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

更新时间: 2024-05-19 18:11:42

Ⅰ,中国古代十大著名书法家及故事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成语“入木三分”就是王羲之的故事。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创立“颜体”。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行人惊讶地问他:“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家贫,不忍母亲烦忧。”

4、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创立“柳体”。

柳公权曾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文宗说:“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5、苏轼:(1037年—1101年),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嘉佑二年,苏轼应试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试官欧阳修赞赏。 论文中写道:“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6、黄庭坚(1045年——1105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狄梁公碑》。

有一天,黄庭坚舅舅李常,见黄庭坚正伏案攻读,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进书房时,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出一上联: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黄庭坚才思敏捷,以写字的毛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7、米芾(1051年-110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蜀素帖》。

米芾有洁癖,只要用手拿过东西,马上就把手洗一遍。无论走到哪里,仆人都带着一壶水,随时准备着伺候。米芾洗手从不用盆,嫌盆里的水不干净。仆人用一把银壶倒水,米芾用手接着水洗,洗完后还不用毛巾擦,两只手拍打拍打,直到晾干为止。

8、蔡襄(1012——106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万安桥记》。

蔡襄是个美髯公。一天,宋仁宗问他:“你的胡须非常漂亮,晚上睡觉时把它盖在被子之下吗,还是把它放在外面呢?”蔡襄无法回答。回到家后,晚上睡觉时,蔡襄思索仁宗的话,把胡须放在被子里面和外面,都感到不适,折腾了一个晚上无法睡着。

9、赵孟頫(1254年——1322年),“楷书四大家”之一,元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洛神赋》。

扬州有个姓赵的富豪,请人替他家的明月楼写对联,都不满意。一天,赵孟頫路过扬州,主人把他迎到明月楼,用丰盛的酒席款待他,请求赵孟頫替他写对联。赵孟頫提笔写道:“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非常高兴,把满席银制酒具全部送给了赵孟頫。

10、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书法家、画家。代表作:《山静日长》。

董其昌科举屡试不第,心情十分郁闷。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神人前来告诉他说:“你要等待袁可立和你同考,才有希望上榜”。他梦醒后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到各地学堂逐一查访,在千里之外终于找到比自己小七岁的袁可立。得知袁可立家中贫穷无力求学,就将袁可立带回家中共读。到袁可立二十多岁时,两人一起参加考试,结果在乡试和会试中都果然中榜。

Ⅱ,中国古代十大名曲的作者都是谁

1、有先秦的琴师伯牙的《高山流水》;

2、魏晋时期嵇康的《广陵散琴曲》;

3、明朝的《平沙落雁》作者暂无考证;

4、古曲《梅花三弄》作者暂无考证;

5、楚汉战争时期的《十面埋伏》;

6、古乐曲《夕阳萧鼓》,后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作者暂无考证;

7、历代传谱的《渔樵问答》作者暂无考证;

8、汉末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9、汉代的《汉宫秋月》作者暂无考证;

10、春秋时期晋国师旷的《阳春白雪》。

Ⅲ,中国古代十大男宠之董偃

主人翁是指当家做主的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呢?那是因为有个出自汉武帝姑姑窦太主男宠身上的故事,其还是“绿帽子”最早的出处。今天就让民族文化带我们看看董偃的故事吧。

汉武帝的姑母馆陶公主号为窦太主,也是汉武帝皇后陈阿娇的母亲。由于汉武帝宠爱美姬卫子夫,窦太主和女儿串通一气,屡次加害卫子夫。汉武帝心中恼怒不已。

窦太主早年许配给堂邑侯陈午,陈午早死,馆陶公主寡居,已经五十多岁了,与一个叫董偃的人私自同居。董偃是长安城里一个小商人家的孩子。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和母亲以卖佩珠为生。董偃随母亲到公主家卖珠,公主府上的人都说这个孩子长的清秀。

公主听说后,召见董偃,对他说:“我把你当自己的孩子养着。”从此,董偃就留在公主府,公主派人教他读书、识字。董偃养到十八岁,出去的时候坐的是高头大马,晚上与公主同寝。董偃相貌英俊,为人潇洒,性格温和。

窦太主有的是钱供董偃任情挥霍,广交宾友。故长安城内公卿名士,争相与他往来,称他为董君。董偃与公主的事,最终传到了汉武帝的耳朵里。有一次,公主称病不朝。汉武帝就亲自到公主府中去探望她。公主拜谢,寒暄已毕。还没有坐定,汉武帝就问姑母:“我想拜见一下主人翁。”

公主听了,赶紧下殿,去掉耳环首饰,伏地请罪。她说:“我行为无状,辜负了陛下的厚望,该当死罪。陛下没有把我抓起来交给有司审问,已经很宽大了。死罪!死罪!”汉武帝让她起来。公主赶紧收拾好簪环,到东厢房把董偃找出来。董偃头戴绿头巾(绿色为贱色,表示地位低下,是“绿帽子”最早的出处),手持皮筒,磕头请罪。汉武帝幷没有怪罪董偃,还赏赐给董偃衣服、帽子。

公主摆筵,请汉武帝入席,亲自为皇帝奉食进觞。当时,董偃见皇帝不自呼己名,而自称为“主人翁”。汉武帝听了大笑,饮宴甚欢。宴罢,董偃贵宠之名,天下皆知。窦太主见武帝非但不责怪她,反而用好言抚慰,尊称她的姘夫为“主人翁”,心中甚觉惭愧,对武帝自然是感恩戴德,不敢再为了女儿争宠之事同武帝作对了。

