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十大魅力茶乡之一浮梁县

更新时间: 2024-06-02 23:06:26

一)十大魅力茶乡之一浮梁县

作为中国十大国粹第六名的茶,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明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那么身在茶故乡的我们是否了解中国的十大魅力茶乡呢?接下来就让城市文化为您详细解析!

浮梁,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隶属景德镇市,地处赣、皖二省交界处,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重点县(市、区)之一,属高效集约发展区。浮梁县域面积28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1万亩。

当地特产是“一瓷二茶”;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在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浮梁县管辖,因而浮梁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唐代的浮梁茶也曾闻名天下,在敦煌遗书之《茶酒论》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分别留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与“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美名。2011年浮梁县生产总值(GDP) 64.62亿元。

特产介绍

浮梁茶

地域范围:“浮梁茶”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1′00″~117°42′00″,北纬29°09′00″~29°56′00″。具体地域是浮梁县属以下产茶乡镇:瑶里镇、鹅湖镇、庄湾乡、王港乡、湘湖镇、西湖乡、勒功乡、江村乡、经公桥镇、峙滩乡、兴田乡、蛟潭镇、黄坛乡等13个乡镇。地域的保护规模为:5500公顷。

浮梁茶具有:外形紧、细、圆、直;色泽干湿翠绿,湿显金黄,香气板粟、兰花之香,溢味醇爽,回厚,叶底明亮等特色。 1、感官特征: 浮梁茶各级别感官品质指标,见下表(略) 2、内在品质指标: 浮梁茶各级别理化指标,见下表(略) 3、安全要求:卫生指标应符合NY5017-2001第4、5条规定;取样按GB/T8302-2002规定执行;水分按GB/T8304-2002规定执行;总灰分按GB/T8306-2002规定执行;水浸出物按GB/T8305-2002规定执行;粗纤维按GB/T8310-2002规定执行;铅、铜、六六六、DDT等卫生指标按NT1017-2001第5.2条规定执行;定量包装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43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执行。浮梁茶水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高于其它茶,除饮用还有较大的药用和餐用价值,有浮梁茶“三味入药”之称。

瑶里嫩蕊

瑶里茶叶色泽嫩绿滋润,汤色清沏,叶底匀整;香气鲜嫩高爽,馥郁芳香,清香持久,属世界三大高香茶;滋味鲜爽,回味甘醇绵长;形态纤细匀称,条索紧细,白毫披露,银光隐翠。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瑶里茶叶有限公司的瑶里嫩蕊绿茶产品通过审查,被核准首批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瑶里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地处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地处两湖(鄱阳湖、千岛湖),六山(黄山、九华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连线交点位置,距景德镇市区50公里。瑶里地势高峻,峰峦起伏叠障,平均海拔在400米以上,尤其是瑶里境内东北部分布着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近20余座。其中,东端的五股尖主峰海拔1618.4米,为景德镇境内最高峰。东缘香油尖、东北端的白石塔、南端的三花尖,海拔都在千米以上,瑶里境内山高林密,森林覆盖率在82.3%以上。由于地处亚热带中部,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水质甚优,是昌江支流东河的发源地,属一级水源,土质肥沃,十分适宜茶叶的生产条件。

瑶里嫩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江西省浮梁县人民政府《关于瑶里嫩蕊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浮府文〔2008〕25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十大魅力茶乡之一舒城县

作为中国十大国粹第六名的茶,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明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那么身在茶故乡的我们是否了解中国的十大魅力茶乡呢?接下来就让城市文化为您详细解析!

舒城,古称舒州,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是合肥、六安、安庆三市交汇处。介于东经116°26​​'-117°15​​'、北纬31°01​​'-31°34​​'之间,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49.5千米,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

舒城是中国龙文化发源地之一,全国十三家梁祝文化发祥地之一。古代有西汉羹吉候刘信、教育家文翁,三国吴军统帅周瑜,宋代大画家李公麟,明代刑部尚书郑时、吏部尚书秦民悦,近代有被周领导誉为初期情报战线“三杰”之一胡底、国家政治经济学界泰斗陶因等。

特产介绍

六安瓜片茶

六安瓜片茶已有悠久历史。据《六安州志》记载;“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说明六安瓜片早在明代已很出名了。特别是近几年来,六安瓜片茶得到迅速发展,机械加工炒制获得成功, 制茶量成倍增长。

