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历史剧屈原是谁的作者

更新时间: 2024-06-02 21:00:05

(一)历史剧屈原是谁的作者

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屈原》是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郭沫若以10天时间完成的5幕话剧剧作《屈原》于1942年4月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大剧院公演。此后曾在苏联和日本上演。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郭沫若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郭沫若,1892年出生,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二)详解最经典十大历史剧《康熙王朝》

经典的十大历史剧《康熙王朝》由陈道明,斯琴高娃,高兰村,薛中锐,茹萍,李建群,胡天鸽等明星主演,该剧曾获得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百部优秀电视剧”奖。接下来就一起和民间故事来看看《康熙王朝》剧情相关介绍吧。

《康熙王朝》是2001年中国大陆拍摄的一部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是由导演陈家林、刘大印执导,陈道明、斯琴高娃、茹萍、李建群、高兰村、胡天鸽等主演。原名《康熙帝国》,一共50集,它是在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的基础上改编的,其背景故事是清朝世祖顺治帝的末年和圣祖康熙帝在位时的事迹。该剧从顺治皇帝哀痛爱妃董鄂妃病故时讲起,直至康熙在位61年驾崩而止。第一次以正剧的角度浓墨重彩刻画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满传奇的一生。

46集的《康熙王朝》在中国内地开播前,它的50集版本已在台湾和香港播出,均取得了相当高的收视纪录。在内地,《康熙王朝》的收视率达到了13%,全面超过了《雍正王朝》和《大宅门》的收视率。这部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收视率最高,重播次数最多,影响最大。在历史剧中,关于清朝的戏最多,原因很简单——离现在最近,可供演绎的史料、故事最多,观众最感兴趣。而在清宫戏中,关于康熙帝的最多。《康熙大帝》、《康熙秘史》、《少年康熙》、《康熙与小宝》、《康熙微服私访记》……然而,无论是陈建中的康熙、焦晃的康熙、夏雨的康熙,还是张国立的康熙,恐怕都不如陈道明的康熙深入人心,在很多人心目中,康熙就是陈道明塑造的那个形象。确实,陈道明的康熙很成功,从形象到气质都接近历史上的康熙大帝,尤其是陈道明的台词功底,为这部戏增添了大量精彩,将一代雄主的文韬武略、气魄胸怀刻画得淋漓尽致。

剧情简介

公元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大清王朝定都北京。经过明末清初的战火摧残,华夏大地急需太平安宁。但就在顺治十八年,恶疾天花袭击皇宫,皇帝爱妃董鄂妃命丧黄泉,顺治皇帝痛不欲生,决意遁入空门。危急之际,孝庄太后力挽狂澜,下令改朱批,行蓝批,同时立下诏书:清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龙御归天。公元1661年,在孝庄太后的扶植下,天花大病初愈、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登上了大清皇帝的龙座,称康熙皇帝。翌年改元康熙。

康熙即位以后,鳌拜等权臣威迫有加,并残酷朝中异己,就连孝庄太后也迫于含辱。在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康熙皇帝大婚后,在大清三朝元老、太国丈索尼的鼎力相助下,年仅14岁的爱新觉罗·玄烨亲政。亲政后康熙改归皇权,而以鳌拜为首的权臣竟图谋废君改朝,康熙被迫殊死相争,最终智擒鳌拜,肃清政敌。

(三)详解最经典十大历史剧《贞观之治》

经典十大历史剧之一的《贞观之治》由马跃,金士杰,马少骅,马精武,苗圃,孙宁等明星主演,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那么接下来,一起和民间故事来看看《贞观之治》剧情相关介绍。

《贞观之治》片长50集,是根据《唐书》、反映唐太宗贞观之治编剧的历史剧,由张建亚执导,阿城、孟宪实编剧,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北京中影元申影业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由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中视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合出品。该片于2005年拍摄,2006年12月播出(华视)。2013年10月22日MOD龙华戏剧台台湾播出,2007年4月3日上星播出。虽然李世民题材的历史剧众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糟粕,唯有这部《贞观之治》堪称精品,片中人物的表演都很真实,且忠于历史,极少虚构之处。该剧中很多演员也都是《走向共和》里的演员。

