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人类是如何知道地幔地核的组成的

更新时间: 2024-06-03 15:48:08

Ⅰ:人类是如何知道地幔地核的组成的

科学家们发现,地震波速度在地球内部的某个深度会发生突然变化,并且表现为全球性。1909年,克罗地亚科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波速在地下33千米处发生不连续跳跃,确定了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面”。1914年,德裔美国科学家古登堡发现波速在地下2885千米附近急剧改变,界定了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据此,科学家们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基本圈层,并把地壳以及地幔顶部的坚硬岩石部分称为岩石圈,将位于岩石圈下面的塑性层叫做软流圈。地壳、地幔、地核一同构成了固体地球。

地壳:地球的表面层,也是(地球上绝大多数有机生命)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

地幔: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

Ⅱ:人类是生活在地球的哪里

人类居住在地球的表面,需满足的条件有:适宜浓度的氧气、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水分。

地球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为地核、地幔、地壳,地壳的厚度约为8到40千米,在地表以下不太深的地方。地幔的厚度约为2900千米,温度约为900到2200摄氏度。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的厚度约为2300千米,温度约为2200到5000摄氏度,内核的厚度约为1300千米,温度约为5000摄氏度。

综上所述,适合人类居住的仅有地表。

Ⅲ:人类是灵长类动物吗

人类,灵长目,人科(又名类人猿科)人属。人类(Hominidae)所有种类之通称,属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超科(Hominoidea);人类的学名是智人(Homo sapiens),是人科现存灵长目唯一的属和种。人科也包括已灭绝的灵长目种群或谱系,但仅能根据化石遗存了解其情况。通常学者将人科画为3个属:一是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的腊马古猿属(Ramapithecus); 另一是更新世的南猿属(Australopithecus);还有更新世至现代的人属。智人这个现代种可以说是哺乳动物中进化发展得最成功的一个种。它易于变异,其二性状态比大多数灵长类都更为明显。

Ⅳ:为什么说人类是高级动物

人类是高级动物是因为人有思维,有意识,会发明并利用工具,这是动物所没有的。人在寻找食物中不断的劳动,从而学会了各种技能和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最终形成了人,形成了人类社会。所以说人是劳动的产物,又具有社会性

标签: 人类 如何 知道 地幔 地核 组成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