凹文集》24卷。

2、表作有《废都》《秦腔》 《古炉》 《高兴》 《带灯》 《老生》 《极花》 《山本》等长篇小说16部。

3、中短篇小说《黒氏》 《美穴地》 《五魁》及散文《丑石》 《商州三录》 《天气》等。

4、作品曾获得国家级文学奖五次,即“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另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施耐庵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冰心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当代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50余次;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香港“红楼梦?世界华人长篇小说奖”,首届北京大学“王默人-周安仪世界华文文学奖”,法国“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作品被翻译出版为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等30多个语种,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话剧、戏剧等20余种。

三)贾平凹的散文赏析

1、贾平凹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包含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对民族风格的追求贯穿始终。他说:“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手法,真实的表现现代中国人的情绪,是我创作所追求的东西。一方面,他用独特的笔调描绘了自己的故乡商州,使商州成为“一种文化意念的载体和民族心理积淀的符号”,从而达到对民族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另外,他还从古老的传统中汲取哲思的养料,开创了中国当代的“禅思美文”文体,发扬光大了传统文明,具有了人生、宿命的思辨色彩。另一方面,他将各种文体的古典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融入创作中,创造出一大批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2、贾平凹散文最擅长创造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学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富含韵味的审美想象空间,“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戴叔伦语)。建国以来的散文大多流于直白单调、枯燥无味,缺乏真情实感,落入歌功颂德的窠臼,造成美感微弱,整体格调不高,难得精品。而贾平凹却极力摆脱这些弊病,积极探索,借鉴古典艺术技巧来创作散文,从而为文坛吹来清新之风,也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创造意境便成为他谋篇的目标。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这是从《诗经》就开始的古老的艺术追求。“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姜斋诗话》卷二)。情和景的融合就使人能够更快地体验到此情此景的韵味,“情”不是空洞和概念之物,“景”不是与情无关的景,情是由景表现出来的,情和景的妙合就是意境的产生时刻。贾平凹的散文很注意情景的交融,他内心的情感总是与他触目生情的景相互交织的。他的散文不仅让人看到可观的艺术之景,又可体验到他微妙独特之情。他的情和景是具有民族色彩的,可以分别来阐析的。

3、贾平凹散文取景,最常用的手法是运用比兴,达到随物赋形,以物起兴,抒发情感,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展了意境的空间。他取材很广,能够从许多细微的或是平凡的事物引发情感,描绘出一个个绚丽的意境。一块石头(《丑石》),一片落叶(《落叶》),一只贝壳(《一只贝壳》),一盆竹子(《文竹》),一幅画(《冬花》)等这些微小的事物起兴。

4、贾平凹散文的“情”可以从风情散文和哲理散文来分析。他的风情散文,“情”是处于二元化的。由于他本身是一位从乡村走向都市的作家,他的创作里很明显的表露出乡村文明与都市文明碰撞的痕迹。

四)贾平凹的凹为什么读wa

1、这是为了照顾贾平凹的家乡人民,新创的字音。因为凹地容易积水形成水坑“洼”,所以很多老人们习惯把“凹”读“洼”。另外,很多父母喜欢在孩子的名字中加上娃字,如贾平娃,这是烂名好养的风俗。

2、贾平凹,本名贾平娃,1952年2月21日出生于陕西省丹凤县棣花镇,中国当代作家。

标签: 贾平凹 玻璃 什么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