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上海特色美食小吃

更新时间: 2024-06-02 10:21:56

壹.上海特色美食小吃

1、蟹壳黄,用发酵面加油酥制成皮加馅的酥饼。饼色与形状酷似煮熟的蟹壳。成品呈褐黄色,吃口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楼、老虎灶(开水专营店)的店面处,大都设有一个立式烘缸和一个平底煎盘炉,边做边卖两件小点心--蟹壳黄和生煎馒头。蟹壳黄香酥,生煎馒头鲜嫩,深受茶客喜爱。20世纪30年代后期,出现了单卖这两个品种的专业店,如黄家沙、大壶春、吴苑等,名噪一时。

2、枣泥酥饼,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枣泥为馅,经油炸成熟的面食。其色泽金黄,小巧玲珑,外皮酥松,馅香甜可口,深受港澳同胞及日本旅游者欢迎。

3、生煎馒头,上海称包子为馒头,因此,生煎馒头实为生煎包子。用半发酵面包馅,排放平底锅内,用油煎,喷水若干次即熟。其底部色金黄、硬香带脆,馒身白色,软而松,肉馅鲜嫩稍带卤汁,咬嚼时还有芝麻或葱的香味。以出锅热吃为佳。生煎馒头原为茶楼、老虎灶(开水店)兼营品种。馅心以鲜猪肉加皮冻为主。20世纪30年代后,上海饮食业有了生煎馒头的专业店,馅心花色也增加了鸡肉、虾仁等多种品种。

4、蒸拌冷面是将面条先蒸后煮,再用冷风吹凉,加调味拌食的面食。上海饮食市场上,冷面一向是夏季旺销品种。1937年前后,制法都是将面条煮熟后,用冷水冲凉而成。1949年后,卫生部门因冷面用生水冲凉而予以禁售。1952年,采取将面条先蒸后煮,再用冷风吹凉的办法加工冷面,获得成功。不仅符合卫生要求,且加工后的面条硬韧滑爽,受到广大顾客的欢迎。

5、阳春面,又称光面。民间习惯称阴历十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以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钱十文,故称阳春面。开洋葱油拌面又称海米葱油拌面。以熬香的葱油和烧透的 海米(上海人称开洋),与煮熟的面条一起拌食。面条韧糯滑爽,海米软而鲜美,葱油香郁四溢。1945年后,城隍庙有个姓陈的摊贩运用苏北家乡日常的方法熬制葱油,用来拌面。葱香浓郁与众不同,很受欢迎,流传至今。现为湖滨点心店的特点小吃。

6、百果馅酒酿圆子,以果料为馅,滚包糯米粉的小圆子与酒酿同煮而成。酒酿味浓甜润,圆子较糯,馅甜香。

贰.上海特色美食有哪些啊

1、蟹壳黄:蟹壳黄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蟹壳黄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制成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贴在烘炉壁上烘烤而成;

2、小绍兴鸡粥:小绍兴鸡粥店经营的鸡粥是地道的上海风味小吃,鸡粥粘韧滑溜,鲜香入味,鸡肉细嫩爽口,营养丰富;

3、鸡肉生煎馒头:鸡肉生煎馒头是上海的特色风味小吃。这种小吃是以发酵后的精白面粉作皮,用熟鸡脯肉丁、猪夹心肉末和肉皮冻加香油等多种调料作成馅心,品形态饱满,上半部有黄澄澄的芝麻和碧绿的葱花,松软适口,下半部则酥脆可口,馅重汁多;

4、南翔小笼馒头:南翔小笼馒头又叫南翔小笼包,是上海郊区南翔镇的传统名小吃,已有100多年历史。该品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

5、擂沙圆 :擂沙圆已有70多年的历史,有色有香、热吃有浓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软糯爽口,携带方便,一直深受游客的欢迎。

叁.代表上海特色的礼品

1、嘉定竹刻:嘉定竹刻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定竹刻艺人以刀代笔,将书、画、诗、文、印诸种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以新的生命,使竹刻作品获得了书卷之气和金石品味,风雅绝俗,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的雅玩。

2、顾绣:上海市民间传统美术,2006年5月20日,顾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顾绣源于明嘉靖年间,露香园主顾名世之妾缪氏擅绣人物、佛像,又有顾媳韩氏仿宋元画入绣,劈丝精细,绣品气韵生动,于是名噪一时。顾绣精工夺巧,同侪不能望其项背,人巧极天工,错奇矣。顾绣绣品多为家庭女红,世称“韩媛绣”,基本用于家藏或馈赠。

3、乌泥泾手工棉纺织品: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市徐汇区地方传统手工技艺,2006年5月20日,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棉麻纺织品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唐代手工棉纺织技艺得到明显提高,清代达到繁盛时代。

4、崇明糕:崇明糕是上海崇明地区传统特色糕点之一,特色风味小吃。有松糕和硬糕两种。松糕一般吃冷的;硬糕一般都是热过了以后再吃,有时候是蒸热,亦可放些酒酿做成酒酿糕丝汤。讲究选料,配比合理,甜度适中,果肉适量,蒸煮科学,清香松口,糯而不粘,畅销岛内外。

5、一捏酥:一捏酥是上海市高桥地区三种著名的特色传统小吃之一。原为粉状,用汤匙抄吃,作冬令进补的小食品。后为便于出售,乃制成一捏之形,故称一捏酥。产品外型如一手所捏,指纹清晰,完整,不松散,入口松如雪絮,酥如霜花,油而不腻,甜而适口,营养丰富,特别适宜儿童及老年人食用。