六安瓜片茶的采制与一般烘青绿茶有所不同。采摘期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时须待顶芽 开展,嫩叶生长成熟,这样可使茶中有益成份含量提高。六安瓜片茶的加工技艺精细。采摘 回的茶叶要经“扳片”(即将芽、叶、茎拆散),然后分别炒制,以使产品叶质均一,烘焙均 匀。杀青要经过“头锅”、“二锅”两次完成。但不经“揉捻”。烘制、挑后即可趁热密封包装。这种茶的顶芽制品叫“银针”;第一叶制品称“瓜片”;第二、三叶制品称“梅片”;嫩 茎制品叫“针把”,是副品茶。

六安瓜片是一种片状烘青绿茶,因产地不同,各有特色。茶外形平展,茶芽肥壮,叶缘微翘, 叶质柔软,大小匀整。色泽翠绿有光,香气清高,滋味鲜醇,回味甘美,汤色清澈晶亮,叶 底嫩绿。齐云山产茶又有“内山”和“外山”之别,“内山”是指黄石、里冲等地,“内山” 茶优于“外山”。

六安瓜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安徽省六安市 《关于界定六安瓜片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六政秘〔2007〕12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石板冲乡、独山镇、西河口乡、青山乡,金寨县响洪甸镇、青山镇、燕子河镇、响齐办、天堂寨镇、古碑镇、张冲乡、油坊店乡、长岭乡、槐树湾乡、张畈乡,霍山县佛子岭镇、黑石渡镇、诸佛庵镇、磨子潭镇、漫水河镇、太阳乡、大化坪镇,金安区毛坦厂镇、东河口镇、舒城县晓天镇等5个区县2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舒城小兰花

地域范围:安徽舒城、桐城、庐江、岳西一带生产兰花茶。早在清代以前,当地就有兰花茶生产。兰花茶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芽叶相连于枝上,形似一枚兰早花;二是采制是正直山中兰花盛开,茶叶吸附兰花香,故而得名。

兰花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芽叶相连似兰草,色泽翠绿,匀润显毫。冲泡后如兰花开放,枝枝直立杯中,有特有的兰花清香,俗称“热气上冒一支香”;汤色绿亮明净,滋味浓醇回甘,叶底成朵,呈嫩黄绿色。

文化典故:关于“舒城小兰花茶”的起源,我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著《安徽茶经》载:“传说在清朝以前,当地士、绅阶层极为讲究兰花茶生产”,由他主编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和《制茶学》中阐明,舒城小兰花茶与碧螺春、太平猴魁、涌溪火青、六安瓜片、铁观音等名茶同在清朝创制。据此,兰花茶迄今至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为何叫作兰花茶?茶区还有一些有趣的传说:一说清朝年间,舒城白桑园有一名叫兰花的姑娘,心灵手巧,炒出的茶叶香味突出,形似兰花,山东茶商十分喜爱,随出高价包收,于是兰花姑娘拼命地日夜兼制,不幸劳累过度而亡,乡亲们为纪念她即将此茶取名兰花茶;一说清朝末年,舒城磨子园黄家湾茶农沈兴余,制茶技术精湛考究,所制茶叶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深得桐城茶行老板郑国英赞赏,称其茶形若大麦苞,香如兰草花,兰花茶就因此而传开。由此看来,兰花茶的名称主要是由其“外形芽叶相连似整朵兰花,内质具有幽雅的兰花香”的品质特征而得。

地域范围:舒城小兰花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晓天镇、山七镇、高峰乡、庐镇乡、河棚镇、汤池镇、阙店乡、春秋乡、舒茶镇、南港镇、五显镇、万佛湖镇、干汊河镇、棠树乡、张母桥镇、城关镇共16个乡镇。地域坐标为北纬30°01′~31°34′,东经116°26′~117°15′。区域边界东与庐江县交界,南与桐城市、潜山县、岳西县交界,西与霍山县、金安区交界、北于肥西县交界,茶园总面积5300公顷,年产量2200吨。

三)十大魅力茶乡之一普安县

作为中国十大国粹第六名的茶,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明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那么身在茶故乡的我们是否了解中国的十大魅力茶乡呢?接下来就让城市文化为您详细解析!

