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为什么叫桃李满天下

更新时间: 2024-06-03 15:26:48

一)为什么叫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魏国大臣子质 学富五车,知识广博,他因为得罪了魏文侯,跑到北方一旧相识家里躲避,这位朋友的家境并不富裕,子质不愿给朋友加重生活负担,便想开个学馆,收一些学生教读,借以糊口,这个学馆里有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凡是来上学的学生都跪在桃李树下认先生,子质指着已结果的两棵树教导学生们说:“你们都要刻苦学习,要像这两棵树一样开花结果。“”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子质到各国游历时,碰到了在各国当官的学生,并看到了学生栽的这两种树,便自豪地说:“我的学生真是桃李满天下啊,一个个都很有作为。”从此,当先生的就以“桃李”代称学生,并把学生多称作“桃李满天下”。

二)与桃李满天下相似的成语

1、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礼尚往来。

2、桃李芳菲。本意是桃树李树的花朵竞相开放,花团锦簇,满园生辉。后比喻老师培育出许多杰出人才 ,常用来赞美老师。

3、桃李满园。形容老师有很多很优秀的学生。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 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 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三)桃李满天下桃李指什么

1、“桃李满天下”的“桃”其实是指代桃符,而“李”则是指代李白的诗文。因为桃符与李白的诗文都是流传非常广的事物,所以古人便将它们拿来比喻学生众多。“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出自于《资治通鉴》,所讲述的是武则天与狄仁杰之间的一个故事。

2、武则天掌权之后碍于礼法并未直接称帝,而是将自己儿子任命为傀儡君王。但是时间一久,这样的状态不再能满足她的野心,于是在她的施压下她儿子“主动”让位给她。武则天继任皇位之后将能力出众,且又十分信任的狄仁杰提拔为宰相。狄仁杰身任宰相一职期间曾应武则天要求为她举荐了数十人,这其中有不少人后来都成为了朝堂之上非常重要的朝臣,比如说张柬之、姚崇。为此便有人恭维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3、古人之所以拿桃符及李白的诗来比喻学生,其原因主要在于它们二者皆是非常普遍的。其中桃符是就是带有门神画像或者名字的桃木板,是古人用来祈福以及辟邪的器物。与鬼神之说相挂钩的桃符自东汉时期开始就已经非常盛行,民间百姓每逢春节都会在自家门前挂上桃符。待发展到唐朝时期,挂桃符早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风俗习惯,而“桃符”这个名称便就是诞生于唐朝时期。李白作为唐朝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文颇受追捧,故而流传度也是非常高的。

4、不过也有人认为“桃李”其实就是指代桃树与李树,因为白居易曾在自己的诗作中提及“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不管这“桃李”最初到底指代什么东西,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这两个字已经逐渐演变成学生的代名词。

四)桃李满天下最初是形容谁的

桃李满天下最初是形容狄仁杰的。“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这一名句最初是出自《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狄仁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所以“桃李满天下”最初指的是狄仁杰。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宰相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桃李满天下”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学生的代称。

五)桃李满天下打一成语

1、桃李满天下打一成语的谜底是“花花世界”。题目中的“桃”和“李”,都是果实,结果实之前必定都会经历开花的过程,“满天下”就是“世界”,所以桃李满天下之前必定经历过花朵满世界,即“花花世界”。

2、“桃李满天下”中的“桃李”,代指培养的后辈,这句话的意思是形容学生很多,全国遍地都有,这句词出自《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中的“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意思是说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是你门下的弟子。

3、“花花世界”是个汉语成语,代指繁华或者可以供人吃喝玩乐的地方,也代指人间。这个词出自宋朝文及翁写的《贺新郎·西湖》词:“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当花花世界当贬义使用时,代指花天酒地的场所。

标签: 为什么 桃李满天下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