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浅谈独龙族由来与传说

更新时间: 2024-06-16 12:50:50

一 浅谈独龙族由来与传说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历史由来,而且各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是历尽艰辛变迁而来的。独龙族文化历史悠久,时至今日,独龙族的族源以及民族的形成还没有较为清楚的脉络和线索。那么独龙族是怎么来的呢?跟小编来看下。

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自治县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生活在被称为“神秘河谷”的独龙江两岸的独龙族人民,受江水滋润,以江为名,于是称为独龙族。新中国成立后,根据独龙人民自己的特点和意愿,正式定名独龙族。根据分子人类学的检测,独龙族是中国境内和汉族血统最为接近的民族。

独龙族的名称,最初见于《大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被称为“撬”,明清时期称为“俅”或“曲”,也有称“俅人”、“俅子”的。史籍记载,唐宋时期属南诏、大理管辖,元明清时属丽江木氏土司统治,清中叶划归丽江纳西族康普、叶枝两土千总分管,后归叶枝土千总统辖。1909年委任专职“俅管”管辖独龙河地区。1918年在今贡山县设置菖蒲桶行政公署,1933年改为贡山设治局,进而在贡山地区推行保甲制度。

独龙族以其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以神为主题,创造了极具幻想魅力的故事,并世代口头相传保留了下来。著名的独龙族神话有创世神话《卡窝卡蒲分万物》、《念坚与念勒姆》、《木克木当》,谷物起源神话《巨人朋得共》,射日神话《猎人射太阳》,人与精灵争斗的神话《人与“布兰”的斗争》,洪水起源神话《洪水滔天》,及包括天婚、谷种、家畜及药的起源等内容在内的复合神话《美嘎朋》和有关火、谷种、家畜、药、文字等由来的神话。

其中创世神话《卡窝卡蒲分万物》中关于由雪山之水分出万物的说法,在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中独具特色。而《美嘎朋》这则天婚与难题考验结合,由天女将谷物种籽带到人间的复合神话,在中国西南的彝族、羌族、纳西族中却是一个带普遍性的神话主题。独龙族的这些神话,反映出了独龙族独特的原始宗教观念——精灵崇拜及自然崇拜,生动地描绘了人类在古代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图景。从这些神话中,人们还可窥见古代独龙族的历史、文化及所处的地理环境。

你可能会喜欢:

撒拉族服饰特点有哪些

你所不知道的达斡尔族的丧葬习俗文化

达斡尔族禁忌都有哪些?

柯尔克孜族的宗教节日,你知多少?

二 独龙族宗教信仰是什么

独龙族作为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山岭、河流、大树、巨石等等,都是他们崇拜的对象,他们认为所有的都是超自然的神的力量在起作用。在独龙族文化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下独龙族人民的宗教信仰。

独龙族的宗教信仰尚处于较原始的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阶段。万物有灵的灵魂观念是独龙族宗教的核心。独龙族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精灵、灵魂,或鬼神,它们主宰着人们的吉凶安危。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没有足够的力量了解和战胜自然灾害和抵制疾病的独龙族,为了祈求鬼灵的庇护,消灾免祸,而崇拜着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大树、怪石等等,并有了自己较具体的信仰对象,出现了祭祀人员,形成了一系列宗教活动,从而构成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宗教文化。

一、生灵“卜拉”和亡魂“阿细”

在独龙族宗教意识里,人和动物都有两个灵魂,即生灵“卜拉”和亡魂“阿细”。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其肌体赖以存活的生灵“卜拉”,只有在肌体活着的时候才存在。

“卜拉”消失后,人的另一个灵魂,即亡魂“阿细”接踵而至。除巫师外,一般人看不见“阿细”。“阿细”不同于鬼、精灵,它只是住在另一个世界的人。在“阿细”生活的世界里,有山、有水、有村寨,还有众“阿细”生前曾养过的猪、鸡、牛、羊。

二、地上的鬼“布兰”和天界的鬼“南木”

独龙族没有神的概念,他们只是笼统地把鬼、精灵、神祇等称为鬼,并把鬼分为住在地上的鬼和天界的鬼,认为地上的鬼是凶恶的、可怕的,对人畜危害极大,而天上的鬼却是主宰人间生死,庇佑人类的。实际上,天鬼已是独龙族的人神。

居住在地上的鬼,独龙语称“布兰”。“布兰”的种类很多。在独龙族的意识里,大自然中的鬼都是作崇于人,危害于人的都是恶鬼、坏鬼、贪婪鬼。且不同的鬼,对人有不同的危害。

天界上的鬼,独龙语称“南木”。

三、信仰对象——“格蒙”、“布兰”、“南木”

独龙族信仰的对象便是格蒙、南木、布兰。格蒙是独龙族信奉的最高鬼灵,又译“木别”、“姆朋”。独龙族认为,格蒙居住在九层天的第二层,其职责是掌管人间的男女匹配及人的生死,能庇佑、赐福于人类,因此,人们必须祭祀它,以求人畜平安。

南木是天界鬼灵,居住在九层天第二层以下的各层。南木有多种,都是受格蒙派遣到人间司不同职责的,既可以解除人的痛苦或灾难,也可害于人,南木又能通过巫师中介与人相通,它较布兰已具有某种神圣性及权威性。