肆.上海特色美食

1、白斩鸡。

白斩鸡做法并不复杂,关键在于火候和选材。选用适龄的三黄鸡,煮到骨头里微微带点鲜红色。皮黄肉嫩,鲜美多汁。点上一份老上海名店“小绍兴”的白斩鸡,皮脆、肉嫩、味鲜、形美,一切美好都在这一盘白斩鸡里了。

2、生煎包。

上海的生煎包小巧精致,底酥肉香,非常好吃。在芝麻和葱花的陪衬下,肉香伴着焦香,一口一个,上海人非常喜欢的早点之一。

3、鲜肉月饼。

提到上海的鲜肉月饼,就不的不提老字号“老大房”了。他们家的鲜肉月饼一盒十个,都是刚出锅的,热气腾腾,外面皮子酥酥香脆的,里面的肉馅却软嫩多汁,肥而不腻,真是满满的老上海味道。

4、德兴馆焖蹄面。

在上海,德兴馆也是老字号了。而他们家平均卖出每两碗面,其中就有一碗是焖蹄,老汤味浓稠唇,被时间打磨得鲜洁醇真,虽说呈现酱油色,但却是清可见底、层次分明,带着微甜喜人的肉香,就是让食客天天见面,却也不会不生厌。面条放进去之前,还要再加一勺高汤冲淡,这也是手艺,太多味淡,太少又嫌咸。

5、城隍庙五香豆。

城隍庙五香豆皮薄肉松,盐霜均匀,咬嚼柔糯。吃到嘴里香喷喷、甜滋滋,别有风味。

6、高桥松饼。

又名细沙千层饼,形如月饼,饼面呈金黄色,油润光洁,四周乳白色,底部不焦结发硬,酥皮层次分明,馅心无杂质,皮薄馅足,酥松香甜。

7、南翔小笼。

蒸熟后的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皮呈透明,晶莹透黄,一咬一包汤,满口生津,滋味鲜美。如果吃时佐以姜丝、香醋,配上一碗蛋丝汤,其味更佳。南翔小笼包素以皮薄、馅多、卤重、味鲜而闻名,是深受国内外顾客欢迎的风味小吃之一。

8、红烧肉。

浓油赤酱的上海本帮菜代表,颜色诱人,味道浓郁。多用酱油,将肉的鲜美滋味完美体现,却又肥而不腻,非常香。

9、油爆虾。

非常考验厨师火候的一道菜,一般用河虾来做,在热油里快速爆酥虾壳,然后调入浓郁味汁,让虾肉鲜嫩入味,滋味无穷。

10、荠菜肉丝炒年糕。

这可是满满的怀旧味道。白净如玉的年糕,搭配春天碧绿青翠的荠菜,看上去就软糯爽口。简单的搭配造就神奇的口感,老上海的智慧不容小觑。

11、阳春面。

取“阳春白雪”之意,阳春面其实就是光面,除了酱油、猪油、葱花的点缀外不加任何的辅料。面条滋润爽滑,味道清爽。

12、蟹壳黄。

因其形圆色黄似蟹壳而得名。蟹壳黄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制成扁圆形小饼,外沾一层芝麻,贴在烘炉壁上烘烤而成。此饼味美咸甜适口,皮酥香脆。

13、四喜烤麸。

是一道上海老百姓喜爱的家常菜,色酱红,香浓醇,咸中带甜。烤麸是一种面制品,蛋白质含量丰富,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热量食物。所以这道老上海菜不仅味美,而且健康哦!

14、血蚶。

虽然有过80年代的甲肝风波,但上海人依然难以割舍对这种海鲜的喜爱。用开水泡上几秒就能享用,虽然看上去血淋淋的,但那鲜美肥厚的肉质,是很多酒客难以抵抗的美食诱惑。

15、酒酿小圆子。

酒酿小圆子在上海也是很普及的一种美食,很好吃哦!小巧玲珑、清凉甜糯、洁白晶莹、色彩丰富。用水磨糯米做的小圆子,细滑软糯。加上酒酿的清甜,完美的组合。

16、爆鱼。

又称熏鱼,是上海人非常喜爱的特色美食。色、香、味俱美,宜于直接食用。宴席上常作冷盘、拼盘,也可作炒菜烧菜或汤类的配料。上海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很多熟菜,或自己动手做,或外面买回来,少不了的要有一大盘爆鱼。

17、草头圈子。

此菜色泽深红间绿,圈子就是肥肠,酥烂软熟,肥而不腻。在上海海派菜单里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美食,草头是句上海话,实际上它的学名叫作苜蓿。在以前可是只能在草头上市时才能吃上这道菜。

18、八宝辣酱。

以八种禽、肉、菜果为主要原料,通过拌、炒烹饪而成。味道香中带辣,故名“八宝辣酱”。由于菜的原料多样,因此颜色丰富,润泽光亮,鲜香微辣,咸甜适中。

19、蟹粉狮子头。

这道菜,选用新鲜五花肉加蟹粉精心烹制,蟹味浓郁,肉质细嫩。非常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20、大闸蟹。

也叫毛蟹。上海人对大闸蟹的喜爱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每年从六月开始吃“六月黄”螃蟹,到秋天吃红膏满腹的大闸蟹。最常见的是倒笃毛蟹和油酱毛蟹。

标签: 上海 特色 美食 小吃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