普安县隶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方,东邻晴隆县,南接兴仁县和兴义市,西毗六盘水市盘州市,北望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县名寓“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平安生息”之意。

普安县有河流46条,水能理论蕴藏量27万千瓦;有煤、黄金、铁、硅、铅、锌等28种矿藏。普安县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茶树2万多株,是“中国古茶树之乡”。

特产介绍

普安茶叶

普安茶叶是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的特产。普安是“中国古茶树之乡”,茶叶成熟期早,富含锌硒,耐泡,汤色碧绿,味香,口感鲜醇回甜。普天、金雀、细寨银针、雪峰香茗等品牌在国内外多次摘金夺银。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北部,地处北纬25°38′和东经105°2′,平均海拔1400米,年均气温14℃,无霜期290天左右,年均日照1563小时,年均降雨量1360毫米,属低纬度、高海拔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这些条件决定了普安能适宜大、中、小叶茶树的生长,宜茶地区生态环境优良,空气、土壤无污染,重金属含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为4.5-5.5,对发展绿色食品茶和生态有机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普安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在普安与晴隆交界的云头大山发现的新生代第三纪四球茶茶籽化石,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茶籽化石。目前在青山的普白大箐等地还保存2000余株古茶树。

为更好的指导茶产业发展,2010年,编制了《普安县2011-2020茶产业发展规划》,拟在中部镇胜高速公路沿线的江西坡、盘水和三板桥3个乡镇布局茶园6.5万亩,新建4.3万亩,其中有机茶园2万亩。在南部的罗汉、青山、新店、地瓜、雪浦、楼下6个乡镇布局茶园4.5万亩,新建3.99万亩,其中有机茶园3万亩。在北部的高棉、窝沿、龙吟、罐子窑、白沙5个乡镇布局茶园4万亩,新建3.66万亩,其中有机茶园1万亩。

普安红茶

普安县位于东经104°51′10"~105°09′24",北纬25°18′31"~26°10′35",海拔1500米~2200米。春秋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13.7℃,1月平均气温4.6℃,7月平均气温20.7℃。年平均降水量1395.3毫米。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雨量充沛,多雾,无污染,造就了普安适宜优质有机生态茶种植的自然条件。且空气、水、土壤无污染,重金属含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是高山生态种茶的绝佳宝地,在普安所采摘的茶叶通过SGS机构检测的欧盟481项指标,全部合格。普安的茶叶生长较慢,叶厚,芽叶内含物质丰富,茶芽持嫩性好,这种芽叶加工的茶叶香高、味醇、韵长久。而且受气候环境的影响,普安茶叶开采时间为全国最早,素有“黔茶第一春”的美誉。

普安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优势孕育出了外形肥硕,芽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高锐,带自然花香,滋味浓醇甘甜的普安红茶。目前,普安红茶分为普安红条茶系列和普安CTC红碎茶系列,其茶汤色红艳明亮,颜色喜庆,入口醇和,高雅持久,外形秀丽隽永,前身的注册商标为“福娘红茶”,源自普安布依族传统工艺茶“福娘茶”,该茶是有福气的布依族阿娘所制作的茶。其历史文化深厚,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采用清明时节幼嫩的一芽一叶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集文化、工艺、实用为一体的布依族民族特殊产品,其品质优良,是用来招待贵客的珍品,具有时、技、意、韵、香五大特点。

目前,普安县宏鑫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从印度进口年产CTC红碎茶1500吨和年加工高端条形红茶10吨的生产线各1条。生产过程,减少人茶的接触面积和频率80%,减少交叉污染。参数控制,品质更加稳定。生产出的产品属“浓、强、鲜、爽”同具的高品质茶叶,直饮口感极佳,加奶或果汁、蜂蜜口感更佳。该产品已获得“有机转换产品认证”“出口货物基地备案”“SGS欧盟481项检验结果全部合格”“ISO9001-2008”“ISO22000-2005"等认证、认可。

时下,普安正抢抓普安红茶被省委领导高度重视的机遇,突出抓好“普安红茶”品牌的打造,计划在现有的10.1万亩茶叶基础上,到2020年扩种到30万亩,力争完成40万亩。并依托普安的“中国古茶树之乡”名片,唱响、唱活、唱大“普安红茶”品牌;依托普安被认定为省级茶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商务部与其他部门批准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机遇,用国际化视野占领市场,引领黔茶转型升级。

普安红茶产地范围为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青山镇、新店镇、罗汉镇、地瓜镇、江西坡镇、高棉乡、龙吟镇、兴中镇、白沙乡、南湖街道、盘水街道等12个乡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四)十大魅力茶乡之一纳溪区

作为中国十大国粹第六名的茶,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明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那么身在茶故乡的我们是否了解中国的十大魅力茶乡呢?接下来就让城市文化为您详细解析!