剧情简介

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七月,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奉父之命东征洛阳。洛阳是前朝隋的东都,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洛阳之战也就成了唐朝统一中原的最重要一仗。经过李世民军队长达数月的围困,洛阳城内已经没有了和唐军对抗的力量,洛阳的首领王世充只好把希望寄托在救兵上。河北的窦建德带领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要解洛阳之围。李世民命弟弟齐王李元吉留守大本营,自己亲自带兵迎击窦建德的大军。李世民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用几千人击败了窦建德的大军,并将窦建德本人擒获。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得开城投降。

李世民一举击败了大唐的两个最有实力的敌人,功劳传遍了天下。李渊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绩,封他为天策上将,并赋予了种种特权,地位几乎已经与太子不相上下。李世民势力的急剧扩张引起了李元吉的忌恨,也让太子李建成深感不安。李元吉对权力和地位的贪心越来越大,他表面上鲁莽,但实际上已设计好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他决定先联合太子整倒二哥李世民,再从太子手中篡取皇位。李元吉利用李建成对李世民的猜疑,趁机从中挑拨。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面在表面上压制李世民,一面在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阴谋一步步酝酿,最终李元吉制定出了除掉李世民的完整具体的行动计划。消息传到李世民耳中,李世民与众谋士商议后决定抢先下手。第二天一早,李世民就占领了玄武门,隔断了李建成、李元吉和城外军队的联系。随后一场血雨腥风的激战开始了。交手中,李世民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如愿成了太子,掌握了朝政大权。他没有清剿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余部,反而将一些有能力的人才收到自己门下,这其中就包括以中正刚直而闻名的谋士魏征。从这以后,李世民就再难逃被魏征当面训斥的命运。

李世民为了表明自己让天下和解的决心,不仅下诏不准再追查李建成和李元吉余党,还派魏征为制使,出使河北,传达自己的意思。公元626年,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渊传大唐皇帝位于太子李世民,自己成为太上皇。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八日,突厥趁唐朝朝政不稳进犯中原,抵达关中渭水边,直逼长安。李世民心里清楚,凭唐的实力,还无法与突厥对抗,索性委曲求全,向突厥纳贡,换取中原的和平生息。李世民登基后,深切感受到了治天下和打天下的巨大差距。他修改了年号,以代表宽忍和善的“贞观”取代了原来的“武德”,正式开始了历时二十余年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的时代。

李世民为了推行新政,开始清除自己治国道路上的一些巨大的障碍。其中一个,就是各种名目的封王。当年太上皇李渊打天下时为了笼络人心,给各路人马随意加官晋爵。虽然其中有些只是虚职,但也独霸一方,占有大量土地资源,每年还要领取丰厚的俸禄。李世民削减封王的想法还没有对外宣布,就已经在朝野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削减封王影响了众多王侯贵族的直接利益,义安王李孝常联合其他一些反对者,打算用清君侧的名义,以武力胁迫李世民。李世民早已掌握了他们的动向,干净利落的粉碎了他们的阴谋,并以自己的威严镇慑住了朝中百官。关中大旱。李世民为感动上苍,负荆祈雨。但李世民的诚心并未缓解旱情。李世民无奈,只能开关放人,允许受灾百姓到关外去乞食为生。玄奘也随着灾民的队伍出关,开始了他西域取经的旅程。

(四)有什么历史剧适宜在课堂上表演

1、姜太公钓鱼。故事是姜太公通过自己的聪明机智钓到很多鱼,得到大家的赏识,故事简单明了;

2、负荆请罪。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在表演过程中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人物角色,从而体会人物的感情;

3、毛遂自荐。故事出自中国典籍《史记·平原君列传》,讲述了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同学们在表演过程中可以体会故事的用意,促进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

标签: 历史剧 屈原 作者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