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四十二章经里的佛教经典名言摘录

更新时间: 2024-06-02 19:06:09

(1)四十二章经里的佛教经典名言摘录

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佛经中一共有四十二段话,那么,其中有哪些经典名言呢?想了解的话,就赶紧和小编一起到佛经名句中看看吧。

1、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2、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3、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

4、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5、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

6、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7、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尽,净无瑕秽,是为最明。

8、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9、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道而还。

10、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苦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

11、心若调适,道可得矣。

12、性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匆与色会会,色会即祸生。

13、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

14、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15、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

16、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

17、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

18、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在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

19、“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佛言: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20、爱欲如迎风火炬,必有烧手之患;爱欲如刀口之蜜,必有割舌之患;爱欲如夜行尸林,必有鬼打之患;爱欲如埋伏地雷,必有丧身之患;爱欲如糖裹硫酸,必定焚身溃烂。

21、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

22、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

23、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

24、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2)佛教经典的句子

1、你已经是个大人了,应该懂得如何区分清楚生活和爱情之间的关系,生活不是为了爱情而生,而爱情却是基于生活依存。你可以有一段糟糕的爱情,但不能放纵自己过一个烂透的人生。

2、我们真正发菩提心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一生都让佛菩萨安排。别人对我毁谤、讚誉不必放在心上,身心才会清净、自在。

3、命运常常是一种折磨。不论是谁,在人生中有时总难免身陷逆境,一时又无力扭转面临的颓势,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暂时的忍耐,事物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在忍耐中等待命运转折的时机。

4、胸襟的宽窄,决定命运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凡事看得开、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学会隐忍性情,懂得克制欲望,退却时理智,谦让时大度,你的天地才会壮阔辽远;唯有万事先修德,养性必制怒,删除旁枝末节,除却杂念私心,多些随缘自适,少些攀比计较,人生方可行云流水,成大风景。

5、心若怡然,何处不桃源,心若安然,何处不南山。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处处计较别人,消耗自已的时间去和人家争论,不但有损自己的性情,且会失去自己的自制力。

6、拥有童心的人永远不会老,用简单的眼光看世界,你就会变得快乐和满足。童心总是与阳光、积极乐观相依相随,简单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的人就大胆表白,无须遮遮掩掩、讨厌的人就一笑而过无须怀恨在心。人生匆匆,保持一颗童心你会发现: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也没有过不去的坎。

7、禅本无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要纠结于别人的评说,照自己舒服的感觉生活。我们的幸福,不在别人眼里,而在自己心里。

8、把每一段旅途,都当做最好的修行;把每一段旅途遇到的困难,都当做自己的助力;把每一段旅途中遇到的人,都当做今生的因缘。

9、无论如何选择,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不存在对错后悔。过去的你不会让现在的你满意,现在的你也不会让未来的你满意。当初有胆量去选,同样该有勇气把后果承受。所谓一个人的长大,也便是敢于惨烈地面对自己:在选择前,有一张真诚坚定的脸;在选择后,有一颗不抛弃不放弃的心。

10、生气不如争气。愚蠢的人只会生气,聪明的人懂得去争取。人生中,处处皆有“气”,事事都有“气”。没有“气”的人生,那不是生活,是幻想中的“乌托邦”。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学着莫生气,就是人生的另一个境界。生气,伤身又伤心,伤人又伤己。学着不生气、少生气,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智慧。

(3)佛教经典语句

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佛经文化:小乘佛教经典著作有什么

小乘佛教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的统称,其法门是以自我完善于解脱为宗旨的。今天,要介绍的是关于小乘佛教经典著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佛经大全中了解都有哪些著作。

在中国,大小乘佛教是同时传入中国的。中国汉传佛教的十三大宗派中,也有专门的多个小乘宗派:毗昙宗、成实宗、俱舍宗等宗派。古印度的经量部传承到中国成为成实宗,有部的一些经典传承到中国成为俱舍宗等。

中国最早流行的禅数学以及此后的毗昙学、成实宗、俱舍宗等,均属小乘类。不过,这些小乘部派在中国很快就衰落了。中国的律学和唐代创始的律宗,皆以小乘律本为依据。目前,中国全面保留的古印度大陆各派的小乘经典也非常丰富。

律藏方面,中国的律学和唐代创始的律宗,皆以小乘律本为基础。中国现存仅小乘律典,就函盖了众多古印度宗派:《五分律》为传承自古印度(化地部)、《四分律》为(法藏部)、《摩诃僧祗律》为(大众部)、《十诵律》为(说一切有部)以及属南方上座部的《善见律毗婆沙》等。可见中国全面继承保存古印度经典之状况。

经藏方面,现存较完整保留的南传佛教巴利文阿含经(公元前19~27年斯里兰卡大寺僧人用僧加罗语写出,公元5世纪觉音翻译成巴利语)其中的《长》、《中》、《相应》、《增支》、《小》五部,前四部汉译阿含经典相应此四部,内容大致相同,汉译阿含经四部:《长阿含》传承自古印度法藏部;《中阿含》属一切有部;《杂阿含》属正统一切有部;《增一阿含》属早期大众部集结。

尤其汉传的增一阿含经,有学者考证认为其属于较好保存了早期大众部集结经典。至于小乘论藏,7世纪玄奘在印度学过大众部的阿毗达磨论。巴利文系及汉译说一切有部都有近似的七部论书。汉传各个部派的论书翻译保存的也很多。

标签: 佛教 经典 名言 摘录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