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国画四君子之菊之歌——黄花岗的菊

更新时间: 2024-06-16 20:45:31

①国画四君子之菊之歌——黄花岗的菊

菊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那么,关于菊之歌《黄花岗的菊》里面会有什么样的描述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国画四君子中一起去解读看看吧。或许能从中得到不一样的体验。

《黄花岗的菊》——扬眉

深秋的羊城,

海风徐徐撩着发丝,

怀一束金秋,

我缓步来到了黄花岗,

这里埋葬着中国民主运动的先驱,

推翻封建帝制的勇士。

黄花瑟瑟,金蕊吐丝;

遒枝托蕾,墨叶扶香,

我抚扣着青石的墓碑,

那冰冷的石头在低声泣语,

诉说着肘臂下七十二位英烈的名字。

我仰望着红红的朝阳,

朝阳流出片片丹霞,

似那血腥的杀场;

我回首西边的残月,

残月飘曳着缕缕青丝,

似那依门望子的老娘。

桀骜的金菊,

一束束地躺在石板上,

带去我崇高的敬礼,

也寄托着我的哀思:

一个人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

脆弱的抵不住一片枯叶,

可他的精神却长存。

为了一个主义,

为了一个信仰,

不惜把青春的热血抛洒,

不惜把温暖的亲情割断,

不惜把宝贵的生命捐献。

他知道:

他的故去牵动着是他朋友的哀痛,

他知道:

他的故去蹂躏着是他亲戚的肝肠,

他知道:

他的故去撕裂着是他父母的心肺。

可他偏要一无反顾地走向死亡,

偏要把自己抛入无底的深渊,

这需要怎样的勇气,

这需要多强的刚烈。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为天下人谋永福,

这铿锵的话语时时震响在我耳畔。

这黄花岗的菊知道:

知道这铮铮铁骨的身躯中,

有颗赤诚的富国之心;

这黄花岗的菊知道:

这赤诚的心间,

滚动着是炙热的民族大义的血;

这黄花岗的菊知道:

这鲜红的热血里,

蕴涵着超脱了生命的理想主义精神。

②国画四君子是指哪四样

1、“国画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

2、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③国画四君子的发展历程及其寓意由来

国画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分别有着傲、幽、澹、逸的品质,是中国人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文和艺人字画中常见的题材。那么,四君子的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呢?又有什么样的寓意存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发展历程:

“四君子”之一的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

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古人的智慧创作的“梅花篆字”把梅花赞颂的更胜一筹。

元代以郑所南自宋亡后,矢不与北人交接。于友朋座间,见语音异者,辄引起。人知其孤僻,亦不以为异。隐居吴下,有田数十亩,寄之城南报国寺,以田岁入寺为祠其祖祢。遇讳必大恸寺下,而先生并馆谷于寺。一室萧然,坐必南向。

贵要者求其兰,尤靳不与。庸人孺子颇契其意者,则反与之。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因胁以赋役取。先生怒曰:“头可断,兰不可画!

寓意由来: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四君子”题材始终伴随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

究其原因,这里映衬出的不仅是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最终“四君子”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

在花鸟画这一门类里,国画梅花、国画兰花、国画竹子和国画菊花是画家常常喜欢表现的对象。这正反映出中国画的象征性:中国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花花草草具有高尚的品德,好比人中“君子”。“君子”是中国哲学里的一个重要范畴,指具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仅次于“圣人”。

在中国人看来,梅花在漫天飞雪的隆冬盛开,不畏严寒、探波傲雪,象征君子威武不屈,不畏强暴;兰花独处幽谷,喜居崖壁、深谷幽香,象征君子操守清雅,遗世独立;竹子虚怀若谷,中通外直,清雅靓丽,象征君子谦逊虚中,高风亮节;菊花在深秋绽放,顶风傲霜,潇洒飘逸,象征君子隐逸世外,不陷污浊。

这些题材不仅在画家笔下常常见到,也是各种文学样式里的常用之笔。艺术家们喜欢这些花草,其实是表现了对高尚道德的景仰和追求。

④国画四君子:兰花风气及其文化

兰花,国画四君子之一,是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作为四君子之一,自然也是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对兰花的推崇自然也十分多。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兰花的风气吧。

兰花,是花、香、叶“三美俱全”的花卉。它与菊花、水仙、菖蒲,并称“花草四雅”,也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的兰花,清香淡雅,气宇轩昂,临风摇曳,婀娜多姿,花开幽香清远,沁人肺腑。它那“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的高洁品质,为自己迎来了“空谷佳人”的美誉。

古时,把好的文章称为兰章,把情深意厚的好友称为兰友或者兰宜。因此,兰花成了人间美好事物的象征。在源源流长的中国文学中,兰所占的比重也相当大。

“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屈原大夫用如此的词句来赞美兰花,让人领略了兰的美丽。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杜牧笔下的兰花,在碧水茫茫的兰溪河边,河水与兰花相映,兰花散发着特有的幽香,细雨霏霏,将一幅朦胧淡雅的图画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谷深不见兰生处,追逐微风偶得之”。苏辙的这首诗,意境虽颇蕴禅机,但对幽兰的简约品性,推崇备至。

兰花风姿:

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

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

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标签: 国画 君子 黄花岗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