Ⅳ,中国古代十大奸相之卢杞

封建社会时代的朝廷内,宰相级的朝廷官员负责一些政事,有的受到老百姓的爱戴,但是有一些阴险毒辣的小人以权谋私,陷害忠良,让整个民间都民不聊生,这些奸相遭到后代的人们唾弃,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十大奸相之卢杞。

卢杞

卢杞(?-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黄门监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唐朝宰相、奸臣。建中初年,征入任御史中丞。因家门的庇护出仕任清道率府兵曹。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征召他为朔方掌府掌书记等职,因病免去官职。召入补任鸿胪丞,升任殿中侍御史、膳部员外郎,出任忠州刺史。历任刑部员外郎、金部、吏部郎中。后出任虢州刺史。

建中二年(781年)二月升任御史大夫、京畿观察使。十天后,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宰相以后,嫉妒贤能,稍有不顺从自己的人,必定要致他于死地。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严郢、张镒等人,推举同党关播、于颀、赵赞等人。

为了筹集军饷,卢杞又实行括率、增收房屋间架税、设立除陌税。长安为此停止交易,痛怨之声,喧嚣遍及天下。德宗在奉天被朱泚围攻,李怀光自魏县赶赴国难。卢杞从中阻挠不让其晋见皇上,李怀光大怒,于是心怀异志。

建中四年(783年)十二月被贬为新州司马。贞元元年(785年)正月,遇到大赦令,卢杞调任吉州长史。后改授澧州别驾。不久死于澧州。

卢杞为人阴险狡诈,高居相位,妒贤嫉能,对他有小小忤逆,就致人于死地。杨炎时任宰相,负责财政工作。卢杞心怀不轨,常在皇上面前说杨炎的坏话,结果杨炎于建中二年(781年)被贬崖州(今海南省地)赐死。

此后,卢杞独揽大权,控制军需物资,造成戍边将士供给不足;卢杞废除杨炎推行的以个人资产多寡为标准的税收制度,恢复“以丁夫为本”的租庸调制,造成百姓入不敷出,怨声载道;泾原兵变,朱泚占领长安,德宗皇帝一度逃往奉天(今陕西干县),这都是卢杞一手造成。

在卢杞巩固相权独揽朝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踏着其他宰相和大臣的鲜血。他最擅长的事情就是陷害、排挤、倾轧、报复。他眼中容不下的人都先后死在他的手上。

Ⅴ,中国古代十大毒药之一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医药学的大国,各种各样的草药数不胜数,即使是致命的毒药也是十分的多。对于有些毒药很多喜爱看古装剧的人就十分的熟悉,例如鹤顶红、砒霜等。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为你解析。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但考虑实际情况,估计这只是传说,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比鸡大不了多少,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道士做法时的“禹步”经考证即为对其捕蛇时动作的模仿。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鸩鸟最可怕的地方自然是它的羽毛。鸩酒,也叫酖酒,早在《左传》中就已提到。用鸩鸟的羽毛划过酒,酒即含有剧毒,就是鸩酒,饮之令人立即毙命。鸩毒毫无颜色和异味,毒性却能够尽数溶解于酒。当然这只是个被夸大了的传说,事实上有许多毒酒并不是仅仅用鸩的羽毛划过的,而是在酒中同时掺入了某种毒物(例如乌头、毒箭木、毒芹汁等等),不过人们习惯上也都叫它鸩酒。

但是鸩酒不是可以随意配置的,这需要技术精湛的医士出面,从而分化为一个阴鸷的职业,叫“鸩者”。这些制造毒药的天才在犀牛角、兽皮的保护下,也是颤颤巍巍地接近尤物,稍有不慎,即会引火烧身。古籍上有很多关于以鸩酒赐死和饮鸩酒自尽的记载,“惧鸩忍渴”、“饮鸩止渴”就源于此。在酒中渗入某些有毒的物质制成的毒酒,历来被人们作为杀人的利器。古代的一些史籍如《史记》、《汉书》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南唐书·申渐高传》中说:南唐皇帝李升顾虑大臣周本威望太高,难以控制,想诛杀之。有一次,李升倒了一杯“鸩酒”赐给周本。周本察觉了皇上的意图,用御杯分出一半酒说:奉给皇上,以表明君臣一心。李升当即色变,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为帝王演戏奏乐的优人申渐高见此情景,一边跳舞一边走了上来,接过周本的酒说:请皇上把它赐给我吧。说毕,一饮而尽,将杯揣在怀中走了。李升立即暗遣人带着解药去给申渐高,未等药到,申渐高已经“脑裂”而死。原文虽未说明脑裂的详情,但听起来足以令人毛骨悚然了。

由于鸩毒的残酷性实在太过彰显,仁者一直反对使用这种奇毒。战国时,楚国的使者驸马共前往巴国,途中见到一人挑着一担下了鸩毒的酒正欲谋财害命。驸马共请求买下毒酒,但所带的钱不够,驸马最后把自己的马车也一并给了对方。东西到手,他立即把鸩酒倒入江里。这个故事,被作为宣传仁慈的例子广为流传。在晋代,朝廷曾下令严禁鸩毒,并不准鸩鸟过江。当时石崇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时,曾经捕获了一只鸩鸟雏,交给后军将军王恺养护,司隶校尉傅诋立即向朝廷告发了此事,朝廷下诏宽宥了石崇,但命令立即把鸩鸟当众烧死。东晋升平二年(358年),王饶竟然向朝廷进献鸩鸟,晋穆帝司马聃大怒,下令把王饶打二百,并把那只鸩鸟当中烧死在京城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在这些仁义皇帝的围攻之下,鸩鸟自然是越杀越少;另一方面,心如蛇蝎的统治者一直大力弘扬毒文化,鸩鸟面临绝境,直至湮没在飞禽的最高空。

标签: 中国 古代 十大 著名 书法家 故事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