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司母戊鼎为什么改名

更新时间: 2024-06-04 00:09:02

一)司母戊鼎为什么改名

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鼎,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它的出土,是商周青铜文化的见证和象征,但是关于司母戊鼎究竟叫什么名字,学术界却产生了争议。

司母戊鼎中的“母戊”二字,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叫它司母戊鼎,其中的“司”字可以理解为祭祀的意思,鼎有可能是文丁当初为了祭祀母亲铸造的。

而学术界建议将“司母戊鼎”改为“后母戊鼎”,是因为他们认为,当初鼎上的字就是后而非司,之所以会将后错认为司,是因为后母戊鼎是商朝的,商朝的字体都比较自由,可以正写反写,所以乍一看上去“后”长得很像“司”。

大部分专家认为,后母戊的命名要优于司母戊,其意义相当于“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与“皇天后土”中的“后”同义。改为“后母戊”,意思相当于: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如今,国家博物馆、百度百科已将其改称为后母戊鼎。

二)商朝的司母戊鼎的历史价值是什么

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司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三)青铜礼器司母戊鼎是什么合金

司母戊鼎其材质为青铜,含锡的铜基合金称为青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青铜礼器,是古代礼器的一种。西周奴隶主,制定出整套礼制,规定了森严的等级差别,以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由于礼制的加强,一些用于祭祀和宴饮的器物,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成为礼制的体现,这就是所谓“藏礼于器”。这类器物叫作“青铜礼器”,简称“礼器”,或称“彝器”。

四)司母戊鼎是哪个朝代的

司母戊鼎是商代后期,即约前14至前11世纪。

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五)司母戊鼎出土于哪个地方

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司母戊鼎,又称商后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约前十四世纪至前十一世纪)铸品,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标签: 司母戊 为什么 改名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