纳溪区隶属于四川省泸州市,位于四川盆地南方,长江之南,永宁河下游两岸,介于东经105 °09′~ 105 °37′, 北纬28°02′14″~28°26′53″之间,东连合江县,南接叙永县,西界宜宾市江安县,北邻江阳区。

纳溪区幅员面积1150.6平方千米,辖12个镇3个街道;总人口47.0647万(2016年),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338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818元。纳溪地势南高北低,平坝、丘陵、低山兼有,海拔在230~963.2米之间,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特产介绍

纳溪特早茶

纳溪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纳溪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与低山区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3℃,年降雨量1184毫米,年日照时数1172小时,农业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尤其是在早春1-3月平均气温高于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东部,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的区域。纳溪是最适合发展特早名优茶的区域。

据史考,在陆羽《茶经》中记有 “剑南下列八个州都属产茶区:即彭州、锦州、蜀州、邛州、眉州、雅州、泸州、汉州……”,并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

地域范围:纳溪特早茶产地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纳溪区大渡口、护国、打古、上马、合面、丰乐、白节、天仙、棉花坡、新乐、渠坝、龙车等12个镇的176个村,东连合江县,南接叙永县,西接江安县,北邻泸州市江阳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9′-105°37′,北纬28°02′14″-28°26′53″,东西宽41千米,南北长46千米。保护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2.5万吨。

外在感官特征:纳溪特早茶外形扁平挺直,黄绿隐毫、匀净,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黄绿匀亮。

内在品质指标:水浸出物≥42%,茶多酚≥16%,还有丰富的氨基酸。

安全要求:纳溪特早茶执行《无公害食品茶叶》(NY5244-2004)标准。 茶叶销售包装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标明产品名称、级别、净含量、生产单位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编号。包装材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应干燥、清洁、无毒、无异气味,不影响茶叶品质,包装应牢固、防潮、整洁,能保护茶叶品质。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暴晒;装卸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产品应贮于清洁、干燥、阴凉、无异气味的专用仓库中,仓库周围应无异气污染。

五)十大魅力茶乡之一镇巴县

作为中国十大国粹第六名的茶,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时尚的非凡魅力。《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说明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那么身在茶故乡的我们是否了解中国的十大魅力茶乡呢?接下来就让城市文化为您详细解析!

镇巴县,陕西省汉中市辖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大巴山西部,米仓山东段,被誉为陕西省“南大门”。为汉将班超的封邑,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并建陕南县,国土面积3437平方公里,境内有汉族、苗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民族居民,其中镇巴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县境有白天河风景旅游区,西北独有的苗家寨,亚洲最大的巴山木竹林等旅游景点。

特产介绍

汉中仙毫

汉中仙毫是“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3个品牌的总称。 秦巴三月芳菲盛,又是绿茶飘香时。陕南绿茶主产区--汉中市各地茶叶定点经营门店3月初统一换上了以绿色茶园为底、印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汉中仙毫”字样的门头标识。

汉中北依秦岭南垣巴山,产茶历史悠久,茶区生态优越,“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土壤锌硒含量高”的自然地理优势,使汉中茶叶市场美誉度日渐上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汉中代表、市0把茶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之一,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使茶叶产业迅猛发展。但发展中,汉中茶叶陷入了长期的品牌混战、标准不一、竞相压价、消费者选择难的尴尬,阻碍着茶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2005年,汉中市0启动了茶叶品牌整合工作,将茶叶品牌由最初的20多个整合到“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3个品牌。2007年12月,汉中市0又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为契机,最终将茶叶品牌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汉中市0先后组团分别参加了西安首届茶博会和北京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博会,“汉中仙毫”斩获多项金奖。

西乡绿茶

西乡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秦汉、盛于唐宋。1975年,西乡被省、市确定为茶叶生产基地县。1975年9月,县委书记王世清参加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利用10年时间建10万亩茶园的保证后,全县茶园面积迅速发展到三万亩。1977年5月,在全国茶叶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西乡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基地县之一。1977年7月,西乡县恢复茶叶生产办公室,负责全县茶叶生产的组织协调工作。

1985年8月7日,我县研制出的茶叶通过陕西省科委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主任陈椽教授亲自命名为“午子仙毫”。

20多年来,西乡茶业发展迅速,成果喜人。现有茶园21万亩。涌现出“西乡特炒”、“午子翠柏”等多个品牌,远销省内外乃至走出国门,得到好评。

标签: 十大 魅力 茶乡 之一 浮梁县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