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天气预报查询一周

酸汤子的做法

更新时间: 2024-06-02 21:12:30

(一)酸汤子的做法

1、食材:

汤面团三人份、东北大酱一小袋、五花肉陷二两、香葱末少许、辣椒油少许、蒜泥少许、黄瓜丝少许、白萝卜丝少许、香菜叶少许。

2、制作过程:

(1)先做五花肉酱:锅内放入适量油,放入五花肉馅和适量酱油炒熟后放入东北大酱;加入少量清水,将大酱炒熟后加入香葱末出锅。

(2)先将汤面团和好;锅里水煮开;将和好的面团做成象贴饼子那样大小和形状的面团,放入锅中煮至外面的一层面变熟。然后捞出来再重新和面,面要揉到位,不能有硬疙瘩。

(3)将和好的面放入挤面条工具中,等锅里的水开后,将面条挤入锅里。等面条漂上水面后再煮2分钟即可。

(二)酸汤子的危害性

1、酸汤子等酵米面食物在东北农村较为常见。一般将玉米面放于水中浸泡,使之发酵做成酵米面,然后再制成酸汤子、酵碴子、格格豆等食物。该类食品易被微生物“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酵米面黄杆菌)”污染而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此类食物中毒发病急、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40~100%,且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2、由于椰毒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外环境,因此在酵米面发酵过程中很容易受该菌污染,产生毒性很强的米酵菌酸(BA)和毒黄素(TF),对中毒者身体危害极为严重。

3、米酵菌酸是酵米面的主要毒素,它对酸、氧化剂和日光不稳定,但其耐热性强,经100℃煮沸甚至高压高热(121℃)也不被破坏,所以不论制成何种食品,也不论采用何种日常的烹调方法都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可引起重度食物中毒。

(三)酸汤子为什么会中毒

1、椰毒假单胞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如果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就可能使食品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这种细菌的生长和产毒喜爱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由其导致的中毒多发于夏秋季节。

2、“酸汤子”是一种发酵玉米制品,是用玉米等谷物加水浸泡,然后发酵做成。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如果杀菌不彻底,就很容易被杂菌污染,椰毒假单胞菌就是一种。因此,也提醒大家还是不要随便自制酸汤子了。

3、实际上,从我国这些年发生的中毒案例来看,发生这种菌污染导致的中毒大多都是农村家庭自制发酵食品、个体食品加工者,原因也是因为缺乏食品安全知识。

(四)酸汤子是什么

1、酸汤子,又称汤子、馇子,流行于东北地区的辽宁东部、吉林东南部及黑龙江东部一带,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

2、具体做法是:将玉米碎(苞米子)洗净,置厨房内阴凉处,用冷水浸泡十数日(时限依室温而定),使其自然发酵。待微有酸味时,捞出清洗后,用水磨磨成糊状(俗称水面),再用布口袋控去适当的水分,之后取出放在阴凉处或者是团起来放在室外冷冻,以避免腐败变质。在食用时,锅内放清水烧开,待水烧开后,将成团的汤面放入锅里氽一下,等到表面呈半透明状时,捞出置于盆内,用勺子或筷子将面团打散,再用勺子取适量开水倒在汤面上,同时不断搅拌,使汤面更多地熟化,产生足够的粘度,搅拌均匀备用。

维持锅内的水沸腾,取适当大小一团汤面合在双手中间,双手十指用力内合,压在面团上,使其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夹在一个指缝内的汤套里。(汤套:是将一薄铁片剪成一个锐角的扇面,然后将其卷成的一喇叭状小铁筒。制成的汤套大约一寸半长,大头比手指略粗,小头比筷子略细,使用时大头朝手心方向,小头从指缝间穿出。)同时需要甩动双臂,使得汤面从汤套内蹿出后在空中被甩成弧线状,落到下面沸腾的开水锅里。挤一下,蹿出一条,需要避免甩到锅外面,也要锅内的面条堆积一处,粘连成团,如果成堆,及时用勺子搅开,等到面全挤完后煮上片刻,即可连汤盛起食用。如没有汤套,也可用手攥,让面从虎口挤出,只是这种条粗细不均。因为是用双手“攥”出来的,所以做这种食品的过程叫“攥汤子”。

3、食用酸汤子可能产生的危害:

(1)在夏秋季节,家庭自制酸汤子这类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病死率达50%以上。

(2)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制作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3)为保证生命安全,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标签: 汤子 做法

天气预报查询一周-www.15tqw.com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站天气仅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或有任务合作意向可联系我们
电话:邮箱:
闽ICP备18026954号-24