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立冬吃什么好

更新时间: 2024-06-02 10:12:17

1)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吃什么好

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冬时节的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

立冬有吃水饺的风俗。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好吃不过饺子”。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

农事活动:立冬前后,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华北及黄淮地区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

2)南方立冬吃什么

立冬吃什么好

1、南方立冬吃云吞、姜母鸭、羊肉,南方人注重养生,在医学养生角度上来说,立冬之后是最好的进补时段,南方人喜欢在立冬这天包云吞,云吞也称为馄饨,大多以虾肉馅为主。姜母鸭也是必备的,还有助于补气血的羊肉也是很受欢迎。

2、立冬是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南方人也很重视,每到立冬之时进补是必备的,羊肉具有很好的温补效果,被视为补阳佳品,最适用于冬季进补。

3、立冬吃姜母鸭源自于福建,姜母鸭也是很好的冬季进补食品,养胃、补肾效果极佳,还有滋阴降火功效,南方人把它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也是一种常态。特别是立冬这个节日,为了表示庆祝都会吃这道菜。

4、立冬云吞也是南方人的最爱,操作简单,一家人一起包,气氛好,吃起来也美味好消化,老人孩子都喜欢吃。

3)饮食文化:南方立冬吃什么?

立冬吃什么好

立冬是预示冬季开始的节气,在这一天农民都会给自己放一天假,弄些好吃的犒劳自己。在立冬日这天,由于南北的差异,北方的习俗是吃饺子,而南方是吃什么呢?你知道吗?这些吃食又是怎么做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南方的习俗,看看南方在立冬吃什么。

四物鸡

材料:当归20克、熟地黄15克、炒白芍15克、川芎10克、枸杞子10克、盐、米酒各适量调味料乌骨鸡1只。

做法:鸡洗净、切块、汆烫、冲凉备用。将药材用过滤袋装好,放入炖锅内,再放入鸡块,加水盖过,淋上水酒,炖熟。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四物汤是由当归、熟地黄、炒白芍和川芎等四味组成,具有补血、活血和止痛之效用。当归含挥发油及维生素E,有补血与活血之功效;熟地黄含有大量配糖体,具补血作用;炒白芍有收敛、止痛之功效;川芎有行气活血作用,可加强当归的补血功效。

麻油鸡

材料:嫩鸡、香菇、蘑菇生姜、麻油、食用油、料酒、白糖、盐、葱。

做法:

1、把嫩鸡清洗干净后切成块;准备半锅水,放入鸡肉焯水;在水里放入料酒煮开后把鸡肉再搅拌清洗掉浮末;把鸡肉从锅中取出备用。生姜切成片,蘑菇切块,香菇事先在水里泡发好。

2、热锅后加入少量的食用油,再加一小勺左右的麻油;下生姜片翻炒到颜色变深就可以了;加入焯好水的鸡块,翻炒几下;加入清水没过鸡肉。

3、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煮10分钟左右后,加入香菇和蘑菇继续小火煮5分钟左右;加入半勺白糖,加盐调味,最后可以适当多淋点麻油撒上葱花就可以出锅了。

功效:鸡肉肉质细嫩,滋味鲜美,并富有营养,有滋补养身的作用。鸡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例很高,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鸡肉含有对人体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鸡肉对营养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劳、月经不调、贫血、虚弱等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姜母鸭

原料:番鸭450g,老姜100g,草果150g,陈皮、熟地、当归、川芎各1块,枹杞子适量,党参2条,黄耆5块,香叶2片,红枣8颗,生菜20~35g,麻油、米酒、盐、冰糖少许,枸杞酒少许。

做法:

1、番鸭洗净切大块,老姜切成长条。锅中入黑麻油以小火爆香姜条,呈金黄萎缩貌时,捞出姜块备用。把番鸭块放入锅内翻炒。炒至鸭块里面的油出来,表面呈金黄色。

2、把中药放入纱布包里,再将炒好的姜条,鸭块放入冷水锅内,倒入米酒,放入中药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约1小时(用筷子插肉烂了即可);锅中加入盐,冰糖、姜泥调味。

功效:姜母鸭有滋阴、养胃、补肾、除劳热骨蒸、消水肿、治热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冬季进补,有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疏肝润肺的功效。

标签: 立冬 什么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