布兰居于地上,则是被视作对人畜危害极大,而又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地界鬼精灵。人们或请巫师祭祀它,或请巫师驱逐或砍杀它。在独龙族神话中,就有不少表现人类与布兰作斗争的内容。

四、巫师

独龙族巫师分“南木萨”、“龙萨”两种。南木萨社会地位较高,有的即是头人。无论是南木萨还是龙萨,都不是专门的职业宗教者,其宗教活动的收入也甚微,平时须参加一定的劳动。巫师传承也未形成相应的制度和习惯,并且南木萨和龙萨在传承上也有所不同。龙萨多由父传其子,个别还有传给女儿的。也有在日常宗教活动中逐渐观摩、模仿而成的。充当龙萨者都须是已婚的成年人。而南木萨并非父子要相,也不能传给外氏族的人,它是氏族保卫神的象征,系自然形成。

南木萨和龙萨职责不同。南木萨主持祭祀、打卦兼治病,不搞杀生驱鬼活动,治病的方式也很独特,不用中草药,而是采取一种类似魔术的医疗方法。龙萨则专门替病人杀生驱鬼。

五、占卜

独龙族预测吉凶的巫术活动很多。占卜除巫师外,也可由当事人自己进行。占卜的的种类和方式很多,有水卜、酒卜、刀卜、蛋卜、鸡卜、谷卜、竹卜、叶卜等,其中以叶卜最为复杂。

六、基督教

1935年,美籍传教士莫尔斯进入怒江地区,在茨开、丹当等地设立基督教教堂,并多次派人进入独龙江地区传教布道,自此,基督教传入独龙族地区。基督教在独龙族中培养了不少教徒,并对独龙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你可能会喜欢:

布依族端午节的风俗活动

细数布依族禁忌的行为与风俗

赫哲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赫哲族萨满舞

三 源远流长的独龙族语言文化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也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标志。在我国,我们大多数人通用语言便就是普通话。但是不同地区区域,有不同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独龙语是独龙族群众使用的语言,是独龙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大家就随着小编来了解源远流长的独龙族语言文化吧!

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归属现尚无定论,但据语言学家孙宏开先生调查研究认为,与景颇语、僜语、珞巴语等语言相近,有可能划为同一语支。独龙语内部可分为两大方言,即独龙江的独龙语方言和贡山丙中洛的怒江独龙语方言。

独龙族的族源及民族的形成,时至今日还没有较为清楚的脉络及线索,但从语言系属上来看,作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独龙族,应当来源于氐羌族群。归纳其民族内部所流传的传说,则主要有两种:一认为独龙族是土著民族。

二认为独龙族最初居住在怒江一带,后因出猎偶然来到独龙江河谷,看到这里不仅有宽阔的猎场,而且还有较为平坦的台地,便陆续迁居至此,并逐步由北向南发展。

在独龙族约15个氏族中,有8个氏族的传说都说来自怒江。而且从语言以及过去曾有过的文面习俗等文化特征来看,独龙族与贡山的怒族也很相近。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可信。

四 你所不知的独龙族服饰特点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古人是用它来遮羞,现在对于新事物的认识不断进步,服饰的材质、样式也多种多样。民族服饰更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独龙族文化中,独龙族服饰有它自己的特色。一起来看下独龙族的服饰特点吧。

独龙族主要生活在云南贡山独龙族自治县西部的独龙江峡谷两岸和北部的怒江两岸,以及维西傈僳族自治县齐乐乡和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洛等地,是我国民族人口数较少的民族。史籍中称为“俅人”,新中国成立时,定名为独龙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独龙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独龙族因长期居住在交通闭塞的山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一直保持着比较原始的服饰。据清代末年,怒江地方官夏瑚实地考查后记载独龙族的服饰特点为:“男子下身着短裤,憔遮股前后,上身以布一方,斜披背后,由左肩右掖抄向胸前拴结。左佩利刃,右系篾箩。妇女以长布两方自肩斜被到膝,左右包抄向前,其自左向右者,腰际以绳紧系贴肉,遮其前后,自右妙左者,则披脱自如也。”新中国成立以后,独龙族的服饰也渐渐的发生了改变,都已穿上布料衣服,都在外出时,还会习惯性的在身上披一块独龙毯。

独龙族服饰最主要的特点为独龙毯。独龙毯是手工编织而成,先时原料主要为麻线,白天为衣,夜上可当被子盖。穿着方法很简单,男子把毯披在背后,然后由左至右掖,拉向胸前系成结,下身穿短裤,只掩臀股前后。女子用两块,自两肩斜披至膝,左右包抄向前。一条在腰际用绳系紧,遮蔽前后,另一条则自然披落即可。现在,独龙族妇女喜欢用各色的棉、毛线和麻线一起混织成独龙毯,各种颜色加在一起更漂亮,棉和毛线也使其更柔软。

佩饰方面,男女均喜欢把藤条染成红色然后做成手镯和腰环饰物。男子出门时必须佩带着砍刀和弩弓。青年女子常常披挂的五颜六色,串珠、胸链、耳环,甚至铜钱和银币常挂在颈上和耳下。妇女出门要身背精致的篾箩,既美观又实用,也是独龙女子装饰自己重要组成部分。

你可能会喜欢:

锡伯族的大众化节日都有哪些?

别具风味的撒拉族饮食文化

锡伯族的出殡入葬文化,你知多少?

民间达斡尔族英雄故事都有哪些?

标签: 独龙族 由来 传说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