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

更新时间: 2024-06-02 22:30:43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事例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5、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

6、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

7、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8、抗日战争中,国共部队得道多助,日本侵略军失道寡助 。

二,出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成语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恻隐之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浩然之气。尊贤使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众叛亲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仁者爱人、舍生取义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听其言,观其行。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解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这篇文章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中间两个“不如”相连,表示了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重要。这样提出论点,更显得观点鲜明。

第二段,论证“天时地利人和”。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于“地利”的重要。

第三段,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

第四段,作者用“故曰”二字,将上文提出的观点承接下来,展开论说。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四,得道多助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翻译:坚持正义,就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就必然陷于孤立。

2、原文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标签: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事例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