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四大误区,关键是财务指标

更新时间: 2024-06-02 05:36:55

(1)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四大误区,关键是财务指标

非量化勿考核。企业管理者中一直流行着这样一种绩效管理思想:“只有量化才能管理好”,否则再好的绩效评价也没有说服力,甚至这项工作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殊不知,量化管理的真正目的在于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向,使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组织目标相一致,通过整合员工绩效以有效实现企业目标。另外,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很大一部分由于相对抽象且难以直接测量,根本无法用量的指标来预测和评价,如行业认同度、核心竞争力等,所以只能选取诸如销售额等可以量化的指标来评价公司的发展,指标分解时也只能分解可以量化的指标。

考核指标越精细越好。为了实现企业某一时期的发展目标,企业各职能部门利用自身较为擅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心设计出公司精细化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而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组织,要实现的远、中、短期目标是什么?反而没人关心。其结果是,企业的长远目标要么缺失,要么发散,公司上下或迷失方向,或缺少凝聚力,造成很多部门和员工工作上的方向错误,越“正确”地做事,越偏离企业目标。

财务指标是考核关键。许多企业认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与否,关键是看财务指标,财务目标实现了,企业目标基本上也就实现了。实际上,财务指标只是注重反映过去的结果,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状况则表现较少,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股东的价值取向,偏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决定要素――客户,也反映不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导致考核指标不能与组织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从而容易引发公司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短期化行为,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考核指标应量化到部门。多数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计的实践思路是:制定企业目标之后,便设计好指标体系,再根据部门职能分工,将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最后将指标量化,作为考核部门绩效的标准。考核执行者认为:只要把企业的所有目标均细化为小目标分解到部门,而每个部门都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企业的总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2)如何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必须注意与团队绩效的相关性。现代企业是合作劳动的组织,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必须关注团队精神培养,强化合作意识。而实现这一点,光指望鼓励、号召、启发觉悟,不触及利益问题,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形成团队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形成“团结协作不够,个人利益就少;没有团结协作,就得不到个人利益”,即俗话说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水少小河干”的压力。这种压力一定要通过员工绩效管理来具体体现利益分配,才可能产生影响。对待这两件事,一是要有严格的功能区分,不可混为一谈,有所偏废;二是要注意相互间的配合,把握火候、力度,争取相得益彰。鉴于员工绩效管理与实体绩效管理如此的高度相关,我们强调,在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时必须想到:第一、员工绩效管理是以实体绩效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活动。第二、员工绩效管理的立足点是放在考察员工“执行上级指令的坚决性”这一点上。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强化“顶头上司”的管理权威。第三、员工绩效管理是加大“压强”的工作。因为组织压力再大,员工作为个人还可能感受不切实。所以,一定要在施加组织压力抓紧实体绩效管理的同时,把员工个人的绩效管理作为加大“压强”的重要环节,严格实施。体现员工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与团队绩效管理相关性的标志,主要是这两项绩效管理的主题应当一致。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思考:第一、动态主题:企业层面的管理重心。依循着企业的发展趋势,我们要站在企业全局的立场,根据企业的发展、行业的特点、市场的现状等因素的变化情况。不断地提炼当前管理工作的中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绩效管理的主题,并不断在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时,把它作为主题来体现。第二、静态主题:职能系统层面的责任分布。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分解和统摄实体绩效考核指标是惯常的做法。做这种分解,我们要有从全局出发的意识。比如考虑各个岗位的成本责任,就必须首先研究:研发、制造、营销、管理等等职能模块中,哪个职能系统的成本责任最大?大家的直接反应往往集中在制造系统,认为制造系统的成本责任最大。其实这是误区。成本责任最大的职能系统常常是研发:你设计的就是个高成本产品,别人再怎么注意,成本也降不到哪儿去。相反如果设计的是低成本产品,别人只要执行就能实现合理成本。其次,营销中的投入也是成本,不注意控制,成本的浪费也是惊人的。尤其是管理成本,往往另帐处理,到底花了多少钱,“出水才见两腿泥”。这怎么行?以全局性分析成本责任权重分布为依据定出来的成本指标,才是有意义的成本绩效考核指标。如此类推,利润绩效考核指标、营业额绩效考核指标、客户满意度绩效考核指标等等,都要慎重地在总体统筹思考的基础上确认,才可能是准确的,公平的。第三、权变主题:事态重要性层面的随机决定。前面主要是在说“常规性考核”。实际上,绩效管理除了对这些规律性极强的日常状态需要考察外,员工在实现绩效的过程中,还会出现种种特殊情况:非常明显的利润高增长时段;意料之外的重大事故;一个业绩鲜明的工作团队等等。这些非常规的绩效表现,都会直接影响到员工个人的绩效。对此,我们应该有专案性的针对性考核:高利润实现的经验是什么?有没有客观因素?哪些个人努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发生事故的原因是什么,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措施何在?这种专案性考核是必须予以重视的考核——因而也就出现了需要关注的新绩效管理主题。跟常规性绩效管理的考核相对应,还有一种叫“抽查性绩效考核”的措施。常规性绩效考核是要以正常统计数据为依据,按规定必然实施的考核。但是,有些绩效考核指标,相对来说不太重要,但如果完全不管又有风险,就可以采取抽查的办法。抽着谁算谁的,形成威慑。怕被抽着就得做好准备,考核目的就达到了。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主题都不可能是永远不变的,所以,作为企业,一要不断确认当前绩效管理的主题,以抓住主要矛盾促进工作开展:二要不断调整绩效管理的主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与企业发展进程。

