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蒙古族的敖包用以做什么

更新时间: 2024-06-02 07:24:41

(1)蒙古族的敖包用以做什么

蒙古族的敖包是用石头、木头或者土堆成的。

敖包是蒙古语,意即“堆子” ,意为木、石、土堆。是由人工堆成的“石头堆”、“土堆”或“木块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原来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

(2)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代表:马头琴

马头琴近些年渐渐地被很多歌手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当中,马头琴不但是在一些正式和隆重的场合可以演奏,也可以出现在民间的一些婚宴上或者活动当中。或许很多人不知道马头琴是蒙古族的特色音乐代表。

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从蒙古族文化的角度一同来领略马头琴的风采吧!

蒙古族马头琴历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时期,马头琴就已存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马头琴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这些流派又与蒙古族内部和外部的聚散离合以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可以说,马头琴伴随着蒙古族从草原和历史的远处一路走来,其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马头琴为擦弦类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为饰而得名。它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马子、琴弦和拉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多为梯形,也有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的。箱框板用硬质木板制作,两面蒙以马皮或牛皮、羊皮,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板的。琴杆用色木、梨木或红木等制作,上部左右各有一个弦轴,顶端为琴头。拉弓多用藤条或木杆与马尾作成,两条琴弦分别用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左右马尾合成,两端用丝弦结住,系于琴上。

马头琴的演奏方法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它的弓不是夹在琴的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弦拉奏的。多用作独奏或自拉自唱。其发音柔和、浑厚而低沉,音色悠扬、醇美,富有草原风味,因而有人形容说:“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马头琴演奏的优秀曲目

马头琴的优秀曲目很多,传统的琴曲风格多样,富于草原特色,曲调委婉,多是描绘自然风光或对马的歌唱。如《朱色烈》、《凉爽的杭盖》、《四季》、《牧马人之歌》、《青松》、《朝霞》、《叙事曲》、《蒙古小调》、《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泉水》、《走马》和《马的步伐》、《干杯》、《蒙古小调》、《草原连着北京》、《赞歌》、《森吉德玛》、《蓝色摇篮曲》、《奔驼》、《初升的太阳》、《回旋曲》、《万马奔腾》、《欢乐的草原》、《牧马人》、《苏和的小白马》、《敖特尔青年》、《命运》、《鄂尔多斯高原》等。

马头琴在蒙古族文化中极受尊崇,已成为蒙古族民族文化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近几十年来,蒙古民间乐器制作技师、演奏家们对传统马头琴进行了改革,扩大了共鸣箱,改用蟒皮蒙面,增加了拉弓的弹性,用尼龙弦代替了马尾弦,使音量显着增大并将定弦提高了4度,既保持了马头琴原有的柔和、浑厚的音色,又增加了清晰、明亮的特点。

(3)蒙古族的民间舞蹈:顶碗舞

在蒙古族文化中,有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叫做顶碗舞,这种舞蹈也影响了不少其他的少数民族,比如维吾尔族和傣族等。

那么,蒙古族的顶碗舞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顶碗舞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民间舞蹈。相关的史料记载,《顶碗舞》的出处与佛教有着一定的渊源。佛教教义当中有多种对佛的供养仪式,用碗盛上糜乳的供奉以及用歌舞表演的伎乐供养都包括在其中。两者的结合导致了这种用盛了糜乳的碗放在头顶上舞蹈的形式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在整个蒙古族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占居重要的位置。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在婚宴和喜庆佳节的聚会上1人或多人头顶茶杯或碗状小油灯或碗,碗里盛满清水或奶酒;双手各拿两个酒盅或一束竹筷在歌声和乐声中翩翩起舞。

顶碗舞的动作没有固定的套数,掌握好基本动作和击盅,打筷的规律之后,舞者现场即兴发挥,情绪激昂,动作,舞姿的变化丰富多彩,充分展现蒙古族舞蹈的技艺,智慧和丰富灵活,多变的特点。

顶碗而舞,是中国许多少数民族极为喜爱并极其流行的舞蹈形式,特别是在新疆、内蒙等地区,历经悠久岁月的磨砺而愈加受人欢迎。这类舞蹈奇就奇在技与艺的交融性上,对舞蹈演员的要求极高,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演员们不但要练就过硬的舞艺,更要具备高超的顶技,而正是这两者完美和谐的结合与展示,带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此外,维吾尔族、傣族、土家族也擅长跳顶碗舞。

(4)浅述蒙古族的起源与来源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一个民族的诞生肯定是有着诸多的原因。接下来小编就带你去蒙古族文化看看蒙古族的起源与来源。

据《史记》记载,蒙古部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涅昆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外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旧唐书》中记载:苍狼和白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问题上,现、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

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其中较着名的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民族和部落。

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二类是留居森林地带,主要从事狩猎的诸部。

标签: 蒙古族 敖包 用以 什么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