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吃马铃薯的好处有哪些

更新时间: 2024-06-02 09:54:09

1)吃马铃薯的好处有哪些

土豆中约含淀粉15~25%,蛋白质2~3%,脂肪0.7%,粗纤维0.15%,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维生素C、维生素A及B族类维生素。常食土豆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作用,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且土豆中的维生素C还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使血管有弹性。

马铃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名山药蛋、洋芋、洋山芋、洋芋头、香山芋、洋番芋、山洋芋、阳芋、地蛋、土豆等。马铃薯在不同国度,名称称谓也不一样,如美国称爱尔兰豆薯、俄罗斯称荷兰薯、法国称地苹果、德国称地梨、意大利称地豆、秘鲁称巴巴等。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马铃薯早就成为第二主食。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2)种马铃薯的方法

1、选地整地

土豆要想有高产量那土地的选择非常的重要,尽量选择土壤比较肥沃,土质比较疏松的土地,其中沙质土地对于土豆的种植最好。其次在整地的时候尽量挖深一点,把土质整细一点,然后施以基肥,这样不仅可以消灭田地种的杂草还可以预防病症,这样土豆可以生长的更好,结的土豆更多更大。

2、种子处理

土豆在播种前的十多天之前要拿出来,在一定的温度中进行发芽,然后等到土豆种大部分芽长到指甲盖长搬至室外晒个一周的时间,在播种前将土豆有芽的地方进行切割,一个土豆可以根据发芽的情况切成三到四块,然后沾上灰土,就可以拿去进行播种啦。

3、田间管理

播种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栽种,因为土豆在地下的一个生长需要足够的空间,不然长出的土豆会很小并且产量很低。其次就是在栽种的时候就要进行一次施肥,肥料尽量以农家肥为主,而且肥料不能直接接触到种块,不然会将土豆烧死。

在土豆开花的时候要对土豆进行检查,因为这个时候土豆会出现一些病症,严重影响土豆的质量和产量,所以要非常的仔细。至于田间除草的话要特别注意,不要拔动土豆的根部,尤其是在花期,如果根部松动轻则降低产量,重则导致整株坏死。

3)青皮马铃薯的有害物质是什么

马铃薯,俗称土豆,或洋山芋,含龙葵素。致毒成分为马铃薯毒素(又称茄碱),是一种弱碱性的弱生物碱,又名龙葵甙。每100g马铃薯含龙葵甙仅5 ~10mg,经日晒后青皮的马铃薯或发芽马铃薯含龙葵甙则增至25~60mg,甚至高达430mg,所以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 急性发芽马铃薯中毒一般在食后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发病,先有咽喉及口内刺痒及灼热感,继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轻者1~2天自愈,重者因剧烈吐泻而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血压下降;严重中毒患者可有昏迷及抽搐,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 所以青皮和发芽马铃薯不可食用。少许发芽马铃薯应深挖去除发芽部分,并浸泡半小时以上,然后再换水,加些米醋(因其毒遇醋酸可分解,变为无毒)煮透,倒去汤汁才可食用。贮藏马铃薯时最好放在冷凉阴暗的地方。

4)煮马铃薯的热量是多少

煮马铃薯的热量,以100克可食部分计是65大卡也就是271千焦,每100克煮马铃薯的热量约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普通成年人保持健康每天所需摄入总热量的百分之二。

马铃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地蛋,洋芋等,土豆的人工栽培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高15到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5)马铃薯的做法

1、准备:土豆2个,小米椒5个,大蒜2-3瓣,葱2根,需备好:油、醋、盐、啤酒、白糖、白胡椒粉、生抽、香油(芝麻油)、鸡精、各适量。

2、土豆去皮,大蒜剥好,小米椒、葱洗干净;小米椒,大蒜,葱切碎;土豆切条后放水里清洗二遍,土豆不用切太细。

3、锅里放油,放入大蒜,小米椒爆香;放入土豆,翻炒均匀。

4、放入1小勺白糖,1小勺白胡椒粉,半汤勺生抽,翻炒均匀后,放入醋,醋的量根据根据个人喜好,喜欢酸就多放点,不喜欢太酸就少放点。

5、放入2汤勺啤酒,或料酒,实在都木有,就放一点开水吧,翻炒至土豆熟透。

6、最后放盐,葱花,香油,关火后放鸡精(鸡精可不放),然后翻炒均匀,即可起锅。

标签: 马铃薯 好处 哪些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