必须注意信度与效度分析。所谓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信度,是指这个考核指标的真实程度,这个指标是企业运作过程一个确实存在的工作环节?能用数据或者信息表达?能被证明是可观察的,它所用到的数据的采集方法是科学的,可靠的。所谓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效度,是指这个考核指标的有效程度:用这个指标能考察出员工的工作态度如何?用这个指标能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高低,用这个指标能计算出员工的工作业绩,照指标来评价员工工作,大家会认可它是公正的?照这个指标来引导员工劳动对企业实现经济目标真有正面作用?做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信度。效度分析,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缺乏论证的严肃性,事前的设计预案较少科学分析;事中的讨论只是在经营班子中象征性地吵一顿,没人提出异议就算通过,难做深入推敲;事后的反馈也往往被忽略。二是缺乏论证的专业性,参加讨论的人,大多不是内行的设计者,讨论的重点也往往是“公平性”,而不是“科学性“。这项原则的实施是明显的“管理短板”。

必须关注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谈到员工绩效管理考核指标设计的规范性,不能不指出的是:相当多企业在设计考核指标时流于粗疏,并没有真正想清楚就仓促上阵了。结果,运作起来要么歧义丛生,莫衷一是要么似是而非,不知所云。落实到《目标责任书》上的时候居然也只是“营业额达到351000元”、“客户满意度不得少于80”一类不知所云、很不确切的表达。按照规范的做法,一项绩效考核指标至少要回答10个问题:第一、这个绩效考核指标的正式名称是什么?第二、这个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切定义怎样阐发?第三、设立这个绩效考核指标的直接目的何在?第四、围绕着这个绩效考核指标有哪些相关的说明?第五、谁来负责收集所需要的数据,用怎样的流程来收集?第六、所需要的数据从何而来?第七、计算数据的主要数学公式是什么?第八、统计的周期是什么?第九、什么单位或个人负责数据的审核?第十、这个绩效考核指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

(3)求业务员KPI绩效考核指标

1、销售任务完成率:实际完成销售收入除以目标销售收入;

2、销售回款率:实际回款率除以目标回款率;

3、新客户开发计划完成率:实际开发客户数除以计划开发客户数;

4、新产品销售任务完成率:实际销售新产品收入除以新产品销售目标收入;

5、销售价格控制率:实际销售价格除以公司指导价;

6、新进销售人员培养合格率:以新销售人员转正为标准。

(4)绩效考核指标

先从目的上来讲。绩效考核是为了能够激励表现优秀的员工,鞭策状态不佳的员工。所以,无论是领导定还是自己定,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为了定指标而定指标。参考上一周期的绩效考核结果。有的工作(譬如内容创作)很难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所以可以通过以前的效果来做一个大概的范围。

分类梳理。同一个岗位在绩效考核上可能有多个方向。比如我的工作可能做网站优化、但同时也做APP优化,所以,不要将相关性很低的两项内容同时制定,一定要分类制定。

指标的分解。这其实是在执行上需要注意的问题,但一定要在制定的时候就应该想好,或者和下属沟通好。将大的指标分解到日程,一方面是为了执行的时候更有目的性,效率更高。第二点是细化之后更清晰的了解指标的可行性。

指标公开。我们公司使用的是日事清这个工具,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工作区域,通过看板的设置,公开或者不公开权限。在部门内部可以自定义“看板”,将团队的工作目标公开,将每个人的工作指标上传。有利于团队整体的工作进度,同时能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将制定指标加入到考评工作的一部分。前面提到的从上一周期的效果为参考制定本周期的工作指标,同样,本周期的指标和效果也要为下一周期的指标制定提供参考

标签: 绩效 考核 指标 设计 四大 误区 关键 财务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